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EUS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胃间质瘤在EUS中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边界清晰.采用EUS诊断胃平滑肌瘤16例,胃囊肿2例,胃脂肪瘤1例.手术后病理诊断胃平滑肌瘤18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 EUS对胃间质瘤诊断率为84.22﹪,EUS既能显示胃壁各层,又能反映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因此EUS不仅可用于胃间质瘤的诊断,而且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超声内镜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65例在桂林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内镜检查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内镜图像特征;分析超声内镜图像特征与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内镜图像显示,65例患者中以胃固有肌层起源最常见,病灶多呈低回声改变、回声均匀、边界规则,少部分存在溃疡及囊性变。根据术后病理危险度分级,其中极低危组36例(55.38%)、低危组19例(29.23%)、中危组7例(10.77%)及高危组3例(4.62%)。不同危险度分级胃间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起源层次、回声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大小、边界、回声均匀性、溃疡、囊性变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下肿瘤大小、回声均匀性、囊性变与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在不同危险度分级的胃间质瘤患者中,超声...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胃间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先后采用AlokaSSD620型、650型超声诊断仪及Philips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空腹和充盈状态下,观察胃部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胃间质瘤9例,其中胃底部4例、胃体高位前壁1例、胃体大弯侧1例、胃体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1例,8例单发、1例多发,7例腔内型、2例壁间型;为胃黏膜下肿瘤,以类圆型为主,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呈均质低回声。结论超声对胃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GIST的临床表现和EUS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直径小于3cm的GIST边缘规整,呈低回声匀质肿块,符合良性肿瘤特征,另外7例直径大于3cm的GIST中,5例患者的EUS图像呈不均匀声像伴无回声区,其中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外2例直径为9cm和12cm者边缘不规整,4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呈溃疡样病变,所有7例患者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均证实为GIST,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EUS对GIST的诊断很有帮助,并提供临床医师确定下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ST)的超声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ST21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GST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21例CST中,3例良性肿块直径〈5.0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光点均匀,向腔内突出,粘膜面光整;18例恶性GST中15例肿块直径≥5.0cm,16例形态不规则,17例肿块内部有出血坏死,17例向胃腔外突出或腔内外同时突出,粘膜层不规整可有溃疡;肿块血供丰富,测及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CST病灶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是否丰富及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胃周淋巴结情况,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有价值,但超声表现缺少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沈玉根 《大医生》2022,(7):100-10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SD术后出血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15...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4-2755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并经初步检查提示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346例患者,需要进行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并对超声内镜下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内镜介入治疗。对照组则应用普通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两组均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胃肠间质瘤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诊断符合术后病理诊断的比率及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率。结果观察组采用超声内镜诊断为胃肠间质瘤的符合率为98.21%(55/56),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普通内镜确诊为胃肠间质瘤的87.76%(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间质瘤治疗成功率为96.43%(54/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的比率为1.79%(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不仅诊断符合率高,而且治疗微创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3例     
随着病理技术的进步发展,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 stromal tumor ,GISD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而胃问质瘤的发生占GIST的一半以上。近半年我们诊治3例胃间质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胃间质瘤7例,直径均〈5cm,内部回声均匀,多腔内生长;恶性胃间质瘤3例,直径均≥5c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片状无回声区,全部为腔外生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间质瘤的生长方式、血供、阻力指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待深入研究,超声可作为常规筛查,发现病变后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EUS)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内镜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的45例食管胃黏膜下肿块的超声胃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起源于黏膜肌层者占28.9%(13/45),固有肌层者占71.1%(32/45).直径小于2 cm的间质瘤呈边缘规整的低回声匀质肿块;直径大于2 cm的间质瘤大多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良性16例(35.6%),潜在恶性14例(31.1%),低度恶性11例(24.4%),高度恶性4例(8.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阳性100%,CD34阳性82.2%(37/45),SMA阳性13.3%(6/45).结论 EUS可用于食管胃间质瘤的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超声内镜拟诊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 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诊断符合率76.0%;21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4例(16.0%)中转开腹,主要原因为术中定位困难.结论 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胃间质瘤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超声内镜指导下利用双钳道内镜行尼龙环套扎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随访观察结果。方法 31例胃间质瘤,在超声内镜指导下,利用双嵌道内镜行尼龙环套扎治疗,分别于术后、术后3月、1年和2年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9例病例行套扎后瘤体完整脱落;2例病例未成功套扎。29例行套扎治疗病例均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对29例瘤体完整脱落患者随访3~24个月,无病灶局部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下尼龙环套扎术治疗胃间质瘤是经济、安全、有效的,但需根据病变特征进行严格筛选,且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探究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及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的病变性质,并对比其与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胃息肉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中单发息肉124例(85.52%),多发息肉21例(14.48%)。共检出171枚息肉,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的共119枚(69.59%),不一致的共52枚(30.41%)。两种诊断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是影响内镜下钳夹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间组织学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内镜下钳夹活检诊断胃息肉病变性质及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尤其对于年龄≥60岁、息肉大小≥2.0 cm的患者的差异更大,在临床诊断中应格外注意此类患者的胃息肉与癌变病灶并存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超声内镜(EUS)对胃神经鞘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例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胃神经鞘瘤但经EUS误诊为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EUS的影像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 4例胃神经鞘瘤均为女性且均为良性,胃镜下4例病灶均为单发,有3例位于胃体,1例位于胃底;EUS下病灶均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病灶处呈低回声团块,回声均匀,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未见钙化灶或囊性变;2例病灶周围可见光晕现象。文献复习发现:胃神经鞘瘤好发于女性;周围光晕现象可能为胃神经鞘瘤的特征性表现;钙化、囊性液化改变在胃神经鞘瘤中较少见,在胃间质瘤中较常见。结论位于固有肌层的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EUS下很难区分;对病灶位于胃体、超声图像示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呈低回声、回声均匀、边界清楚的女性患者,需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是否有钙化、囊性变以及病灶周围是否有光晕现象,综合考虑,除需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胃神经鞘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T和超声内镜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患者的腹部CT及上消化道超声内镜资料。结果 8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外生性界清均质的实质性肿块,局灶性结节或肿块型7例、巨块型1例;肿块边缘细点状钙化1例,肿块内见小片状、细条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增强后8例病灶均见轻中度较均匀强化。7例胃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表现为胃壁肌层起源低回声团块。结论 CT和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边界及肿瘤内部有无坏死、囊变或钙化,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胃黏膜下肿瘤(SMT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胃SMTs的EUS下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6年12月614例于该院内镜中心经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胃SMTs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病变起源层次以ESD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病变类型以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统计EUS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EUS结果。结果 EUS对病变起源的诊断与ESD术中结果的符合率为91.25%,其中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67%、80.85%和94.50%;对病变类型的诊断与ESD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65.99%,其中胃肠间质瘤(GIST)、平滑肌瘤、异位胰腺和脂肪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85%、18.56%、79.76%和90.70%。结论 EUS能初步判断胃SMTs的起源层次与病变类型,可为内镜下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但对诊断平滑肌瘤、错构瘤、炎性纤维性息肉、类癌和纤维瘤等少见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要时应积极地切除病变,以明确诊断,防止恶变。  相似文献   

17.
胃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对胃间质瘤(GST)影像征象的认识,评价多排CT(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GST病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6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7例。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其内可出现坏死、囊性变及钙化。增强扫描时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动脉期瘤体旁可见排列成簇状或线状增强的细小血管,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所有病例MSCT扫描未发现病灶邻近的胃壁增厚。结合手术病理,病变定位准确率为76.5%(13/17)。结论:外生性或腔内外生长肿块、邻近胃壁不增厚是GST的特征性CT表现,增强扫描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也是本病的特点。MSCT的重建能明确病变部位、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该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穿孔和感染发生率.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n=12)和术后无出血组(n=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线阵型超声内镜(L-EUS)与微探头超声内镜(MPS)在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81例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内镜切除十二指肠降部S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评估方法分为L-EUS组(n=40例)和MPS组(n=41),以术后病理为诊断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