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自拟乳痈散结汤联合中药塌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应用乳痈散结汤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乳痈散结汤联合中药塌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总有效率为94.6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经治疗后肿块大小(1.24±1.85)cm,疼痛评分(4.35±2.9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应用乳痈散结汤联合中药塌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2.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初产妇产后哺乳期,中医称为“乳痈”。其病因病机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结或产后过食肥甘厚味,使肝郁胃热循经人乳,致乳络不通,乳汁瘀带,郁结不解,凝聚为患。笔者自2001年至2003年运用消痈散内服,并配合木芙蓉外敷治疗性乳腺炎32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痈消散场治疗乳腺炎120例张学颖,郭淑芬(临沂市中医医院)关键词乳痈消散汤,乳腺炎,中医药疗法自1992年3月至1995年9月笔者用乳痈消散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20例,并按随机分类法设对照组80例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痰邪致病"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痰邪致病的特点,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发病特点与中医痰湿体质之间的关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痰邪贯穿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的全过程,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以痰邪致病为主要病邪所引起的结块性疾病,与中医"痰湿夹杂"侵及肌肤相关。临床辨治应从痰论治,从肾、脾、肝入手,将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希望痰邪致病理论能够为GLM的理论和临床诊疗思路提供新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因势祛邪”理论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将该治法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获良效。文章总结“因势祛邪”理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包括顺病情之势、顺病位之势、顺脏腑之势、顺病程之势治疗等。顺病情之势关键在于对病情之势的判断,除判断寒热痰瘀等不同病邪致病所致病情不同,还针对多因素致病,尤其是相对立的两种病邪交互错杂致病时对病势的判断。顺病位之势在于针对不同病位使用口服药及外治法,特点各不相同。顺脏腑之势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尤重肝脾,治肝在于疏,调脾在于养。顺病程之势不仅在于不同分期顺势治疗,还在于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而治,不断调整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其锋 《中外医疗》2016,(18):39-4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特点,相关因素以及诊治措施。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有生育史者44例,积乳史者32例,产后未哺乳者6例,先天性乳头凹陷者9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为多灶性,经过手术切除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发病可能与其乳汁淤积有关,治疗肉芽乳腺炎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导管周围乳腺炎(PDM)/乳腺导管扩张症(MDE)~([1])。目前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等,乳腺肿块可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可归属于中医学"粉刺性乳痈"病证范畴。该病病程冗长,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治愈后也很容易复感再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本病发病急,传变快,极易成脓破溃,损伤乳络,影响通乳及哺乳,故宜及早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灼热,常伴有发热、畏冷、头痛等全身症状。笔者从2000~2004年收治82例乳腺炎患者,用自拟乳痈方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为“乳痈”,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初产妇多见。多由肝郁、胃热、火毒而致乳汁瘀滞,乳络不通,败乳蓄久而成。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左乳腺术后,切口不愈合2年"于2017年11月22日入我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乳内侧胸骨旁一肿物,在省内某三甲医院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手术情况具体不详),术后病理示"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切口不愈合,反复红肿伴疼痛,曾予以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KD)缠绵难愈,长期治疗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躯体不适也会导致精神困扰,这些因素作为心理应激源,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后,出现各种心理-躯体症状。黄文政教授认为“肾阳虚”是其发病之本,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痰蒙、火扰、气郁及血瘀为标。黄教授治疗CKD相关焦虑抑郁,以温补肾阳,疏肝理气以治本,化瘀通络,豁痰开窍以治标,并且在治疗中强调豁痰、泻火、除烦、开窍、解郁、活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是一类甲状腺内含有结节的甲状腺疾病统称。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瘿病""瘿瘤"范畴。陈如泉教授在诊治甲状腺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文章重点列举其临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阳虚痰凝证、痰瘀互结证、肝郁化火证验案3则,为临床辨证论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相似文献   

14.
肺不张的病机特点主要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陷或无气,以致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最终导致肺叶痿弱不用而成慢性虚损性病变。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肺气虚损始终贯穿此病全程。刘建秋教授认为肺气虚损同时会致使津失所布,血行不畅,而生痰浊、瘀血,故在辨证论治肺不张时强调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对于存在的痰浊、瘀血等实邪,兼以化痰、祛瘀、降浊之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医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西医药物治疗虽可控制发作,但有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非药物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多风险,易病情反复。中医辨证治疗存在证型不统一且证候消失后难根治的问题。倪诚教授秉承王琦国医大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认为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瘀阻阴维是冠心病的病机要点,祛瘀化痰、补气通维是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临床上自创通维止痛汤,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7.
刘沈林教授长期临证总结出食管癌为本虚标实之疾,气结、痰瘀及津亏三大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的始末常相互错杂,扮演重要角色,治疗上以"复法"为准则,和降胃气、化痰散瘀、甘凉濡润指导遣方用药,并整体调治,效果显著.文章旨在总结刘教授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与读者共飨,并附医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在控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通过门诊跟师抄方学习,收集、整理、分析乳腺癌相关病历,探讨章永红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特点。章永红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气郁痰阻、痰瘀胶结、癌毒内生、乳房受阻。他认为乳腺癌的治疗当以扶正为本,注重益气养阴;攻毒散结为标,如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顾护脾胃贯彻治疗始终;对乳腺癌临床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存在多个对立点,寒证与热证并存,气虚与气滞并见,需止血亦有血瘀,需止泻亦有腑实,需祛湿亦有阴伤,因此在治疗上主张清法与温法、行气与补气、活血与止血、通下与止泻、祛湿与养阴并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恶性肿瘤血瘀证的治疗上注重把握恶性肿瘤“虚、毒、瘀”三者互结的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肿瘤患者“气虚血瘀”“毒瘀互结”的特性,灵活把握动态辨证论治的节点,以立体诊疗的思维模式,将益气活血、解毒祛瘀与健脾和胃融会贯通,验之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