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泰方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铁代谢的调节作用,从铁死亡角度探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去铁胺组、脑泰方常规剂量组、脑泰方高剂量组,各组于造模并给药7 d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采用Zea Longa 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并检测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调节蛋白-2(IRP-2)、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病灶脑组织脂质活性氧(lipid-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铁死亡标志物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TfR、IRP-2表达均明显升高,Fpn-1表达明显降低,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去铁胺组及脑泰方各剂量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降低,TfR、IRP-2表达均明显降低,Fpn-1表达明显升高,脑组织铁沉积量、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脑泰方高剂量组铁沉积量高于去铁胺组,而其Lipid-ROS含量及COX-2表达均明显低于去铁胺组与脑泰方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调节脑出血急性期大鼠神经细胞铁代谢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铁沉积,从而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铁超载并非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唯一因素,高剂量的脑泰方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铁跨膜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人类猫白血病C亚类病毒受体(Feline Leukemia Virus Subgroup C Receptor,FLVCR)、胸腺癌抵抗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益气活血法脑泰方(黄芪、川芎、地龙、僵蚕)干预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3、9、27 g/kg)。各组大鼠预处理灌胃给药连续3 d,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制备术后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术后3 d取材,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TFR、Fpn、DMT1、FLVCR、BCRP的表达。结果:脑泰方高剂量组缺血海马CA2区TFR表达明显降低(P0.05),DMT1量的表达减少(P0.05),Fpn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泰方各剂量组FLVCR表达明显增高(P0.05),各脑泰方治疗组BCRP表达与模型组无差异。结论:脑泰方通过减少TFR、DMT1的表达,抑制铁的细胞内转运,增加Fpn、FLVCR的表达,促进胞内铁的外排,调节铁代谢,起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铁沉积致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泰方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均于给药7、14、28 d取材;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Zea Longa 5级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免疫组化检测病灶脑组织铁沉积量、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Tf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同一时点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fR和Tf表达上调,GPX-4表达下调,GSH含量下降,铁沉积量和MDA含量升高,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DA含量与铁含量呈正相关,GSH含量及GPX-4水平与铁含量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泰方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脑组织TfR、Tf表达下调,GPX-4表达上调,GSH含量升高,铁沉积量、MDA含量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脑泰方组对大鼠脑组织MDA、GSH含量调节作用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可抑制模型大鼠脑组织铁输入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铁超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通路IL-6/stat3/Hepcidin调节铁代谢相关机制,研究益气活血脑泰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铁代谢,减少细胞内铁聚集,为脑泰方防治脑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实验依据。方法:细胞实验中,SH-SY5Y及CHME5细胞株模型干预24 h后,检测Fe2+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Stat3及Hepcidin表达。动物实验中,随机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泰方低、中、高剂量组(3、9、27 g/kg)、去铁酮组。各组大鼠预处理灌胃给药连续3 d,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备术后灌胃给药1 d。术后1 d取材,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Stat3及Hepcidin、Fpn的表达。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H-SY5Y及CHME5细胞株模型组较正常组,细胞质内Fe2+表达明显增加(P<0.01),IL-6、Stat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Hepcidin表达明显增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泰方高剂量组及去铁酮组,大脑皮质及髓质IL-6和皮质stat3、Hepcid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脑泰方高剂量组髓质Hepcid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去铁酮组髓质Hepcidin的表达降低(P<0.05);脑泰方高、去铁酮组大脑皮质及髓质Fpn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泰方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少Hepcidin分泌进而促进Fpn的表达,促进铁离子外排,对脑缺血导致的铁超载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泰方对体外血红蛋白(HGB)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铁超载及过氧化损伤的多靶点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采用HGB诱导神经元模拟建立脑出血后神经元铁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对照组、铁离子螯合剂甲磺酸去铁胺(DFX)组、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和脑泰方含药血清(NTF)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Calcein-AM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内铁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及各组上清液中脂质活性氧(lipid ROS)含量;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HCA)检测各组神经元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调节蛋白2(IRP-2)、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空白血清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内铁含量、细胞上清液中lipid ROS含量、TfR蛋白及Fp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IRP-2、GSH含量、GPX-4活性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DFX组、NAC组和NTF组细胞活力、GSH含量、GPX-4活性升高(P0.01,P0.05),细胞内铁含量、细胞上清液lipid ROS含量降低(P0.05);DFX组及NTF组细胞TfR及IRP-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Fp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减轻HGB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铁超载及lipid ROS累积,从而提高神经元细胞活力;其作用机制与铁死亡的生物学过程相吻合。脑泰方可能通过对神经细胞铁代谢及抗氧化信号分子的多靶点干预作用,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铁死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互作用的反应,参与反应的蛋白质作为信号通路通常在外界刺激下激活。目前已明确针刺能通过抑制脑卒中后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铁死亡治疗脑卒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miR-23a-3p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样2(NFE2L2)信号通路;p6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62/Keap1/Nrf2)信号通路;α7nAChR介导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PGC-1α/TFAM)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Nrf2信号通路。其中有已被证实的信号通路,亦有待研究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脑泰方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利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TXB2 、6 -Keto -PG1a及其血清TNF-2 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TXB2 、及其血清TNF 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而 6 -Keto -PG1a含量则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脑泰方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脑组织TXB2 及其血清TNF-a的含量 (P <0 .0 5或P <0 .0 1) ,并能显著升高脑组织 6 -Keto -PG1a含量 (P <0 .0 5 ) ,且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组 (P <0 .0 5 )。结论 :脑泰方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XA2 与PGI2 的相对平衡以增加脑血流量和减少TNF -α的生成 ,减轻TNF -α激活的炎性介质的致炎作用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脑泰方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与其调节TXA2 与PGI2 的相对平衡和抑制TNF-a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神经细胞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卒中发病时神经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细胞死亡现象。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减轻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其细胞死亡进程有利于降低卒中幸存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水平,改善其预后效果,进而降低卒中致死、致残率。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已有研究证实卒中后的神经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实现对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与死亡进程的调节。已有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起到神经保护性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卒中的全疾病链条,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卒中治疗的新方向。该文简要阐述铁死亡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神经细胞铁死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卒中的中医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特征且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发现铁死亡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可能与调控铁死亡的进程密切相关。文中主要探讨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脑卒中的作用,以及针刺抑制脑卒中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可能干预机制,以期为临床实践中针刺治疗脑卒中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理过程,是临床患者恢复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的病理机制和CIRI密切相关,成为治疗CIRI的新兴靶点。中药治疗卒中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激活铁死亡防御通路、调节脂质合成等关键环节抑制铁死亡,减轻CIRI,保护神经功能,促进损伤恢复。通过对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CIRI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IRI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铁代谢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引起肝细胞铁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雷公藤甲素处理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和C57BL/6J小鼠,或利用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和雷公藤甲素共同处理HL770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试剂盒检测铁离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q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引起铁沉积,升高血清中ALT、AST活性(P<0.05),增加HL7702细胞和小鼠肝组织中铁离子、MDA含量(P<0.05),降低GSH含量、SOD活性和GPX4表达(P<0.05),上调TFR1、PTGS2及ACSL4表达(P<0.05)。Fer-1显著上调细胞存活率和GPX4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铁离子含量、TFR1、PTGS2及ACSL4表达(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GSH/GPX4轴引起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诱导肝细胞铁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铁死亡途径探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制备成微乳以增强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 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法检测Sch B对人肝癌HepG2、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肝癌细胞内线粒体形态的变化、Fe2+及氧化相关指标的含量、铁死亡过程相关因子表达,来评估Sch B对肝癌细胞内Fe2+积累、脂质过氧化程度和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伪三元相图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基于D-α-生育酚聚乙二醇琥珀酸酯的微乳(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succinate-based micromulsion,T-ME)处方,对五味子乙素微乳(Sch B-T-ME)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和表征。通过CCK-8法比较Sch B-T-ME与游离Sch 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结果 Sch B可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Sch B通过下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以及上调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导致肝癌细胞抗氧化系统失调,促进脂质过氧化,从而引起肝癌细胞死亡。成功制备了Sch B-T-ME,其平均粒径为(38.29±1.97)nm,Zeta电位为(−4.73±0.36)mV,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0.266±0.011。与游离的Sch B相比,Sch B-T-ME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Sch B能够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制备的Sch B-T-ME可明显增强Sch 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a-K-Cl协同转运蛋白1(NKCC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模型组(Ischemia)和缺血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3 h及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4 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法比较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SFI组的NKCC1表达明显低于Ischemi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个明确鉴定的芪苈强心胶囊体内代谢物检识有效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靶点,OMIM、DisGenet、GenCard数据库中检索HFpEF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和拓扑分析;Me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醋酸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 acetate,DOCA)盐敏感型HFpEF大鼠模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或芪苈强心胶囊进行干预,给药8周后,利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研究黄芩苷-栀子苷(7∶3)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0 mg/kg)组和黄芩苷-栀子苷低、中、高剂量(30、45、60 mg/kg)组,每组10只。ig药物7 d后,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水肿情况;激光多普勒检测脑血流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心肌酶谱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及并发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异常定植下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0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DSS+白念珠菌组及BAEB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和美沙拉嗪(200 mg/kg)组。对照组小鼠每日自由饮水;DSS组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连续7 d;其他组在DSS组基础上,在第1、3、5、7天ig白念珠菌(1×108 CFU/只)。第8天开始分别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每天称定小鼠质量,观察一般状... 相似文献
19.
芪附汤调节ERK1/2信号通路改善UUO阳虚证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芪附汤改善阳虚证模型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芪附汤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通过腺嘌呤灌胃联合单侧输尿管接扎术(UUO)的方法而建立RIF模型。造模成功后,C,D组大鼠分别经灌胃给予芪附汤水煎液或依那普利悬浊液;其余2组大鼠经灌胃给予蒸馏水,共干预3周。各在药物和蒸馏水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周末,分别称量大鼠体重,并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Upro)、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药物干预第3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抽取血液,摘除左肾,称重,并留取相应标本,观察肾脏外观和肾小管/间质形态;检测血清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检测肾组织中上皮型黏钙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芪附汤可以改善模型鼠血清中降低的c AMP和c AMP/c GMP;减少模型鼠升高的Uβ2-MG、尿NAG酶,改善肾间质细胞外基质及其胶原沉积,上调肾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肾组织α-SMA,TGF-β1,CTGF,p-ERK1/2蛋白表达;但是,对Scr,BUN,UA没有影响。芪附汤改善RIF的作用优于依那普利。结论:芪附汤可以改善模型鼠阳虚证指标以及尿β2-MG、尿NAG酶排泄,它可能是通过上调肾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肾组织α-SMA,TGF-β1,CTGF以及ERK1/2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ERK1/2蛋白表达,改善肾小管EMT,从而减轻RI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复合物(TP-PEI-CyD)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单体(triptolide,TPL)、TP-PEICyD对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DDP的细胞毒性,筛选TP-PEI-CyD对SKOV3/DDP的低毒浓度;采用低毒浓度TP-PEI-CyD、TPL处理SKOV3/DDP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DDP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SKOV3/DDP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SKOV3/DDP细胞侵袭,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细胞内Hippo、yap及TAZ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PL、TP-PEICyD均可明显抑制IOSE80、SKOV3/DDP细胞的生长,且细胞毒性随着TPL、TP-PEI-CyD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TPL组相比,TP-PEI-CyD对IOSE80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P<0.05),但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变化;低毒浓度的TP-PEI-CyD、TPL作用于SKOV3/DDP细胞后:TP-PEI-CyD组、TPL组SKOV3/DDP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SKOV3/DDP细胞中Hippo、yap及TAZ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TP-PEI-CyD组与TPL单体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耦合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后,其毒副作用降低,且可有效逆转SKOV-3细胞的肿瘤耐药性,其疗效等同于雷公藤内酯醇单药,其可能是通过调节Hippo/yap/TAZ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