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血小板减少与CD4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2月-2009年4月笔者所在中心收治的146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CD4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关系、血小板减少症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CD4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胞计数〈200×106/L中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3.68%,明显高于细胞计数〉200×106/L的为13.72%(P〈0.05);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经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CD4细胞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AIDS相关血小板减少与CD4细胞数量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血小板计数判断CD4水平,预测AIDS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病情的发展程度。通过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改善AIDS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粪便HIV-1 RNA,分析其与血液HIV-1 RNA的相关性,并比较它们在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和未治疗(未抗反转录病毒)患者中的区别。方法收集32例艾滋病患者粪便和血液标本,两者一一对应,根据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析粪便和血液HIV-1 RNA的组内相关性和组间相关性。结果2组都表现出粪便HIV-1 RNA检出率低于血液且粪便中病毒载量低于血液,且2组间粪便和血液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未治疗组粪便和血液的HIV-1 RNA阳性率较高。结论粪便中可以检测到HIV-1 RNA,其在未经过抗反转录病毒的患者中易检出,同一患者粪便中的HIV-1病毒载量比血液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入组时基本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首次入组治疗HIV/AIDS共5 788人,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多.79.7%为江苏省籍,性别比为4.69:1,平均年龄为(39.9±12.6)岁,已婚者占55.8%.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者占52.0%.感染途径主要为男男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91.9%),入组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187 cell/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M为4.0个月.男性、>59岁、未婚、外省籍、在医院治疗和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江苏省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所提前,但仍有大部分HIV/AIDS治疗较晚,其HIV阳性发现较晚是主要原因,HIV感染者早发现能力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35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5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多数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血小板等治疗,从而降低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0例从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测定自身的血小板、监测分娩情况、血栓弹力图(TEG)、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在妊娠的28周前发现8例血小板减少症,妊娠28周后,发现42例。35例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例在产后出现出血,量大于500ml。45例分娩足月,5例早产。3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结论妊娠期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多于妊娠中晚期发生。积极的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出血的倾向和加强胎儿的监护,有利于避免不良情况发生,取得较好的妊娠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抗病毒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重庆市九龙坡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79名HIV/AIDS病例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基本知识、治疗相关知识和治疗情况,并采用依从性评价中心指数对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379名HIV/AIDS病例,其中335例服药依从性好,占88.39%,44例服药依从性差;335例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301例(占79.42%)抗病毒治疗前接受过依从性教育.女性(OR=3.170,95% CI:1.537 ~6.539)、治疗时间1年以内(OR=3.071,95%CI:1.278~7.378)、未接受过服药依从性教育(OR=2.148,95% CI:1.047~4.407)和认为治疗效 果微效(OR=2.424,95% CI:1.157~5.077)的HIV/AIDS病例更容易发生服药依从性差.结论 服药依从性教育和HIV/AIDS病例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对服药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应当对HIV/AIDS病例开展规范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帮助其掌握服药知识和正确认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2007年收住入院的5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中的HELLP综合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及产科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常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妊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本文将我院两年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7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艳巍  刘新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50-175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2005年6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血小板制剂,甚至糖皮质激素。所有产妇均安全渡过分娩期。结论: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血小板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与产科高危因素,以及产科并发症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方法 对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与105例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孕妇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8.9%)、妊娠高血压疾病(9.7%)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8%).血小板减少孕妇的胎盘早剥、引产、剖宫产、产钳、产后出血和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χ2值分别为3.748、12.491、18.289、6.886、4.801、20.468,均P<0.05).结论 大多数轻度血小板减少孕妇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多与严重的原发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原发病应是关注和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4月-2009年12月在长沙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480例晚期艾滋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80例艾滋病患者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58例,占12.08%。5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主要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腹痛、腹泻(水样泻)、皮肤病变(皮疹呈丘疹、出血痂、淤斑)、消瘦、意识障碍、贫血、肝脾及淋巴结大。主要检出青霉菌(27例,46.55%,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为主)及新生隐球菌(16例,27.59%,隐球菌脑炎)。对上述5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5 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其中50例(86.21%)经治疗后好转。结论该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耐药情况,为改善该省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医生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衡阳市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252例HIV感染者的血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其中32例病毒载量10~3拷贝/mL,对此32份样本进行进一步的HIV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测得的31个序列中,发生突变的样本18份,其中13份(5.16%,13/252)对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以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这3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耐药突变;对PIs、NRTIs和NNRTIs均耐药者1例(0.40%),对NRTIs和NNRTIs均耐药者9例(3.57%),对NNRTIs耐药者3例(1.19%)。同时发现M184V、K103N、Y181CG、G190A引起NRTIs和NNRTIs高水平耐药的重要突变位点。结论湖南省艾滋病治疗者中,PIs耐药发生率极低,NRTIs和NNRTIs的耐药发生率相对较高;已出现NNRTIs高水平的多药耐药。但总体耐药的发生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100例临床分析与机会感染治疗转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住院的1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发热、贫血、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胸闷气促、肝大、淋巴结肿大;主要并发症为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居前6位的感染分别是口腔念珠菌病58例、结核46例、感染性腹泻31例、细菌性肺炎19例、肺孢子菌肺炎16例、颅内感染10例。经治疗后,机会性感染治愈或好转出院83例,死亡9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例,结核2例,肺孢子菌肺炎1例,败血症1例,全身衰竭1例),未愈8例。结论艾滋病并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多见,大部分治疗效果好,但结核和颅内感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耐药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耐药性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1篇英文和14篇中文),其中3篇质量评分6分,4篇为7分,8篇为8分。异质性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5.98,P<0.001),存在异质性,所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者/AIDS患者ART后总耐药率为4%(4%~5%)。Begg’s检验P=0.012,说明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度分析删除文献后,合并效应量仍为4%(4%~5%)。结论中国HIV感染者/AIDS 患者经ART 后总耐药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JP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资料。结果 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中,78.2%(79例)为中青年男性,72.3%(73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69例)、发热(17例)、咳嗽(15例)等。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aO2<60 mmHg),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为(527.4±85.7)U/L。合并其他肺部感染(细菌或结核)现象常见(3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200个/μL,90例),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严重。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可见从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结论 AIDS合并PJ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呼吸系统损伤最常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影响AIDS合并PJ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山西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治疗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山西省2004年6月~ 2013年12月之间治疗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死亡病例315例,平均年龄(43.73±12.65)岁,男女性别比1.7∶1,已婚或同居占69.21%(218/315),经血传播途径占58.10%(183/315),73.33%(231/315)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64.13% (202/315)的病例接受治疗时已进入艾滋病WHO临床Ⅲ期和Ⅳ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4个/μL,52.15%(158/303)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 个/μL;死亡病例治疗生存时间中位数218天,37.78%(119/315)的病例在抗病毒治疗开始的3个月内死亡.影响死亡病例治疗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艾滋病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传播途径.结论 山西省艾滋病患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及艾滋病临床感染分期较高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大检测覆盖面同时提倡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s)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人群与HIV进展者接受ART人群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表型与功能上的差异。  方法   2011年于新疆伊宁市现场招募HIV/AIDS患者资料库中发现的LTNPs+ART中至2019年12月1日仍存活者,共计38例为病例组。1 : 1匹配,以HIV进展者 + ART为对照组。取LTNPs + ART及HIV进展者 + ART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CD25/CD127/foxp3/CD69/CD39各亚组的Treg细胞比例,使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评估Treg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LTNPs + ART和HIV进展者 + ART各38例。LTNPs + ART组Treg细胞亚组表达频率高于HIV进展者 + ART组;LTNPs + ART组Tregs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β)、白细胞介素 – 10(IL-10)、白细胞介素 – 35(IL-35)、白细胞介素 – 6(IL-6)和干扰素 – γ(INF-γ)],和趋化因子C – C – 基元配体 – 17(CCL17)和C – C – 基元配体 – 21(CCL21)水平高于HIV进展者 + ART组。  结论   接受治疗的LTNPs拥有较高比例的Tregs,且相对比接受治疗的HIV进展者Tregs表现出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三联方案是治疗HIV感染的主流,然而,随着治疗人群扩大到所有HIV感染者,以及治疗时间延长,人们对高效、高依从性、低不良反应、低耐药及低治疗成本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加,双药简化治疗成为个性化治疗的备选方案,一些方案已经被纳入国内外抗病毒治疗指南。本文对近年来双药简化方案的发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正确应用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