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核工业四一七医院诊治的 6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 施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 血脂指标、血流变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评估治疗效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 斑块最大厚度、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 反应蛋白(CRP)、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最大厚度、TG、TC、LDL–C、CRP、TNF–α 均低于对照组, 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 合银杏叶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缩小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血脂、炎症因子及血流变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 将164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4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B组50例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 1次/d;C组60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1次/d;3组均予低脂饮食,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对各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组血清hs-CRP、MMP-9均明显降低(P均<0.05);A、B组HDL-C明显增高(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②治疗后,A、B组HDL-C明显高于C组(P均<0.05),TC、TG、LDL-C、hs-CRP、MMP-9、颈动脉斑块积分及IMT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A组hs-CRP、MMP-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鸡内金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改善效果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钙片治疗,观察组予口服生鸡内金粉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差异。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均对两侧颈动脉开展超声检查,后依据IMT mean 分成增厚组(n = 62)与正常组(n = 36),依据斑块性质分成无斑块组(n = 60)、高回声组(n = 18)与低 / 混合回声组(n = 20),依据狭窄程度分成 0 % ~ 30 % 组(n = 70)与≥ 30 % 组(n = 28),统计不同组别的一般资料差异,将有差异项带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 IMTmean、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卒中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属于 IMTmean 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60.5 % 的变化;年龄、吸烟史、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属于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32.8 % 的变化;吸烟史、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属于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15.6 % 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估 CAS 有关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之间不完全相同,其中IMT mean 和其的关系最为密切,颈动脉狭窄其次,而易损斑块与其关系最小,形成易损斑块和狭窄可能和炎症等非传统性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给予其口服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9及12个月时的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LDL-C),三酰甘油(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患者治疗后的TC、TG及LDL-C均有所下降、HDL-C有所上升(P〈0.05或P〈0.01),IMT有所缩小(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治疗9、12个月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在颈部的表现,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探及检查,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AS情况的"窗口".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CAS斑块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技术在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与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江 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19 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 者 119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斑块性质检出率、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 结果:观察组共检出 162 个斑块,对照组共检出 71 个斑块,观察组平均 斑块检出数量为(1.35 ± 0.21)个,较对照组的(0.53 ± 0.12)个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斑块性质 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软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低,硬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IMT 为(0.96 ± 0.31)mm,较对照组的(0.79 ± 0.25)mm 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颈动脉无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的 PSV、RI 水平较对照组高,EDV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技术可以通过颈动脉 斑块检出数量、斑块性质、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诊断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全  褚斐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95-797
介绍近年来手术、介入、药物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为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14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本院 117 名体检健康者设 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 Hcy 检测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 Hcy 水平、颈动脉内 – 中膜的厚度(IMT) 值,分析观察组中不同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血清 Hcy 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Hcy 水 平、颈动脉 IMT 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血清 Hcy 水平正常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血清 Hcy 异常者;观 察组中颈动脉内膜越厚、斑块数量越多、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 Hcy 水平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缺血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IMT 与血清 Hcy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的血清 Hcy 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 Hcy 水平可为临床防治或延缓缺血脑卒中发生发 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伟 《山西中医》2021,(4):30-3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予丰隆、膈俞、肾俞穴位埋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空气干燥法加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电针组选取大椎、天门(风府)、风池(双侧)、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进行治疗,以模型组、药物组作为对照,同时设立空白组。观察电针前后兔血脂的情况。结果:电针组兔血脂变化明显,TC、TG、LDL-C含量降低(P〈O.01),HDL—C含量升高(P〈O.01),经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以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家兔血脂TC、TG、LDL—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陈铃  胡孝刚  陈徐彬 《新中医》2021,53(18):45-4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 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宁片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变化,并统计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9.8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研究组IMT、最大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TG、TC、LD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04%,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冠心宁片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颈动脉斑块,改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众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占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药物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西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血小板拮抗剂、血小板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拮抗剂+阿托伐他汀+活血化瘀中药4类药物组合对9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远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通过生存分析发现,4种药物干预组合对颈动脉狭窄率变化值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较无活血化瘀中药参与组延长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时间约4个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氯吡格雷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变化情况有关(P〈0.05);年龄、糖尿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活血化瘀中药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对颈动脉狭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但并不影响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有效延长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斑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常规控制危险因素,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斑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斑块积分、脑血管事件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0%,对照组为4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头身困重、头刺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略升高(P>0.05);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右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小(P<0....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 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102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行常 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 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 者血清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再次脑出血、外周血管血栓、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橄榄降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生 《中医杂志》2008,49(5):411-413
目的 观察橄榄降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橄榄降脂胶囊,对照组用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服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斑块的体积(各个斑块体积之和)、颈动脉管腔直径(颈动脉分叉1cm处的测量值)、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动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面积、动脉血流量、阻力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橄榄降脂胶囊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