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46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这个前提上增加无创吸痰治疗,共治疗 2 周。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检测 治疗前后患儿呼吸功能的变化,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喘憋消失时间、 呼吸急促改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每日吸痰次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干预后 30 min 观察组患儿的呼气流量峰值(P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 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 率为 93.16 %,高于对照组的 75.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无创吸痰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 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更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可改善气道阻塞,缓解喘憋症状,减少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应用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并观察血清中的炎症因子 指标白细胞介素(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濮阳油田 总医院脑血管病病区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 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炎症 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 14 d、30 d,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 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14 d,观察组患者 IL–6、 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已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 炎症反应,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间经MR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降纤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联合降纤酶治疗,治疗30天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快,比单纯使用降纤酶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连用14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 期间收治的 140 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 例:丁苯酞治疗)与观察组(70 例:丁 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 素 –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NF–α、IL–6、 hs–CR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D– 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D–D、FIB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5 %,高于对照组的 8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丁苯 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以外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丁苯酞的联合用药方案,而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以外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改善,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重症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改善患者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5例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丁苯酞)、观察组43例(给予丁苯酞+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各项血清因子水平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重症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相关血清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锋 《亚太传统医药》2012,(12):106-108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指南制定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患者入院时用药前及治疗2周及治疗后8周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后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Barthel ADL指数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82%)。且患者服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传统药物联用,应用于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生长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6 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 84 例 ACI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42 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生长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4 d 后,两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内皮素 –1 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各项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 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可促进 ACI 患者神经生长因 子水平改善,调节血液流变学,提升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王宇 《中医药研究》2008,6(3):376-377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三磷酸胞苷二钠(依美思)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200mg,每日4次口服,14d为1个疗程.第14欠、第21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并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14d和21d的CSS评定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72.7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14d和21d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0.90%和87.88%,优于对照组的63.64%和78.79%(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3,次/d,20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患者NIHSS及B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明显,可较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预后良好率、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评分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丁苯酞注射液250 mg/L静滴2次/d,依达拉奉针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均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疗效,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西颖  苏波 《中医药研究》2011,(10):1205-120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每日3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丁苯酞属于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类药物,可以有效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并改善脑缺血区域的微循环,有效改善全脑缺血以后大脑的能量代谢,以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笔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  相似文献   

16.
占振瀛  王安荔  王志杰 《新中医》2021,53(19):173-17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温针灸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P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28 d。对比2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TG、ANGⅡ、Hcy水平均降低(P<0.05),SS-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G、ANGⅡ、Hcy水平均较低(P<0.05),SS-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高(P<0.05)。治疗期间,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温针灸治疗PS,可有效降低患者脑循环障碍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冯炯 《新中医》2015,47(10):30-3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2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曾瑞琦  孙如  张徐枫 《新中医》2023,55(15):59-6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将 5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2 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使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外周阻力(TPR)、动态阻力(D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巴氏指数评估量表 (BI) 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 61.54%(P<0.05)。治疗前,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TNF-α、IL-6、IL-23、hs-CRP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NIHS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均降低(P<0.05),BI 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Qm、Vm、TPR、D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Qm、Vm 水平均升高(P<0.05),TPR、DR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 Qm、Vm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TPR、DR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