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侧柏叶炒炭前后化学成分进行辨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侧柏叶及其制备的侧柏炭进行化学成分辨识和比较,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白茅根炒炭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Lichrospher5-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0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10.84~346.8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1.72%(n=6)。经炒炭后,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增大了32倍。结论白茅根经炒炭后,5-羟甲基糠醛的量显著提高,为进一步研究茅根炭的质量控制和止血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六神曲Massa Medicata Fermentata炮制前后(炒、焦)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mass spectrometry,HS-GC-IMS)测定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挥发性有机物,构建HS-GC-IMS指纹图谱,采用VOCal软件对检测到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t检验等对样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基于HS-GC-IMS技术从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中共获得了80种挥发性有机物,定性鉴别出60种;构建了六神曲生品、炒品和焦品的HS-GC-IMS指纹图谱,通过PCA、PLS-DA、t检验等分析方法可将三者进行区分,己醛-D(hexanal-D)、乙醇(ethanol)2种物质可作为六神曲生品的特征性成分;丁醛(butanal)...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常温晾干、晒干、热风干燥(40、60、80℃)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太子参,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样品在500 r·min-1转速下80℃孵化15 min,进样针温度85℃,进样量200μL,载气程序为20 min内从2 mL线性上升到150 mL,IMS迁移管温度60℃,SE-54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μm),柱温60℃,时间35 min。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在干燥后的太子参中鉴别出了37种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的种类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酮类、醛类、醇类。不同干燥方式的太子参中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晒干、晾干和40℃热风干燥后挥发性成分相近,真空冷冻干燥与80℃热风干燥处理对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且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化合物种类最少。结论:建立了一种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GC-IMS检测分析方法,具有高效无损、样品处理简单的特点,可实现不同干燥方式太子参样品的区分。40℃热风干燥可以有效保留太子参样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建立白及Bletillastriata饮片及其常见伪品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探索用于快速鉴别白及饮片真伪的新方法。方法 以常见伪品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饮片为例,基于GC-IMS检测白及饮片和玉竹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直观法和指纹图谱法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再基于指纹图谱筛选的差异峰建立多种辨识模型,以评价GC-IMS技术用于白及饮片快速真伪鉴别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projection,VIP)和P值筛选两者的差异标志物。结果 2种饮片挥发性有机物的峰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指纹图谱进一步对比两者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发现白及和玉竹各有53和38个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以筛选的差异峰峰体积作为变量建立分类模型,发现OPLS-DA、K最邻近等模型分类预测的准确率均为100%,最后根据VI...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筛选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炮制前后差异特征成分,建立当归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当归和当归炭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Carbonisata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分别构建当归和当归炭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筛选当归炭炮制前后的主要差异成分,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潜在的差异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5批当归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9个共有峰,当归炭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0个共有峰,指认7个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明显区分当归和当归炭;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辨识出影响当归与当归炭差异的10个主要色谱峰,按VIP值大小排序依次为峰23、22、10、16、7、3、2、1、4、11。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色氨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5-羟甲基糠醛为当归炭炮制前后差异的Q-Marker。Q-Marker定量结果表明,当归炒炭后色氨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含量均明显下降;同时产生了新成分5-羟甲基糠醛,其质量分数在0.7206~3.9890 mg/g。结论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可有效地对当归和当归炭进行区分,结合中药Q-Marker“五原则”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当归和当归炭的主要差异成分群,可为当归和当归炭的Q-Marker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黄炭炮制过程颜色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规律,为建立基于颜色量化值的大黄炭炮制过程控制方法和终点判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制备大黄炭样品,以大黄炭炮制的经验判断为依据,利用视觉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光谱仪量化大黄炭不同炮制条件的粉末和饮片颜色。同时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评价大黄炭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大黄炭炮制过程样品颜色量化值与特征成分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大黄炭炮制过程中,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大,样品表观颜色由淡黄棕色逐渐加深至焦黑色,样品饮片和粉末的明度值(L*)、红绿色值(a*)、黄蓝色值(b*)之间高度相关。HPLC指纹图谱上26个特征峰的面积与色度值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随炭化程度加深而含量递减的5个结合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2个番泻苷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与色度值呈线性相关关系,含量先增后减的5个游离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与色度值呈二次相关关系。结论 大黄炭炮制过程中的颜色主观判断与量化检测的分析结果一致,颜色量化值与14种已知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初步推断颜色量化值可作为大黄炭炮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终点判定指标,以提高大黄炭饮片的质量水平及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 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对照组和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侧柏叶生品组、侧柏叶炭品组分别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复制血热复合出血模型,考察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0.01),RBC、HGb及HCT显著升高(P<0.01);TT和APTT显著延长,PT显著缩短,FIB的量显著增加(P<0.01);PLT、PCT、MPV和PDW明显增加(P<0.05、0.01);侧柏叶生品及炭品均可明显降低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RBC、HGb和HCT(P<0.05、0.01);生品组可明显缩短TT和APTT(P<0.05、0.01),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炭品组可显著缩短TT和APTT(P<0.01),显著降低FIB的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生品组及炭品组均可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0.01)。结论 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善肺出血等病理性损伤,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改善凝血功能,且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的色泽与气味进行客观量化并对色泽与气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并通过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风味热图等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薏苡仁外观色泽整体上呈现变暗(L*值不断降低)、变红(a*值不断增加)、变黄(b*值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粉末色度值L*、a*、b*所构建的判别函数实现了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薏苡仁固有及在麸炒过程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挥发性气味物质的丰富度不断提高。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丁烯、2-丁烯、丙烯醛、乙硫醇、2-丁醇、乙偶姻、1,4-二氧六环、丙二醇、1-甲基-1H-吡咯、甲基环己烯、丁酸乙酯、丁基二甲硫醚、糠醇、辛内酯14种成分在薏苡仁麸炒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PCA与DFA均可实现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结论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比较板蓝根Isatidis Radix和大青叶Isatidis 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clia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Thermo Fisher),以0.1%甲酸的乙腈溶液-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以PeakView 1.2质谱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通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参考文献和Massbank等数据库共鉴定或指认出板蓝根和大青叶的71个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木脂素、含硫化合物、有机酸等类化合物;板蓝根特有成分6个,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类等;大青叶特有成分2个,均为生物碱类。结论 该方法能够系统、快速地比较分析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不同产地的金钱草Lysimachia chriatinae及其常见的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的差异,为其鉴定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80%甲醇制备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样品的提取溶液,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的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明确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特征鉴别峰,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间指纹图谱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HPLC指纹图谱在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的质量评价和习用品与混用品的正伪鉴别中的作用。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获得了区分度较好的8个特征峰数据,可用于后续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其中金钱草和其地方习用品浙金钱草与几种混用品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异,SPS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可将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进行准确高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四川产地和贵州、云南产地的可以进行有效区分。结论 HPLC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鉴定结果具有快速、准确和操... 相似文献
15.
地龙Pheretima是临床常用动物药,广泛应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抽搐等儿科疾病的治疗及溶栓、卒中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但地龙药材、饮片及相关中成药具有显著的腥臭气,热水冲服时尤为强烈,导致患者服药顺应性差,尤其不利于儿童自主服药。究其根本,是地龙腥臭气物质的基础研究不深、产生的主要途径不明、矫臭技术有待提高。为此,归纳了地龙腥臭气的物质基础及其3种腥臭气特征分型,分析了生长代谢、生长环境、产地加工等多因素对地龙腥臭气物质形成的影响规律,总结了传统炮制技术、气味吸附技术、包合技术、包衣技术等矫臭方法对地龙腥臭气的掩蔽效果,为解决地龙的腥臭气难题、推动地龙相关产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含延胡索-川楝子药对(简称"延胡索-川楝子")方剂组方规律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方剂的后续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包含延胡索-川楝子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统计主治病症频次、配伍药材频次、组方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含延胡索-川楝子方剂的药材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设置支持度分别为10%、20%、30%,置信度为0.90);选择较高频次归经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1首含延胡索-川楝子方剂,涉及主治疾病8种(频次≥2),包括胃痛、胁痛、带下病、痛经、盆腔炎、月经失调等;涉及主治证候9种(频次≥2),包括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血虚证、胞宫血热证等;常配伍药材17味(频次≥5),包括白芍、木香、甘草、香附等;常用药材组合20种(频次≥6),其中核心药材组合包括延胡索-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甘草-川楝子、延胡索-木香-川楝子、延胡索-香附-川楝子;组方归肝脾胃经频次较高;常与延胡索-川楝子配伍归肝经的组方核心药材有5种,包括木香、白芍、陈皮、砂仁、沉香,其中核心药材组合(频次≥7)包括延胡索-木香-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川楝子、延胡索-陈皮-川楝子、延胡索-陈皮-白芍-木香-川楝子。常与延胡索-川楝子配伍归脾胃经的组方核心药材有3种,包括沉香、白芍、砂仁,其中核心药材组合(频次≥4)包括延胡索-沉香-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砂仁-川楝子。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川楝子方剂所用药物多理气止痛之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此外,以3种归经组方规律的对比分析,反映了含延胡索-川楝子方剂不同归经组方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异病同治"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延胡索-川楝子药对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测定对鲜地黄中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鲜地黄药材不同加工方法指标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0批地黄汁、地黄片和地黄渣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分析。采用HPLC法,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法分别测定地黄样品中苷类、糖类成分含量。结果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3是影响鲜地黄样品质量的主要因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标记了鲜地黄样品中8个差异性成分。苷类、糖类成分总含量测定均表明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苷类成分中除地黄苷A外,地黄汁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7.43%~7.78%、0.10%~0.11%、0.59%~0.66%、0.69%~0.72%;糖类成分除棉子糖外,地黄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的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2.40%~2.55%、1.84%~2.02%、12.33%~12.77%、33.03%~33.45%。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鲜地黄不同加工方式化学成分变化,为临床上地黄汁、地黄片的使用提供参考,并为地黄渣的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正常和抗生素大鼠对酸枣仁总黄酮体内代谢转化反应的差异,及2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药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ig联合抗生素建立抗生素干预大鼠模型;正常与抗生素大鼠ig酸枣仁总黄酮(120 mg/kg),收集粪便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粪便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以黄芩苷为内标,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斯皮诺素在正常与抗生素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结果 正常及抗生素大鼠粪便中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9个原型成分(维采宁II、斯皮诺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异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6′′′-p-香豆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15个代谢产物。正常大鼠中主要发生氢化、糖基化等4种代谢反应,抗生素干预后发生了脱甲氧基、去羟基化等6种代谢反应。与正常组相比,抗生素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P<0.05),达峰时间和半衰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生素干预会导致酸枣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反应紊乱,并影响斯皮诺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木香进行定性鉴别。方法 收集8个不同产地木香样品48批,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采用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LDA算法和非线性降维LLE+SMA算法区别不同产地木香。结果 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LDA算法并不能对不同产地木香进行很好地区分,部分产地样品存在大量重叠现象,而采用LLE+SMA算法判别效果极为显著,可以完全把8个不同产地木香区分开。结论 电子鼻技术应用于不同产地木香的区分是可行的,为木香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基于颜色气味数字化融合信息的苦杏仁Armeniacae Semen Amarum走油程度判别分析和内在质量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颜色气味数字化的融合信息,联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其走油程度进行判别,对比其正判率,寻找识别效果最好的算法。利用SPSS分析平台,开展苦杏仁颜色气味融合信息数字化与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建立含量预测回归方程并且检验其拟合度。结果 基于粉末颜色和气味融合信息的模型建立中,Logistic、IBK、K-Star、LMT和Random Forest算法正判率较高,可完成对不同走油程度苦杏仁的分类鉴别;基于剖面颜色和气味融合信息的模型建立中,Logistic算法和K-Star算法可完成走油程度的判定。基于粉末颜色及气味融合信息建立苦杏仁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方程:Y苦杏仁苷=2.175-1.340 F1-2+0.529 F1-1,R2=0.732;Y酸值=2.113+1.724 9 F1-2-0.667 F1-1,R2=0.719;基于剖面颜色及气味融合信息建立苦杏仁质量预测模型,预测方程如下:Y苦杏仁苷=2.153+1.242 F2-2+0.5 F2-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