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IPMN患者主胰管型10例(35.7%),分支胰管型7例(25%),混合型11例(39.3%),7例分支胰管型IPMN均为非浸润性IPMN;术后病理示腺瘤5例,交界性肿瘤12例,原位癌1例,浸润性IPMN10例。10例浸润性IPMN中有5例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神经侵犯,3例微血管侵犯,2例侵犯门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8例,胰腺局部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4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较好的病变,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常见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s)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确诊为PCNs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价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 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结果:当CA19-9范围在2.39~18.29 U/mL、Cyfra21-1>1.35 ng/mL、CT增强无囊壁强化时诊断SCN更有利(P<0.05),后两者是鉴别SCN的独立因素;当肿瘤最长径>43.90 mm、主胰管与肿瘤不相通时诊断MCN更有利(P<0.05);当年龄>55.86岁、肿瘤最长径<33.30 mm、肿瘤与主胰管相通时诊断IPMN更有利(P<0.05)。结论:PCNs除符合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归纳的影像学特征外,还发现SCN囊壁强化者极少;MCN肿瘤直径偏大且与主胰管不相通;IPMN肿瘤直径偏小,与主胰管相通。SCN的CA19-9水平较低而Cyfra21-1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具有临床症状或体征而就诊,14例查体发现后就诊。肿瘤位于胰腺头部的10例,颈部2例,体尾部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6例有免疫染色结果。10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或剥除术,9例行肿瘤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4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胰体尾部空肠吻合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一般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具有临床症状或体征而就诊,14例查体发现后就诊。肿瘤位于胰腺头部的10例,颈部2例,体尾部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16例有免疫染色结果。10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或剥除术,9例行肿瘤切除的同时切除脾脏,4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胰体尾部空肠吻合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一般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常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女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有报道认为多见于胰体及胰尾。但有报道极少数病例发生于胰腺组织外。胰腺外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极为罕见,现就我科在工作中所遇发生在胰腺组织外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方法7例IPMN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7例IPMN患者中,混合型4例,其中3例位于胰头或钩突部,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体部分支胰管扩张,扩张的主胰管直径为4~8mm;2例十二指肠乳头增大突入肠腔,2例伴有胰体尾部萎缩。分支胰管型3例,均位于胰头和钩突。MRI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病灶直径为2.3~7.9cm。结论MRI对IPMN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自1995年10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5例SP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标本切面均为灰红或灰褐色,肿瘤的平均直径为(7.5±2.2)cm,均为囊实性肿物,内含咖啡色液体,内壁粗糙。5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形态单一的多边形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排列成不规则假乳头状结构,并有部分细胞脱落,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异形,部分胞核核膜皱缩有核沟,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中4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胰瘘,经给予持续腹腔引流、生长抑素静脉滴注、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3周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迹象。结论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991至2004年我院收治的4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男22例、女21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6±11.4)岁,病史10 d至2年,肿瘤平均大小(9.2±2.4) cm;黏液性囊腺癌23例,年龄37~78岁,平均(52.3±11.9)岁,病史3个月至11年,肿瘤平均大小(14.2±6.3) cm.临床表现主要为病程相对较长的上腹部肿块和疼痛;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行根治性切除术32例,囊肿外引流术1例,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6例,未手术2例.术后随访,黏液性囊腺瘤术后无复发及转移,黏液性囊腺癌5年生存率为60%.结论:黏液性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从黏液性囊腺瘤到囊腺癌是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进展相对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7月~2004年7月7例临床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3例.1例位于胰头,6例病人均位于胰腺体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胰腺体尾加肿块切除术,2例浆液性囊腺瘤行囊肿剥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而仅行活检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术后半年死亡外,其余愈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常易误诊为假性囊肿,病史询问,影象学检查,囊液分析以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特点,探讨MC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5年1月到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MC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24 ~ 78岁,平均53岁.术前16例患者行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且发现病灶.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32例MCN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包括胰腺粘液性囊腺瘤25例,胰腺粘液性囊腺癌7例;囊肿直径4 ~ 22 cm,平均5.4 cm;位于胰头颈部14例,胰体尾19例,其中1例患者胰腺有两处病灶,分别位于胰头部及胰尾部,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3例病人术后发生胰漏和腹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合术后病理切缘情况,31例患者得到根治性切除,1例患者切缘为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32个月死亡,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往往有恶变倾向,临床常不能鉴别其肿瘤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行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胆胰管内超声内镜检查(IDUS)在胰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间行IDUS的63例胰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IDUS均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时用经导丝的UMG20-29R腔内超声探头扫查胰腺。比较IDUS与CT、MRI、超声内镜(EUS)及腹部B超等5种方法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区别,以进一步评估IDUS在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IDUS对慢性胰腺炎(23例)、胰腺癌(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25例)、胰腺囊腺瘤(4例)的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分别为93.7%(59/63),0.854;100.0%(63/63),1.00;90.5%(57/63),0.898以及96.8%(61/63),0.848。IDUS诊断准确率和Kappa检测值均优于其他4种方法 ,并且对1例胰腺囊腺癌也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结论 IDUS对胰腺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8%(11/23)和61%(14/23)。本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术13例(其中4例因术后病理为恶性,3例再次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1例术前拟诊为囊腺瘤,术中发现粘连浸润明显,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而术中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并脾脏切除术5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示15例囊腺瘤,8例囊腺癌。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23例获随访,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病均需手术治疗,通过正确诊断和积极手术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检查适用于初步诊断和筛查,对于可疑病例可选择CT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体尾部(60%),胰体尾切除术为主要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漏(35%).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超声及CT的诊断价值较高,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肿瘤经完整切除后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囊腺瘤的诊断以及对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胰腺囊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记录肿瘤发生部位、测量大小、观察肿瘤的边界、形态,记录囊腔数(多囊型、少囊型)及有无钙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与浆液性囊腺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囊壁情况、囊壁结节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在有无临床症状、囊腔数、最大囊直径以及有无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腺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有临床症状、囊腔数小于6个、最大囊直径大于2cm、边缘钙化时倾向于黏液性囊腺瘤,当无临床症状、囊腔数大于或等于6个、最大囊直径小于2cm、中心钙化时倾向于浆液性囊腺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