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41-42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胃脘痛对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性,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证型不同分成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均以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生活质量指标、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五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胃泌素、胃动素显著优于其他四组(P0.05);五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在以上积分上显著优于其他四组(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证临床痊愈率59.37%、总有效率90.62%,显著优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结合辨证论治辅助西药治疗胃脘痛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肝胃不和最佳。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胃电频谱变化的临床观察福州市第二医院(350007)孙楠蔡学熙胃脘痛临床十分常见,根据中医辨证,我们对常见的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两证型的患者进行体表胃电检测。通过与正常组的比较,以了解这二种证型的胃运动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分析病情、辅助治疗提供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情志致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方法:以自编胃脘痛调查表为调查工具,选取山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115例,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结果:除胃外肝是受损机会最多的脏腑占97.20%,脾损伤占49.53%,胆损伤占20.56%,伤心则比较少见,而肺、肾受损在本次调查中未出现。证候宜分为肝胃气滞与肝气犯胃两型。结论:情志致胃脘痛主要因情志伤肝而致肝疏泄失常所致,分为疏泄不及所致的肝胃气滞与疏泄太过所致的肝气犯胃2种证型,从而提示临床治疗情志相关胃脘痛时应区别用药。  相似文献   

4.
321例胃脘痛的辨证治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匡君 《河南中医》2000,20(1):57-58
胃脘痛321例按临床表现确立类一个主要证型: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和胃阴不足证,并据其病理变化归纳为六个兼证:寒邪犯胃、肝胃郁热、湿浊中阻、痰饮内停瘀血停滞、饮食停滞。依疏肝理气、和胃有;益气健脾、和胃止痛;养阴益胃为法协定处方,并随中减治之,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胃脘痛200例的临床观察,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和胃阴不足三个证型,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和滋养胃阴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4.5%。经统计学处理,三个证型之间的疗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以肝胃不和证疗效最好,胃阴不足证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6.
1980年1月至1983年6月,我们观察了脾胃虚弱型胃脘痛的病例在纤维胃镜直视下的胃粘膜病变,并与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病例进行比较,以了解虚实两种不同证型的胃脘痛病例的胃粘膜病变的差异,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脾胃病证中最常见的病症。随着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增大,情志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了本病的发生,肝气郁结成为本病的诱发及加重因素。肝胃不和型胃脘痛为临床最常见的胃脘痛证型。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看,胃脘痛的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肝失疏泄是胃脘痛"气滞"基本病机的根本,胃脘痛病位虽在脾胃,但与肝气密切相关。李冀教授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胃、通络止痛的方法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从肝论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强调胃脘痛从肝论治。他指出胃脘痛病因主要是情志伤肝,证型以肝胃不和者居多,治疗当理脾胃同疏肝木为法。为了继承和发扬夏者的学术经验,探讨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病因证候学基础和客观化指标,我们对胃脘痛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证型进行了调查与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病因逐步回归随机所遇1985年1~7月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胃脘痛专科门诊病人340例,全部病例胃镜检查均有异常病变。采用一人一卡,以询问的方式统一填写胃脘痛病因调查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之一,中医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优势。朱莹教授认为胃脘痛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是胃脘痛重要病机,治疗上以抑木培土为法,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51例临床观察,得出结论认为慢性胃脘痛的基本证候类型是中虚气滞、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其中中虚气滞和肝胃不和两类证候所占比例合计为98.55%。慢性胃脘痛的主要兼证为湿阻和血瘀。X线钡透检查所见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