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常规而有效的方法。PTCA术后 1~ 4个月内 30 %~ 5 0 %的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1] 。冠脉内照射可使再狭窄率降低 ,所以倍受关注[2 ,3 ] 。一、内照射的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PTCA术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引起内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 ,并刺激肌纤维出现异位增生。内照射使分裂期细胞内DNA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破坏 ,因而抑制了增生。这种抗增生作用与照射剂量、时间和细胞所处的分裂阶段有关[4 ] 。Wiedermann等[5 7] 用192 I…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内膜增生过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支架植入技术为血管狭窄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但术后再狭窄(内径丢失≥50%)的发生率相当高,1年内的再狭窄率可高达40%[1].它严重限制了这一方法的应用,许多学者在探索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本文就近年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虽然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辅以支架置入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但当再狭窄发生在支架内时 ,则以后出现再狭窄的危险性将超过 5 0 %。我们做了一个多中心、双盲法的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随机实验。方法 :选取 2 5 2例已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131例 )接受含 1 92  Ir的放射活性带的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 ,对照组 (12 1例 )给予外观相似但不含 1 92  Ir的非放射带 (即安慰剂 )腔内置入治疗。随访到治疗后 9个月时 ,收集包括患者死亡、心肌梗死及需做靶病变区的血管重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给予安慰剂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对20例颈、椎动脉狭窄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的影像资料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CAS治疗,共成功放置支架22枚,11例采用颈动脉保护装置。术前干预血管平均狭窄度(76.2±11.4)%,术后支架膨胀不满意采用球囊后扩者3例。术后造影显示15例残余狭窄度<10%,4例<20%,仅1例<38%,术后平均狭窄度(12.4±8.2)%。治疗前后狭窄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平均(12.3±5.6)个月,7例支架术后6个月发现支架有不同程度再狭窄,但再狭窄率均未超过30%,均无神经系统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近期随访无严重再狭窄(>50%)及颅内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此项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在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后用血管造影随访6个月,评价再狭窄的程度,内膜增生和支架扩张的状况。方法:100例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后平均5.9个月(2.9~11.4个月)行血管造影随访。通过经治疗的颈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测量再狭窄的程度,内膜增生和支架扩张的状况。结果:平均再狭窄的程度为16%(0~78%)。6例(6%)再狭窄的程度超过50%,其中4例(4%)再狭窄的程度在50%~70%,2例(2%)再狭窄的程度大于70%。91例(91%)再狭窄处位于颈动脉狭窄前方,9例(9%)再狭窄处位于颅侧支架的末端。平均内膜增生率为31%(2%~70%)。在随访检查时,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型术的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选择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5 0 %的患者 ,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70 %的患者 ,使用自膨胀式支架。结果  4 0例患者 ,植入 4 8枚支架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满意 ;术后随访颈部X线及超声波检查 ,支架形态好 ,位置无移位 ,血流通畅 ,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安全、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及再狭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支架植入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是临床常见病变,约95%患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切除术和微创的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能否替代传统手术将取决于其安全性及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大规模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临床结果示,6个月及12个月的再狭窄率分别是1.99%和3.46%。本文综合介绍近年来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术后狭窄段血管管腔分别为(2.84±1.18)mm和(5.86±0.65)mm,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缺血发作,无1例发生再狭窄,3个月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狭窄段管腔内径为(5.84±0.33)mm,与术后即刻狭窄段管腔内径(5.86±0.65)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Hauth EA  Jansen C  Drescher R  关键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06-1006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评价再狭窄的程度、内膜增生和支架扩张的状况。材料与方法:100例患者在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后平均5.9个月(2.9~11.4个月)行血管造影随访。测量再狭窄的程度、内膜增生和支架扩张的状况。结果:平均再狭窄的程度为16%(0~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放射性核素血管内照射治疗血管再狭窄逐渐受重视,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清楚。血管再狭窄是动脉损伤后的愈合反应,内皮细胞参与愈合过程。血管内皮损伤作为血管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影响和干预再狭窄的过程。电离辐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凋亡、增殖、表型、功能等。通过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188Re灌注球囊照射预防兔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照射对兔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球囊过度扩张损伤兔双侧髂动脉,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进行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局部照射,对受照射血管进行血管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分析.结果与非照射组血管比较,照射组血管直径较大[(1.94±0.19) vs (1.77±0.28) mm,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少[(1.12±0.75) vs (2.17±1.21) mm2,P<0.01],狭窄面积百分比降低[(19.23±12.60)% vs (34.45±17.49)%,P<0.01],PCNA阳性率低[(3.75±2.09)% vs (5.64±1.74)%,P<0.05].0.5 mm深处组织吸收剂量为15 Gy.结论 188Re灌注球囊血管内照射能够抑制兔损伤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PTC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达40%~60%,始终是困绕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核素内照射治疗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最有前景的方法,最近几年来在血管核素内照射的机制、剂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14例 ,其中 3例为无症状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7.0± 3.8) %。1例术中发生同侧颞叶梗死但恢复良好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 1年以上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特别适合于行CEA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可降解性支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Dotter[1] 于 196 9年首次将不锈钢丝绕制成的弹簧管状支架置入犬的动脉内并证实金属内支架可嵌入血管壁维持血管的通畅以来 ,血管金属内支架已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血管狭窄性病变 ,支架在金属材料及其类型上取得了很大的改进 ,支架的制作工艺也逐步趋向完善。同时由于血管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肌层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导致的血管再狭窄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来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如药物涂层金属支架减少血栓形成及放射性内支架抑制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膜增生 ,但是金属内支架作为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先行血管造影,然后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自膨式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治疗狭窄动脉21支,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78.94±12.8)%下降至(3.19±3.04)%,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术期无并发症。随访1~12个月,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血管无再狭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术期处理得当,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金属裸支架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术后6个月平均再狭窄率46%,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率5%[1].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诊断的方法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EA),但费用较高且有创,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和随访观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PTA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是非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TA后再狭窄率高达 2 0 %~ 3 5 % ,严重影响了PTA的远期效果[1] 。如何降低PTA再狭窄率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狭窄的深入研究 ,对其病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使基因治疗再狭窄成为可能。笔者现就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关方面加以论述。1 PT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尽管目前对再狭窄的机制不十分明了 ,但一般认为再狭窄过程是病变血管受到机械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  相似文献   

19.
PTC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达40%-60%,始终是困绕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核素内照射治疗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最有前景的方法,最近几年来在血管核素内照射的机制,剂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及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致血管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实,电离辐射不仅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能诱导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凋亡[1,2].因此,利用电离辐射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以达到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有望成为预防再狭窄的新途径[3].但血管内放射治疗属非选择性,β或γ射线射程内的所有组织细胞均受到电离辐射.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所涉及的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其中,放射治疗的靶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而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则是无辜者.本文作者旨在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放射治疗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