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PTSMA)是一项国际上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较新的方法,2001年4月我院为1例HOCM患者行PTSMA治疗,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农民。因活动后心慌、憋喘10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2005年8月,我在安贞医院期间,该院应用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3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效果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力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青少年及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HOCM的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肥厚型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主要根据心肌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特征,近年则以心脏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为依据。HOCM非药物治疗包括外科室间隔部分切除术、经皮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等。超声心动图在非药物治疗各种措施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术前筛选、术中检测、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都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了行PTSMA治疗的24例HOCM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室间隔厚度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TSMA是有效治疗HOCM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笔者为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者施行了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临床以气短、胸痛、心悸和晕厥等为主要表现。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室间隔介入治疗、室间隔切除术。室间隔介入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董敏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93-169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有发生.因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临床特征,常于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1].现将我校1例HOCM并发心脏猝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4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在47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别为12例(25.5%)及35例(74.5%)。梗阻性患者中有3例为隐匿性梗阻,非梗阻性患者中6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改变(76.6%)、左心室肥厚(46.8%)及心律失常(38.3%)较为常见,其他还有异常Q波、电轴偏转及T波改变等表现。结论: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过程中,综合分析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可以显著提升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伍伟锋  李醒三 《广西医学》2003,25(11):2297-2298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得名。介入治疗是治疗HOCM新方法。我科 2 0 0 2年 11月对一例HOCM患者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和DDD起搏器治疗 ,经随访 6个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 6岁 ,发现心脏杂音 2 1年 ,反复胸闷、气促 5年。晕厥 1次 ,约 5分钟自行缓解。 1997年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出现 4次持续性心房颤动 ,均在本院电复律成功 ,2 0 0 1年 5月以后每日服胺碘酮0 2 ,可维持窦性心律。 1997年 12月 2 5日服用施泰…  相似文献   

1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2例临床分析黄蕾林佑善蔡绳(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200032)自从1979年Yamaguchi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首次描述以来,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1~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较少见,但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及关胸复跳前监测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主动脉行室间隔部分肥厚心肌切除术的患者.以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及频谱多普勒监测各项指标.结果 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压力阶差下降.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调整手术方式3例.并可指导心腔及大血管排气,观察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情况.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临床并不罕见,但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本文对1例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胡厚源 《现代医学》2004,32(5):281-28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室间隔心肌显著肥厚 ,并造成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 ,形成跨LVOT的压差(LVOTPG)。HOCM约占HCM总数的 1 4。HC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相关性疾病 ,是年轻人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生心力衰竭。对于有症状的或梗阻性的HCM ,传统的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线治疗是服用负性肌力药物 ,如 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症状 ,但仍有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能力和不能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 ,因此 ,他们更适于采用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给予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后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行PTSMA的HOCM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监测PTSMA术中及术后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出现的室内传导阻滞类型及特点。结果术中及术后共有100例患者新发室内传导阻滞。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共90例,30例(33.3%)是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10例,其中1例(10.0%)为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PTSMA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室内传导阻滞中,易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且传导系统恢复时间较长,不易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果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也多为一过性,其传导系统可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90-369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改变,提高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胸前导联 T 波倒置均超过0.05 mV,RV5大于2.6 mV 的有18例(42.9%),ST 段压低程度0.05~0.4 mV 的有20例(47.6%),没有患者出现额面心电轴异常和病理性胸前导联 Q 波,合并心房纤颤3例(7.1%)。结论标准12导联 ECG 显示胸导联 V3~V5R 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 T 波,要高度考虑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其中显著的左心室充盈压是造成患者运动受限和晕厥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HOCM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减退.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并与室间隔相接触造成流出道梗阻.它已成为年轻人猝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经皮化学消融术(PTSMA)得到世界同行的公认。本中心对16例HOCM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4例患者对第一间隔支成功消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术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笔者加以总结.以致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研究进展,Coodwin基于血液动力学特点,将HCM又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以往因缺乏简便易行而较特异的诊断方法,常易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y cardiomyopathy,AHCM)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心肌肥厚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通常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导致部分患者进展性心力衰竭和猝死.  相似文献   

20.
<正>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最常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往往以猝死为初发症状,是青少年尤其是35岁以下运动员猝死的首要原因。患者年死亡率约为1%。我国成人HCM的患病率为80/10万。根据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HCM可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