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一例52岁日本女尸发现单锁骨上肌,只出现于左侧。此肌以一短腱起自胸骨柄前面,其肌腹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及锁骨头之间,然后止于锁骨紧在胸锁乳突肌起点之前。一个小的附加头起自靠近胸锁关节的锁骨前面。此变异肌与胸锁乳突肌包于一共同的颈浅筋膜内。供应此变异肌的神经推测为颈丛的一个小支。本例变异作者认为可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的胸大肌异常并胸小肌缺如,此变异情况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尸体标本身长1.70m,发育正常,胸部未见手术疤痕.依此剥离前胸皮肤及浅、深筋膜后,见其左侧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第1-2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整块胸大肌呈长条形,内侧缘胸骨柄部起点长7.0cm,外侧缘(从锁骨起点外侧缘至止点)长13.5cm,上缘锁骨部起点长9.9cm,下缘肌纤维先水平向外侧,继而折向外下斜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水平部长11.2cm,斜行部长1.2cm.右侧胸大肌正常.双侧胸大肌血管、神经未见异常.将双侧胸大肌均沿起点切断,向外侧翻开,见右侧有一呈三角形的胸小肌,左侧未见胸前壁起自第3-5肋的肌束,亦未见有止于肩胛骨的肌束,可以断定左侧胸小肌缺如.  相似文献   

3.
左锁骨下动脉是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之一,而肋间后动脉中除第1,2起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最上肋间动脉外,其余均起于胸主动脉。我们在解决一正常中年男尸(身高160cm)时,发现左锁骨下动脉异常起于胸主动脉上端,并合并左侧1~3肋间后动脉,右侧1~4肋间后动脉起点变异,这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锁乳突肌变异1例罗永胜(包头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包头014010)笔者在制作解剖学示教标本时,发现一具成年女尸左侧的胸锁乳突肌变异,报告如下。正常的胸锁乳突肌起点具有两个头,胸骨头起自胸骨柄,锁骨头起自锁骨的内侧端,两个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儿,女,1.5岁.发现左颈部肿物1个月于2002年7月入院.患儿哭闹时肿物增大明显,安静时肿物变小,无呼吸困难及发热症状.体检见肿物位于左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外侧.哭闹时肿物约3 cm×3 cm×3 cm,质软呈囊性,无波动感及压痛,边界不清.CT及MR检查见气管左侧、左锁骨后方半环形占位病变,与气管、食管不相通,轴位呈串珠样改变.临床诊断为左颈部囊状淋巴管瘤.术中见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和斜方肌之间,距颈外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汇合处1 cm,静脉扩张范围为3.5 cm,术中诊断为左锁骨下静脉扩张症.手术沿扩张静脉上壁和后壁分离至近锁骨处,以细丝线多点折叠缝合静脉扩张症.手术沿扩张静脉上壁和后壁分离至近锁骨处,以细丝线多点折叠缝合静脉外膜,使扩张静脉缩小至临近未扩张静脉的直径.然后游离肩胛舌骨肌瓣与胸锁乳突肌外缘缝合包绕扩张的静脉.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一例尸体颏下三角内发现四块小的副肌变异,报告如下:四肌呈交叉状,不全对称,左侧一小肌以腱性起于下颌骨紧在二腹肌窝内侧,约20mm 长、4mm 宽,向后至中线与其余三肌融合,四肌在此处均附于其深层的下颌舌骨肌缝,左侧后外侧小肌约20mm 长,与二腹肌前腹相续,并藉一薄束止与舌骨。右侧前方  相似文献   

7.
对50具成人标本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淋巴结的数目为3.88±1.36个(1~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分布于左颈横动脉周围,沿其近端分布的淋巴结位于锁骨上三角内(58.24%),沿此动脉远端分布的淋巴结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斜方肌前缘之间(41.76%)。有8例(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直接贴于左静脉角。本文尚测量了左锁骨上淋巴结距周围结构的距离,并对有关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双侧双胸骨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骨肌 (M .sternalis)出现率低 ,单侧多于双侧 ,男性多于女性。为了积累国人胸骨肌资料 ,现将尸解时发现的 1例报道如下。男尸 ,约 45岁 ,身高 1 58cm。尸解中 ,见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有 4块呈“八”字形排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扁肌即胸骨肌。为描述方便 ,将近中线一块简称为内侧肌 ,远离中线一块称外侧肌。( 1 )右内侧肌起自第 5肋软骨高度 ,胸大肌表面 ,行向上内止于胸锁骨端之间。肌腹长1 2 .0cm ,止点肌腱长 3 .5cm ,全肌长 1 5.5cm。起点肌腹宽 3 .5cm ,止点肌腱宽 0 .9cm。( 2 )右外侧肌起于第 6肋高度 ,胸大肌表面行向上内止于…  相似文献   

9.
双侧胸大肌起点变异很少见 ,查阅文献资料未见报道。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遇见 1例 ,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 ,现报道如下。成年女尸 ,约 4 0岁 ,身高 15 1cm ,坐高 82cm。尸体胸部皮肤完整 ,无刀疤。双侧乳头在锁骨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发育良好。双侧乳晕直径约 3cm。切开皮肤 ,双侧浅筋膜完整 ,在浅筋膜深方见双侧胸大肌均有变异 (如图 1、2 )。双侧胸大肌起自第五肋软骨及其上方的部分与常人相同 ,起自第六肋软骨的肌束缺如 ,起自腹直肌鞘表面的肌纤维单独形成一束 ,从内下走向外上方 ,逐渐与其上方的胸大肌主体部分靠近 ,并于腋…  相似文献   

10.
成年,男尸。在制做标本时,发现在主动脉弓凸缘有三个分支,但居右侧的不是头臂干,而是右颈总动脉。在主动脉弓凸缘未见右锁骨下动脉,具体报告如下: 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缘右侧,起点外径0.85cm。左颈总动脉紧贴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缘,起点外径0.70cm。左锁骨下动脉在距左颈总动脉左缘1.45cm处,起于主动脉弓凸缘,起点外径0.65cm。右锁骨下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左缘1.10cm处,起于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转折处后壁,起点外径0.70cm。自左向右走行,跨过第3胸椎和第4胸椎间的椎间盘,经食管和脊椎之间斜向右上方,进入右斜角肌间隙。 另外,在本例尸体还伴有右椎动脉的变异。右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中,未见右椎动脉。右椎动脉在距右颈总动脉起点3.50cm处,起于右颈总动脉的后外侧壁,起点外径  相似文献   

11.
右锁骨下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干的重要分支 ,我们在解剖一正常中年男尸时 ,发现其起点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方 ,绕食管后方斜向上行。上述变异报道较少[1] ,现报告如下。  该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后壁 ,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点左后方 1 5cm处 ,平对第三胸椎 ,经食管与椎前筋膜间斜向右上穿行 ,斜跨食管后方长达 3 3cm。穿出点平对第二胸椎 ,位于右胸锁关节下 ,后方毗邻胸膜顶及肺尖。动脉穿出后 ,走行于右锁骨内端后方 ,紧贴臂丛上方横穿右斜角肌间隙后续为腋动脉。其主要分支走行均正常。纵观该变异动脉 ,管径呈现由粗到细的变化趋势 :起…  相似文献   

12.
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胸大肌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并观察测量人胸大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及肌构筑特征。结果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各有单独的神经支配 ,胸肋部各肌齿均有细长的神经分支分布。 2 .胸大肌锁骨部肌重4 5 .9± 10 .8g ,肌长 18.5± 2 .1cm ,肌纤维长 10 .7± 1.4cm ,生理横切面积 4 .1± 1.1cm2 ;胸肋部上述指数分别为 2 2 0 .4± 4 4 .3g ,2 1.4± 1.6cm ,17.2± 2 .6cm ,12 .4± 3.1cm2 。结论 :1.胸大肌锁骨部和胸肋部两个肌亚部 ,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 ,也可按肌齿 (条 )取材。 2 .胸大肌胸肋部产生的肌力是锁骨部的 3倍 ,位移幅度是锁骨部的 1.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尸解标本双侧二腹肌前腹呈多头起始,并伴有下颌舌骨肌起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6岁。 4年前发现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外下缘锁骨上一小指头大无痛性包块,约 2.0cm× 1.5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双侧甲状腺内未扪及结节,甲状腺彩色 B超无异常发现。行包块局部切除,见包块呈暗紫色,囊性,内有积液,病理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Ⅰ级 (图 1)。术后 2年,在左胸锁乳突肌外上缘扪及 1.5cm× 1.0cm大小包块,性质同前次,双侧甲状腺内仍未扪及肿块及结节,甲状腺彩色 B超、 CT、 ECT均无异常。遂再次行包块切除,包块性质同前次。术中探查胸锁乳突肌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无异常。病…  相似文献   

15.
<正>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及右锁骨下动脉发起异常,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解剖记录 男尸,约50岁,身高173cm,发育良好。死因不详。心脏和主动脉弓位置基本正常。主动脉弓凸侧发出的分支,自右至左依次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附图)。  相似文献   

16.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改良及11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探索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良.方法 36例患者采用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2cm偏内1cm,向胸锁关节后上角穿刺;80例患者根据患者锁骨与肋骨的间隙,胸廓的前后径选择锁骨中点下方2cm左右偏内或外1cm,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区域、颈总动脉内侧穿刺,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经典方法单针道穿刺置管20(36)例,成功率为55.6%,改进后单针道穿刺置管成功63(80)例,成功率为为78.8%,单针道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8.9%、98.8%;经典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38.5±6.2)min,改进后为(26. 3±5.6)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19.4%,改进后为7.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较充分考虑了胸廓的变异及颈部血管的走向差异,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一、颈部三角:以颈中线为准,将颈部分为两侧,一侧颈部再分为颈前及颈后两个三角,再详细分为更小的三角。 1.颈前三角:又称颈内侧三角,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为颈正中线,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以舌骨为基点,再分为: (1)舌骨下三角:占颈前三角的大部分。 (2)颈动脉三角:左舌骨与胸锁孔突肌之  相似文献   

18.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 ,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颈部的神经鞘瘤 ,一般发生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较多 ,发生于臂丛神经者罕见。若误诊或手术处理不当常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998~ 2 0 0 1年我院收治颈部臂丛神经鞘瘤2例 ,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5岁。因左下颈部缓慢增大的肿块半年余 ,近月阵发性左上肢抖动入院。检查 :左下颈部 ,相当于胸锁乳突肌下 1/3胸锁骨头间扪及约 3cm× 3cm大小肿块 ,光滑 ,可推动 ,无触痛。术前MRI示C5神经鞘瘤。左胸锁乳突肌之锁骨头前 ,距锁骨上方 4cm处发现一 2 .8cm× 3.0cm大小肿瘤 …  相似文献   

19.
胸大肌锁骨部肌蒂锁骨瓣移位术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脑大肌锁骨部肌蒂锁骨肌骨辩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树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胸夭肌锁骨部形态、血供及其与销合的关系。结果:购大肌锁骨部肌腹长平均为12.2cm,起始于锁骨宽平均为6.3cm,厚平均为0.7cm。止住长平均为0.6cm,厚平均为05cm,肌蒂游离长度可达10.5cm。结论:可设计以胸大肌锁骨部为蒂的锁骨肌骨辩转位修复脏骨骨不连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年~1982年应用颈路导管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92例,现小结如下。一、麻醉方法患者仰卧。肩后垫低枕,头转向对侧并尽量使患侧肩部放松下垂。麻醉者站于患者的头端,在患侧锁骨中点上约2~3cm处,可摸到一个上小下大的小三角形肌间隙,此即为斜角肌间隙。间隙的内缘为前斜角肌,外缘为中斜角肌,下缘则为一条呈索状的、指压时可滑动的肩甲舌骨肌。颈外静脉下段的行经与此肌间隙一致,穿刺点就在颈外静脉与肩甲舌骨肌交点处的内上方(附图)。如患者肥胖颈短或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