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弱视儿童非弱视眼的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双84例儿童正常视力眼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进行了分析,其中正常儿童20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28人,治愈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8人,单卵双生子8对,双卵双生子6对。结果表明:弱视的对侧眼及已治愈的弱视眼,尽管视力完全正常,但VEP仍表现异常,以P100波潜伏期延长明显;双生子中遗传物质相同的单卵双生子,其视力正常眼与弱视眼间的VE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的特征性变化,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对弱视预后的判断给予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斜视性(内斜)弱视患者30例、正常人30例,分为斜视性弱视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采用多焦电生理系统进行图形mfVEP检测,分析潜伏期与振幅密度.结果 6个离心度上弱视组反应振幅密度较对侧组和正常组均显著降低.弱视组及对侧组的鼻侧视网膜反应振幅密度均低于颞侧视网膜,潜伏期延长.斜视性弱视患者斜视度与弱视眼视力及mfVEP波形异常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斜视性弱视患者mfVEP表明弱视患者的视皮层与视觉传导通路均存在损害,mfVEP检查可为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不同条栅图型刺激,通过对正常儿童、弱视儿童和CAM,红光治疗弱视的PVEP观察对比,研究正常儿童视觉系统发育的变化规律及PVEP在弱视诊断、治疗监测上的价值,探索弱视的发病机制. 第一部分正常儿童图型视觉诱发电位观察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受检者系自愿受普查者,年龄4-12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自律空间频率进行手、眼、脑联合训练法,辅以后像法、红光闪烁法、遮盖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遮盖疗法+精细作业+红光闪烁疗法。实验组:上述常规方法加国产DV-100视觉诱发电位P-VEP分析系统P-VEP自律空间频率剌激训练。结果:治疗并随访24mo,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基本治愈率较遮盖疗法+精细作业+红光闪烁疗法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等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儿童弱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5例(167眼)弱视儿童和36例正常儿童进行P-VEP检查.结果弱视眼P-VEP和N75和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眼延长(P=0.012).振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弱视眼与对侧健眼比较N75和P100振幅有明显下降(P=0.013,P=0.001),P100潜伏期有明显延长(P=0.001).弱视对侧健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P=0.005,P=0.01).结论P-VEP可作为进一步判断弱视视觉功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斜视性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探讨弱视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scan3.15多焦视觉电生理仪,记录和分析了斜视性弱视儿童80眼,外斜43眼内斜37眼,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60眼作比较。结果:弱视眼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和P1-N2波振幅平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在中央视野有下降,随离心度增加,这种现象呈下降趋势。P1波潜伏期平均值无明显异常。正常组和各斜视性弱视组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颞侧<鼻侧,P1波潜伏期平均值:颞侧>鼻侧。结论:斜视性弱视mfVEP中心区损害重于周边区,波形异常程度与弱视程度无关。内斜性弱视波形异常程度大于外斜性弱视。  相似文献   

7.
对7对双生子(MZ4对,DZ3对)的弱视儿童进行了视力及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分析,经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MZ之间尽管临床检查视力有差异,但VEP潜伏期(LP1)无差异(P〉0.05),4对MZ中均仅有一人为双眼弱视,似乎表明环境因素对弱视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弱视儿童双眼总和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春红  廖瑜俊  杨洋  邓燕  彭小维  鄢涛  殷小龙 《眼科研究》2009,27(12):1133-1136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反应的特点,评估总和P-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80名正常儿童和在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眼科确诊的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查,分析总和P-VEP反应的特点。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人口基线学特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EP检查方法和刺激条件的选择参照吴乐正等的方法,记录电极的放置按照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的要求。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双眼视觉功能检查采用Titmus立体图、同视机三级画片。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弱视组儿童总和P-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t=10.75,P〈0.01);不同程度弱视组的B/M值随弱视的严重程度明显减低(F=10.93,P〈0.01);无同时视者总和P-VEP与有同时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P〈0.01)。结论总和P-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弱视是儿童的常见眼病,是眼科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同类型视觉诱发电位的发展和应用为弱视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儿童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对远视性弱视视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在远视性弱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AIKTEC150型视觉电生理仪对远视性弱视儿童149例298眼及矫正视力正常的远视儿童27例54眼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重度弱视组N75,P100,N145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潜伏期延长,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3组N75,P100,N145潜伏期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弱视程度的增加,N75,P100,N145潜伏期逐渐延长,与其呈负相关(分别是r=-0.13,P<0.05;r=-0.186,P<0.01;r=-0.273,P<0.01)。结论: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能较为准确的判断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视功能损害程度,可作为客观评估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烟毒性弱视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检验对象为 36例 72眼烟毒性弱视患者 ,视力数指~ 0 .8,眼科常规检查无明显病变。检测条件 :视刺激为黑白棋盘格 ,空间频率 1°2 2′视角 ,时间频率 2 .9Hz ,对比度10 0 % .结果  72眼中 32眼P VEP无波 ,4 0眼P10 0潜伏期延迟。结论 研究说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诊断烟毒性弱视特别是早期眼底正常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弱视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探讨弱视眼视野各部位视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检查54只弱视眼,并与48只正常眼结果比较。结果弱视眼mfVEP振幅密度的下降和潜伏期的延长在中央视野较显著,在周边部分无明显差异。弱视程度与振幅密度及潜伏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儿童弱视眼在视野中央部分视功能下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多焦视诱发电位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多焦视诱发电位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在视野不同离心度的视功能变化。刺激图形由61个小六边形组成。刺激野直径约13.6度。在电脑程序控制下,各六边形同时并互相独立地进行刺激,自动分离提取到各自的反应波形。屈光不正性弱视眼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在刺激图形中心区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证实,屈光不正性弱视眼视野中心区视功能下降比周边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儿童外斜视手术前后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evokedpo-tential,mVEP)特征峰的变化。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多焦视觉电生理仪,对20例外斜视力正常组和60例外斜伴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组患者进行mVEP的检测,并进行视网膜不同区域的斜视矫正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比较。结果 外斜伴轻、中度弱视患者的mVEP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在第一、二、三环术后与术前相比均升高,术后3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斜伴轻、中度弱视组上下半侧视网膜的mVEP特征峰的振幅反应密度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潜伏期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外斜伴中、重度弱视患者术后各组鼻侧视网膜mVEP特征峰的振幅反应密度与颞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外斜伴弱视患者鼻颞侧视网膜的视觉传导通路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且鼻侧视网膜的视觉传导通路损害均重于颞侧视网膜。外斜伴轻度弱视患者术后mVEP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可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程度鼻侧视网膜要高于颞侧,鼻颞侧视网膜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达到平衡;外斜伴中、重度患者术后鼻侧与颞侧视网膜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提高程度相近,鼻颞侧视网膜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仍未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光学药物压抑法辅助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0/2015-10收治的122例189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1例95眼和对照组61例94眼,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仪、激光、CAM训练等综合疗法,观察组联合光学药物压抑法,治疗4mo后,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4mo后,观察组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8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观察组P100波幅(15.18±1.68μV)明显高于对照组(12.34±1.34μV),而观察组P100潜伏期(93.75±10.01ms)明显低于对照组(106.37±10.21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2、7.865,P<0.05、<0.001).结论:光学药物压抑法辅助综合疗法有助于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视力水平,可能与增强儿童治疗依从性、调节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上海迪康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对弱视儿童210例346眼进行不同空间频率的PVEP搜索检测,测量出最符合该弱视眼的视觉刺激频率,制定电脑弱视训练软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弱视家庭训练。结果:治疗并随访24~26mo,弱视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随着视力提高,PVEP潜时缩短,振幅值提高。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结论: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可以根据PVEP检测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弱视训练软件,训练过程中可根据PVEP的变化监测弱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