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于2004年8月24日收治1例蛛网膜下腔椎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73岁,因腰痛2年,右下肢麻木不适,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查体见腰部压痛不明显,腰后伸受限,右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鞍区感觉正常,右足拇伸肌力4级,直腿抬高试验>60°.CT检查示L3、4及L5S1椎间盘膨出,L4、5椎间盘突出,突入椎管8.1 mm,硬膜囊受压,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入院后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L4、5椎间盘摘除.术中见L4、5节段后纵韧带破裂,L4、5间盘突出压迫L5神经根,神经根稍水肿.摘除椎间盘组织,见突出物仅少许,约0.6 cm×0.5 cm×0.3 cm,与术前影像学不吻合.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自 1995年以来 ,采用硬膜外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就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7岁 ,平均 47.8岁。病程 4天~ 3年 ,发病 10个月以内者 2 1例。 2 7例患者共计 32个椎间盘突出 :外侧型 16例 ;中央 (间 )型 4例 ;混合型 7例。 2 7例中有 3例伴有明显的躯体及下肢症状、体征。多数患者以颈肩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颈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C3~ 43例、C4~ 5 15例、C5…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中,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被察觉,极易导致全脊髓麻醉严重意外,麻醉者对此始终存有戒心。本文介绍2例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由于注药量小、穿刺点较低,仅出现节段性蛛网膜下腔阻滞,而当时仍然认为是病人对硬膜外腔用药的耐药量小,竟然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未能及时发觉。虽未酿成大祸,但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故报道以期警惕。  相似文献   

5.
手法加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手法加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572000)傅结珍,罗佩强,毛锦红我科自1993年开始以重手法推拿加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20例资料完整的病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6.
105岁老人安全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10 5岁 ,体重 5 1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查体 :一般情况可 ,脊柱无畸形 ,活动自如。术前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92g/L ,肝肾功能均正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ST改变 ,右心轻度肥厚 ;心肺无明显异常 ;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2 5mg、地西泮 5mg。入手术室后测血压 2 2 / 12kPa,心率 6 1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SpO2 97% (吸氧后 99% ) ,心电图示ST段略有下降。吸氧及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后 ,密切监测神志、血压、呼吸和心电图。脊麻成功…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诱发瘙痒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71岁 ,因头痛头晕、枕部颈部痛、手麻木、视物模糊 ,拟诊为“颈椎病” ,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治疗。穿刺采用前方入路法 :患者平卧 ,头稍后仰 ,微张口 ,常规消毒 ,以环状软骨为标志 ,左手食指于胸锁乳突肌内缘触到C6横突前结节 ,指腹感颈总动脉搏动后 ,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推向外侧 ,用 5ml注射器 (盛 2 %利多卡因 5ml) 2 2G针头 ,与皮肤呈垂直方向靠指尖部进针。进针 2cm触及骨质 ,注药前稍退针回抽 ,即有清亮液体回流 ,缓慢抽出约 1ml后 ,判断误入蛛网膜下隙。拔出穿刺针 ,去枕平卧 6 0min后坐位 15min ,病人…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70岁 ,拟硬膜外麻醉下行左髌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取左侧卧位 ,于L2~ 3 用 18号硬膜外针穿刺。出现落空感行注气试验无阻力 ,但放置导管时有阻力 ,调整穿刺方向后置管仍未成功 ,多次气泡压缩试验呈阳性。将穿刺针推进少许见脑脊液流出 ,随即将穿刺针退至无脑脊液流出位置 ,再次置管仍不成功。此时患者诉右下肢胀痛 ,即将穿刺针退出 ,改平卧位。患者诉右上肢、下肢疼痛、头胀痛。测血压 15 0 /90mmHg、心率 92次 /分 ,暂停手术送回病房观察。回病房后患者仍诉头疼 ,且头部活动后加剧。检查右上肢、肩关节活动受限 ,右下肢肌…  相似文献   

10.
罗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比卡因 (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 (bupivacaine)相似 ,罗比卡因具有较低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1,2 ] 。本文对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进行了比较研究 ,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 5例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择期行下腹部及其以下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 ,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2 0~ 6 5岁 ,体重 5 0~ 80kg ,身高 15 0~ 180cm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麻醉方法 A组 :0 75 %布比卡因 2ml +5 0 %葡萄糖0 2ml;B组 :0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病人自控镇痛(PCSA)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病人连续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病人,ASAⅠ~Ⅲ级,年龄20~55岁,分别在CSA或CSEA下完成手术,穿刺间隙均为L3~4.术后镇痛病人分为两组:Ⅰ组(PCSA组,n=20)镇痛药物为0.075%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蛛网膜下隙PCA模式采用CP模式;Ⅱ组(PCEA组,n=20)镇痛药物为0.1875%布比卡因加0.001%芬太尼,PCA模式采用LCP模式.术后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镇静Ramasay评分、按压次数与实进次数(D1/D2)、用药剂量、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4、8、16、24、36、48 h.结果Ⅰ组和Ⅱ组的VAS≤3分的病人比例分别为95%和75%,Ⅰ组镇痛满意率高于Ⅱ组(P<0.05);Ⅱ组布比卡因、芬太尼用药剂量显著高于Ⅰ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P<0.05);术后7 d内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征象.结论术后48 h内CSA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PCA的一种方式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往返吸注给药法(barbotage,Bbt)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调控作用,方法:160例随机等分四组,I组(对照组),单次慢注;Ⅱ组,慢注加Bbt 2次,Ⅲ组,快注加Bbt 2次,Ⅳ组,快注加Blt4次。结果:慢Bbt组比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达标)快,作用持续时间(持效)短(P<0.05),运动事达标快,持效短(P<0.001),阻滞平面固定虽快及其持时虽长,但无明显差异,两快Bbt组比对照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更快,持效更短,平面固定更快及其持时更长(P<0.0001),两快Bbt组比慢Bbt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快,持效短(P<0.05),阻滞平面固定快(P<0.001),而其持时长(P<0.05),两快Bbt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Bbt法阻滞起效快,持效短,而感觉平面固定较快,持效较长;(2)注药速度比Bbt次数的作用明显。用Bbt法腰麻施行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三天连续硬膜外给药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将我院疼痛门诊近 2年来应用硬膜外三天连续给药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小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7~ 6 7岁 ,病程 16~ 6 0余天。均有严重的腰腿痛症状 ,过膝关节的坐骨神经放射痛及下肢受累区感觉改变 ,直腿提高试验阳性 ,病人在外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诱发呼吸抑制可危及生命。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遇到呼吸抑制病人 12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ASA ~ 级拟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中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术前安静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 <96 %或全麻病人被排除。符合条件的病人中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 780例 ,蛛网膜下腔吗啡术后镇痛 2 2 0例。术前 0 .5 h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硬膜外穿刺 ,术中以 2 %利多卡因 0 .3%地卡因 1:1混合液维持麻醉 ,术毕硬膜外吗啡首次负荷剂量 1.5~ 2 mg,维持量 PCEA6 0~ 80 μg/h,辅助…  相似文献   

15.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观察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20例,选L2-3或L3-4间隙行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首量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1-2ml,术中每隔60-90分钟追加0.5-1ml,术后随访72小时。结果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连续提供满意的镇痛和肌松,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小。结论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血液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可应用于脐以下部位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前间隙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硬膜外前间隙和后间隙两种注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9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为硬膜外前间隙注射2%利多卡因3ml、VitB12 1500μg、康宁克通A40mg,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为硬膜外间隙注药,其它同观察组。结果: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前间隙注药使硬膜外阻滞治疗L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报道:脊神经阻滞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镇静催眠的剂量[1].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目前被认为本观察是最能反映大脑皮层功能状况的指标,是监测镇静状态的良好指标[2].本观察通过BIS监测,评价蛛网膜下隙阻滞后对丙泊酚镇静催眠剂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透明质酸钠硬膜外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透明质酸钠注入硬膜外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配方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隙注射治疗,并于1周后重复治疗一次.近期疗效评定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中的观察项目,计算其改善率.同时使用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别记录治疗前及第一次治疗后1d、3d、5d、7d、以及1个月后的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硬膜外隙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与硬膜外隙注射糖皮质激素组比较,在注射后3d内的组间VAS评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第5、第7d及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低于地塞米松组,有显著性差异.透明质酸钠组在1月后近期临床疗效评定中的显愈率和甲强龙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 硬膜外隙注射使用透明质酸钠替代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桂森 《中国骨伤》1995,8(6):23-24
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医院(257064)孙桂森我院自1989年2月~1993年12月应用硬膜外封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报告如下。本组150例,男96例,女54例;年龄9~60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  相似文献   

20.
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青岛工人温泉医院(266207)莫静波,张文义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病人选用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3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7例患者均经CT、核磁共振或腰椎管造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