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淋巴瘤协作组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滤泡增殖型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临床Ⅲ、Ⅳ期病人。治疗方案有两种:1、全身照射(TBI)及追加剂量照射,TBI为每周3次,中心平面剂量每次0.1Gy,总剂量2.5Gy(25次),对消退较慢的肿瘤或中途停止TBI者给予局部追加剂量,15~25Gy(2-2.5周);2、CHVMP(环  相似文献   

2.
改进全身照射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照射(TBI)的目的是消灭肿瘤,有效地抑制免疫反应,非造血系统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毒性。如能进一步提高TBI的杀瘤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同时降低其毒性,将进一步提高TBI的疗效。已知照射剂量、剂量率、分割方式和体内剂量分布是TBI疗效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动物和临床资料显示杀瘤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及治疗毒性均与TBI的剂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小量提高剂量就可明显地增强杀瘤和免疫抑制作用,但是非造血系统毒性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50例全身照射(TBI)患者的照射方法及结果.方法 (1)测算方法:①对TLD的剂量标定采用单点剂量标定法;②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吸收剂量的测算采用对皮肤表面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平均值并加修正的方法.(2)照射方法:①4个野照射方法:射线成水平入射,射野的对角线与患者人体长轴方向一致,患者取仰、侧卧位,组成两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照射方案采用患者在TBI前一周左右通过4个野等剂量预照射(预照剂量为TBI总量的1/10),筛选出均匀度最佳的仰、侧卧位相同或不同的剂量配比方案,用于TBI的正式照射.②小野照射方法:患者仰坐在特制木椅上,照射分左侧位和右侧位两野平行对穿照射.椅背可顺时针(CW)或反时针(CCW)旋转,脚蹬可前后移动并可固定.③双侧位照射方法:与4个野照射方法基本相同,但患者仅取仰卧位,射线分别从身体两侧入射形成一对平行对穿的照射野.在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了FFBI治疗方案.另外,收治的全部TBI患者,在射线入射方向上,紧贴患者身体均放置一块具有一定建成厚度的有机玻璃散射屏.结果 ①使用4个野照射方法的87例患者,其人体纵轴方向体中线的不均匀度平均为±8.1%.②使用小野照射方法收治的91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7.4%.⑧使用双侧位照射方法收治的272例患者,其不均匀度平均为±4.9%.结论 ①使用TLD或半导体剂量仪实时监测患者体表入射与出射剂量是TBI治疗重要的质量控制和保证.②对使用常规仰、侧卧位,射野不能完全包罗患者身体各个部位时,采用小野照射方法,它从过程到结果都优于4个野照射技术.③当射野的对角线<110 em时,采用4个野和小野照射的均匀度都不及对角线>180 cm患者取平卧的双侧位照射.④双侧位与前后野照射比较,各有特点.实际上后者更适合于使用PTBI治疗亭,患者取半坐立姿,分前后野接受多次TBI照射.⑤STBI虽不具有FTBI放射生物学的优势,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TBI的一种较为实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经大剂量全身照射(以下简称TBI)后骨髓与胎肝移植(以下简称BMT、FLT)治疗技术发展很快,以往国内开展BMT与FLT均采用单次大剂量全身照射  相似文献   

5.
rhIL—11对^60Coγ射线照射猕猴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对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猕猴血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19只正常成年猕猴用  相似文献   

6.
rhIL-11对~(60)Coγ射线照射猕猴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 11(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 11,rhIL 11)对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猕猴血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 19只正常成年猕猴用60 Coγ射线源一次全身照射 3 0Gy,分照射对照、rhIL 1130 ,6 0和 12 0 μg·kg-1·d-14组。照后当天开始每天一次皮下注射给药 ,连续 14d。结果 rhIL 11可明显升高照射猴外周血小板、白细胞数最低值 ,缩短其最低值的持续时间 ,加速恢复。药后 1周内 ,各给药组外周血红细胞数较照射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药后第 19天开始则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照射后 30和 45d骨髓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rhIL 11可明显刺激照射猴骨髓有核细胞体外形成CFU MK、CFU Mix、CFU E和BFU E的能力。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样表明 ,rhIL 11治疗组骨髓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rhIL 11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猴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在本实验 3个剂量组中 ,6 0 μg组的效果较 30和 12 0 μg组好。我们认为 ,rhIL 11在急性放射病和肿瘤患者大剂量放、化疗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骨髓全淋巴照射(TMLI)的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为7岁。处方剂量方案12 Gy分6次,2 次/d。比较TMLI方案与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身照射技术(TBI)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并对7例患者进行急性不良反应分级。结果 相比TBI方案,TMLI方案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减少4.2%~40.6%。肾脏平均剂量减少最大。只有1-2级不良反应被观察到,其中2例恶心,5例呕吐,1例厌食,1例红斑,3例腹泻,1例口腔黏膜炎。结论 证实TMLI方案可行。与TBI方案相比,相同剂量TMLI方案的平均治疗时间并没有增加。TMLI方案的危及器官剂量减小,预测发病率减少,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提供了一种策略。但TMLI方案的远期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8.
骨髓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病症的首选方案,而骨髓移植前进行的大剂量全身放疗(TBI)是一种特殊的照射方法.其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避免排斥反应、二是杀灭白血病细胞、三是为干细胞移植排空骨髓空间.对TBI,使用X线对穿照射,其监测到的入射与出射剂量的和的一半,并不完全等于体中层面的剂量,为此,需通过实验测算的结果来修正特定照射条件下,入射和出射剂量与中点剂量的数量关系.该修正值(Fc)的大小依赖于射线的能量、患者的体厚及所用的探测器类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6—1988年对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大剂量全身照射(TBI)及同时进行胎肝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现将TBI情况报道如下: 例1.男、45岁,因确诊为单核细胞白血病,1985年4月14日入院。首次化疗缓解。1986年4月1日行TBI,分试照和正式照两次,放射源为~(60)Co。为创造TBI野,采用延长源皮距,机架旋转一定角度,机头与水平成10度角,使源皮距达2.40cm,用菱形野,边长100cm,对角线长120cm,分三个照射野:①前后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不同给药方案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Coγ射线6.0Gy一次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rmIL-12 1次及5次剂量3组,1次剂量组小鼠于照射后1h腹腔注射rmIL-12 20μg/kg,5次剂量组小鼠于照射后1h及此后每3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rmIL-12 20μg/(kg.d),共5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菌PBS。2次/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计数,分别于照射后14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rmIL-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1及5次剂量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下降速度均明显慢于对照组,PLT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前(11d vs 14d),且PLT最低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vs 8.1%,22.5%vs8.1%,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后17d rmIL-12 1及5次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后14d 1及5次剂量组CFU-Mi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d两治疗组CFU-GM、CFU-Mix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IL-12 1及5次剂量组均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尤其是巨核系的恢复,两治疗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骨髓移植(BMT)可以使白血病获得根治,全身照射(TBI)已成为目前BMT预处理不可缺少的一步。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7年12月进行BMT前的TBI治疗白血病共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是放疗特殊照射方法之一.自1959年Thomas第1次用TBI预处理方案成功完成了第1例移植后,40多年来TBI因其独特作用已成为异基因和白体基因移植的重要常规治疗的一部分,用于配合化学治疗和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某些晚期已经全身转移的对放射较敏感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TBI HBI照射技术及剂量学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线全身照射(TBI)和半身照射(HBI)是放疗中日趋普及的特殊照射方法。本文介绍我院建立TBI、HBI照射技术的物理剂量学涉及的原则、方法和模拟照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BALB/c小鼠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观察小鼠照射后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股骨病理组织学及骨髓细胞集落生成情况。结果 小鼠照射后第3天活动量即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均无呕吐、稀便,照射后第11天白细胞降至最低值(基础水平的3.0 %),照射后第28天恢复至基础水平的53.7 %;照射后第14天血小板降至最低值(基础水平的8.1 %),照射后第28天恢复至基础水平的60.4 %;照射后第14天骨髓病理示骨髓腔呈空虚状态,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亦提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明显下降;照射后第28天骨髓病理、CFU-GM及CFU-Mix未完全恢复;照射后2个月全部小鼠存活。结论 6.0 Gy 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可成功构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可用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身放射治疗(TBI)是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手段。1905年Dessauer设计了三个X线管组成的全身照射装置。1923年Chauol及Lange首先报告TBI之12例何杰金病的治疗经验,此后该疗法在欧美不断使用,称为“Teschendorf”(欧洲)或“Heublein”(美洲)疗法。在40年代由于氮芥问世及TBI并发症等原因,此一疗法被弃置。50年代内脏移植兴起,TBI又被重视,以期获得免疫机制抑制之效,惟当时应用不多,疗效不著。60年以来由于不少晚期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治疗取得成功,致使TBI应用日多,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化疗、放疗、放疗加化疗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全身照射(TBI)4种治疗方法对原发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NHL)的疗效。方法 1980年至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NHL)138例进行回顾分析。放射治疗:主野鼻前"凸"字野,辅单或双侧耳前野,累及口咽者先用面颈联合野。鼻腔靶区中位剂量56.0(35.2~75.5)Gy。化疗:放射治疗前、中、后或单纯化疗,方案为COP,COPP,COMP,CHOP,COBDP。6例为APBST联合 TBI 。TBI组剂量为6MV X 线8 Gy,有两例原发灶加量30 Gy。结果 单化组、单放组、放疗加化疗组及APBST联合 TBI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2 %,69 %,76 %,83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 %,52 %,63 %,83 %。APBSCT联合TBI组生存率优于放疗加化疗组,而放疗加化疗组优于单放组,单放组优于单化组(P<0.05)。结论 放化疗结合的治疗应成为N-NHL的主要治疗方法,而APBSCT联合TBI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初次使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技术(VMAT)行全身照射(TBI)患者的计划设计及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 在头、脚位两套定位图像上共同确定全身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12Gy分6次,设计含5个中心15个全弧的TBI计划。优化时先在脚位图像中进行,并以此为剂量基础进行头位计划优化,最后两段综合剂量累加并评估。多种剂量学验证方式:Delta 4模体验证单等中心VMAT计划剂量;EBT 3胶片验证两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剂量分布;PinPoint电离室测量两段图像衔接区点剂量;MOSFET剂量仪实时监测患者体表剂量。另对计划结果参数、治疗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两段靶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12.45Gy和12.37Gy,肺平均剂量为10.8Gy。每次治疗总机器跳数2883 MU,出束时间平均约24.3min,床旁平均总时间约121min。与计划计算相比:单中心VMAT计划绝对剂量3%/3mmγ通过率平均为(99.74±0.42)%;射野衔接区域绝对剂量5%/5mmγ通过率平均为(90.11±2.72)%;头、脚位图像衔接区域点剂量平均偏差(3.6±0.4)%;实时监测患者体表8个点,各部位每次剂量在1.57~2.04Gy范围内。结论 基于多中心VMAT技术的TBI计划及剂量学验证结果显示能可靠实施于临床,但还需不断改进、改善剂量分布和测量结果,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全身照射(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单次和分次照射对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以全身放射(TBI)为基础方案预处理后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BI方案不同,分为单次照射组(A组,8 Gy)、分次照射组(B组,12 Gy分6次照射)。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别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基线水平及TBI后1、4、12、18和24个月的eGFR变化,肾功能损伤定义为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采用t检验及Kaplan-meier方法对病例随访资料进行肾存活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种TBI方式对肾功能的损伤。采用逐步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年龄、TBI剂量率、环孢素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TBI后1和4个月时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34.15%,B组分别为9.37%和21.88%;且肾损伤程度〔(各观察时间点eGFR-基线水平eGFR)/基线水平eGFR〕A组大于B组,4个月时A组为-0.25±0.20,B组-0.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8和24个月时A组慢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4.15%、48.78%和48.78%,B组分别为28.13%、43.75%和46.88%,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B组,但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肾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肾存活生存曲线显示,两组的肾存活函数均趋于下降,但B组肾存活率高于A组。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干细胞移植后肾功能的损伤与年龄密切相关,而与照射剂量、环孢素应用及GvHD无关。结论:单次及分次全身照射均能够造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慢性肾损伤,但单次照射的早期肾损伤较为明显,分次照射对肾功能的远期影响更小。年龄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肾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18例急性白血病(急非淋白血病15例、急淋白血病3例)经全身照射(TBI)及环磷酰胺(CTX)预处理后回输4℃复方氯化钠液保存56—60小时的自身骨髓。ABMT 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主要措施:全环境保护、预防用抗菌素、TBI 肺部剂量6.7Gy(5.8~7.2Gy),肋骨补照4Gy、强迫性利尿及碱化尿液、静脉插管、长效维生素 B2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