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2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L-4含量[37.8±18.36]p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4±3.35] pg/L;IFN-γ含量[0.72±3.35]pg/L明显低于对照组[43.60±22.87]pg/L,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下调。结论T辅助细胞亚群比例失衡,Th2功能亢进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2009年武夷山标准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收集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中IL-4、IFN-γ,术中取AR组和对照组下鼻甲黏膜,行免疫组化检测Occludin的表达,比较两组间Occludin表达强度,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IL-4、IFN-γ与鼻黏膜Occludin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平均含量(53.65±20.6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65±9.50)ng/L,而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FN-γ平均含量(19.38±11.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0.26±65.10)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Occludin表达评分(2.78±1.96)较正常组(5.59±2.86)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Occludi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IL-4含量呈负相关(r=0.783,P〈0.05),与IFN-γ含量呈正相关(r=0.748,P〈0.05)。结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表达强度明显下降,提示其表达下降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蒜新素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中愀扇潘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辅以氢氧化铝和灭活百日咳杆菌佐剂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成功后连续腹腔注射大蒜新素10 d;对照组造模方法同实验组,成功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空白组除无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外,方法同对照组.颈内静脉取血,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4和INF-愕暮俊=峁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大鼠外周血浆中IL-4水平(-x±s,下同)分别为(22.81±8.79)pg/L、(41.43±4.93)pg/L和(9.93±2.07)pg/L;INF-愕乃椒直鹗.32±11.20)pg/L,(11.35±2.45)pg/L和(21.69±5.93)pg/L.实验组血浆中IL-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及4.17,P值均<0.05);实验组血浆中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t=3.84,P<0.05),而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结论 大蒜新素能降低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同时提高INF-γ的水平,对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变应性鼻炎小鼠与正常小鼠、抗IL-17抗体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行为学、组织病理学,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数量以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IL-17抗体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17、IL-4和IFN-γ.并取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RT-PCR法测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卵清蛋白造模成功,治疗后症状及炎症病理缓解.模型组IL-17、IL-4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IFN-γ降低;治疗后前三者降低而后者升高(P<0.05).结论:Th17细胞与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大量表达,说明两者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本实验从IL-17抗体局部治疗有效方面提出治疗依据,通过调控Th17细胞可能成为有效阻止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鼻康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Th17和Treg细胞、IL-2、IL-4、IFN-γ、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h1、Th17、Treg、IL-2和RQLQ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显著升高(14.38±1.89 vs.11.48±1.44%,P=0.000);Th17显著降低(1.34±0.28 vs.1.61±0.29%,P=0.000);Treg显著升高(3.48±0.75 vs.2.72±0.52%,P=0.000);IL-2显著升高(45.38±9.83 vs.34.38±10.83 pg/ml,P=0.000);RQLQ评分显著降低(17.38±5.84 vs.20.32±6.48,P=0.0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2、IL-4和IFN-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康片有助于纠正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内和(或)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及总IgE(tIg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PAR患者经鼻特异性脱敏治疗(鼻喷组)和36例PAR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舌下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以3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免疫放射平衡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鼻喷组及舌下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及tIg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鼻分泌物涂片观察局部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经鼻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8和tIgE含量显著增高,鼻喷组及舌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至维持量后,AR患者血清中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IL-4、IL-8及tIg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T后鼻喷组和舌下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经鼻黏膜和舌下脱敏治疗能通过对AR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调控及对血tIgE水平的调节来改善和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2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2R与IFN-γ、IL-4、IL-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P<0.01);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和IL-5的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和0.595,P<0.01).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0.580,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细胞,并释放Th2细胞因子,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Th2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与血清IL-4和IFN-γ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肺气虚-变应性鼻炎病证复合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烟熏法及TDI鼻腔激发法,建立豚鼠肺气虚-变应性鼻炎病证复合模型,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致敏豚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分析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模型动物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L-4升高,IFN-γ下降,IFN-γ/IL-4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及肺气虚证的发生均与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由Th2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构成了变应性鼻炎鼻腔黏膜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1826)培养诱导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静脉血DC,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以及其分泌的IL10、IL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小鼠静脉血DC其分泌IL10水平(3.6±0.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8±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8,P<0.01);分泌IL12水平(29.5±6.4)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6.2±9.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1);同时,实验小鼠静脉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20.2±1.3)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36.8±13.5)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5)和(2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1和3.314,均P<0.01)。结论: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的表达及与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4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和34例健康志愿儿血清中IL-25、IL-12和Ig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间歇性AR组血清IL-25水平为(42.64.±11.77)ng/L,IL-12水平为(38.52±8.32)ng/L,IgE水平为(563.2±141.7)kU/L;持续性AR组血清IL-25水平为(57.51±5.36)ng/L,IL-12水平为(29.31±11.69)ng/L,IgE水平为(625.6±104.3)kU/L;正常对照组血清IL-25水平为(33.42±9.78)ng/L,IL-12水平为(49.31±11.69)ng/L,IgE水平为(209.7±113.2)kU/L。各组间两两比较,间歇性AR组与持续性AR组、间歇性AR组与对照组、持续性AR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儿血清IL-25水平与IL-12水平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转录因子GATA-3和IL-12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通过RT-PCR和ELISA检测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2例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和IL-12的表达。结果:PCR反应后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相对密度分别为0.579±0.102和0.128±0.021;IL-12的含量分别为(53.7±12.3)ng/g和(121.9±20.4)ng/g;GATA-3与IL-1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9324,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12的异常表达有关。恢复或提高局部组织IL-12的表达,能抑制GATA-3表达的增高,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予鼻炎冲剂连续口服2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正常对照组及30例患者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治疗组治疗前16.83±2.94%,治疗后19.38±3.71%;对照组20.75±4.64%.血清IL-10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6.87±1.08,治疗后11.97±1.62;对照组13.18±1.56.血清IFN-γ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14.77±2.13,治疗后14.56±2.29;对照组15.65±1.93.结论 本研究提示鼻炎冲剂可通过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及血清IL-10含量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转录因子GATA-3和白细胞介素4(IL-4)、IL-5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例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和IL4、IL-5的表达。结果 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20例GATA-3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占86.9%;PCR反应后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对照鼻黏膜组织中GATA-3相对密度分别为0.602±0.117和0.134±0.025;IL-4和IL-5的含量分别为(135.5±66.4)pg/mg和(77.5±29.4)pg/mg。GATA-3与IL-4、IL-5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5和0.62,P均<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GATA-3表达增高与IL-4、IL-5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模型组(模型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在Sco组动物,其行为学评分(1.93±0.70)明显低于AR模型组(6.69±0.88,P<0.01),与Dex组(2.06±0.55)和NC组(1.45±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炎性反应表现明显轻于AR模型组;血清IFN-γ水平(51.01±5.27)明显高于AR模型组(37.41±4.66),IgE、IL-4和IL-5水平则明显低于AR模型组(均P<0.01),但与Dex组和NC组比较均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并抑制IgE分泌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实验组)症状的严重程度。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RORC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TGF-β与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为8.5±0.8,全体变应性鼻炎为6.2±1.6;②实验组FOXP3mRNA、TGF-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RORC mRNA、IL-17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渗出性中耳炎(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Th1/Th2极化趋向及核因子Kappa B(NF-κB)对Th1/Th2极化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16耳).实验组以卵清蛋白腹腔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OME模型,对照组以PBS替代卵清蛋白.耳内激发后2 d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耳腔灌洗液中Th2型细胞因子--IL-4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NF-κB p65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耳灌洗液中IL-4含量、Th2/Th1(IL-4/IFN-γ)比值以及中耳黏膜组织和骨髓腔中NF-κB p65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在中耳灌洗液内的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γB p6S蛋白表达与中耳灌洗液中IL-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7,P<0.05).结论:变应原可诱导大鼠OME形成,其中耳微环境中IL-4合成显著增高,而IFN-γ相对减少,Th2/Th1比值增高,存在以Th2细胞过度分化为特征的Th极化趋向,NF-κB在调控大鼠中耳微环境Th1/Th2极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究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OVA)致敏BALB/c小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青藤碱治疗组于鼻部激发时开始换用含青藤碱的饲料喂养。末次激发24h后,各组小鼠取鼻部组织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OVA-IgE、IL-4和IFN-γ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治疗组的小鼠鼻黏膜无明显腺体增生及嗜酸粒细胞浸润。血清中特异性抗OVA-IgE、IL-4和IFN-γ浓度,T-bet和GATA3表达水平均较变应性鼻炎组降低。结论:青藤碱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h1/Th2细胞失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8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炎组 )和 2 0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血清中IL 18的含量。结果 :鼻炎组血清IL 18含量 [(4 2 4 .12± 6 0 .4 7)ng/L]高于对照组 [(2 10 .71± 5 7.37)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者 [(5 91.19± 4 6 .5 4 )ng/L]高于不伴哮喘者 [(35 2 .5 2± 6 4 .2 5 )ng/L],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 18表达增高 ,在变应性炎症的持续存在和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鼠鼻黏膜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含卵清蛋白10μg及氢氧化铝2 mg的生理盐水悬液0.1ml,第21天起鼻腔给予1%卵清蛋白局部激发,持续7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黏膜中galectin-3和galectin-9 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 AR组和对照组均有galectin-3和galectin-9蛋白及mRNA的表达,AR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8、9.261、7.667和6.971,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R组小鼠外周血中IL-4和IL-5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值分别为7.202和8.121,P值均<0.05),而IFN-γ含量则下降(t=-11.94,P<0.05).galectin 3和galectin 9 mRNA的表达强度与外周血中IL-4、IL-5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47、0.720及0.736,P值均<0.05),与IFN-γ含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817,P值均<0.05).结论 galectin 3和galectin 9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质粒载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6~8周雄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IL-12基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以BALB/c小鼠经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免疫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EBV质粒载体介导的IL-12表达质粒(pGEG.mI-L12)形成混合物EBV/lipoplex,于激发前鼻腔局部滴入后,观察小鼠变应性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检测该基因在3组实验鼠鼻黏膜局部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鼻黏膜炎性细胞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基因治疗组小鼠鼻黏膜中IL-12mRN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变应性鼻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治疗组小鼠鼻黏膜中IL12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变应性鼻炎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IL5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基因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变应性鼻炎组外周血中总Ig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基因治疗组(F=1216.21,P<0.01)。结论鼻腔局部应用EBV/lipoplex后,pGEG.mIL-12能够在鼻黏膜中高效地表达,能明显抑制鼻腔的变应性反应。EBV/lipoplex有望成为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