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蔡虻  沈宁  孙红  郭红  王雪莲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5-878
目的比较综合性医院不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疾病严重度的成年住院病人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的差异,并探讨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428例成年住院病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疾病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价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用自行设计的病人基本护理需求与直接护理时间观测表观察记录成年住院病人24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结果①不同自理能力病人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不同;②不同疾病严重度病人直接护理时间不同;③直接护理时间与自理能力负相关,与疾病严重度正相关。结论①病人的直接护理时间与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相关;②科学地测量护理工作量和配备护理人力应考虑到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的病人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自理能力、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成年住院病人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的差异,探索一种依据自理能力和疾病严重度对病人进行分类的方法.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428例成年住院病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病人自理能力,应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疾病状况评估系统2(APACHEⅡ)评价病人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基本护理需求与直接护理时间观测表观察记录病人24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结果 不同疾病严重度和病人自理能力等级组合的病人24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异.结论 依据不同自理能力、疾病严重程度病人所需直接护理时间的差异,可将病人分类,为护理人力科学配备及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估成年住院患者自理能力,测量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比较直接护理时间与分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138例成年住院患者,记录病人的护理级别,用ADL量表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用自行设计的直接护理时间表来测量患者24h的直接护理时间。结果(1)不同自理能力病人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异;(2)不同护理级别病人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无显著差异;(3)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分级护理、自理能力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现行的分级护理不能反映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为管理者管理安排工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对完成部分护理项目所需的操作时间、不同职称人员完成护理项目所需时间以及直接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进行测量、比较,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工作1~6年是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阶段,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此阶段的护士进行训练;直接护理时间占用全部操作时间偏少,护理人员在对病人“面对面”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较少。结论 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操作步骤,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4种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护理工作负荷的相关性及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住院的4种不同疾病的患者217例,测量每例患者每天的直接护理项目工作频次、操作时间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 :4个病种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直接护理工作时间呈负相关。4个单病种中直肠癌的护理工作负荷最大,其次为胃癌、胆囊结石、乳腺肿块。对患者不同住院阶段的护理工作负荷分析表明,手术日直接护理工作时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备术日与术后第二天工作负荷相近,其后护理工作时数随入院天数的增加而递减,各病种呈现类似的时间趋势。结论 :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护理工作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提示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单项护理操作劳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征求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22名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专家关于单项护理操作劳动量影响因素的意见.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9,单项护理操作劳动量的影响因素为4个维度14个影响因素,即护士的自身特征、患者的一般情况、护理操作的特性和操作环境.结论 应用Delphi法确定的单项护理操作劳动量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科学测量单项护理操作劳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直接测量护理工作量 ,计算口腔专科医院病房实际需要护理人数 ,科学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力 ,实现护理人力的动态管理 ,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实际测量法测量42项直接护理项目和14项间接护理项目时间 ,回顾分析2011年11月 -2012年10月的护理工作量 ,根据公式计算每床每日平均所需护理时间及各病区所需护士人数.结果 16项护理项目单项操作时间存在差异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专科护理和间接护理项目为主 ;所需护士数与实际配置差异较小.结论 通过实际工作量、单项护理操作时间、床位数及床位使用率进行护理人力配置的测算 ,操作简单 ,适于临床管理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项目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为管理者管理安排工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完成部分护理项目所需的操作时间、不同职称人员完成护理项目所需时间以及直接护理时间与间接护理时间进行测量、比较,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工作1~6年是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阶段,护理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此阶段的护士进行训练;直接护理时间占用全部操作时间偏少,护理人员在对病人"面对面"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较少.结论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操作步骤,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直接间接护理时间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们就全院 36个临床科室 ,10 6个病人 ,4 5项直接护理操作 ,34项间接护理操作 ,进行测定和分析 ,对目前护理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上的现状、变化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和内容我院 36个病房 ,每个病房半随机抽取特护、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病人各 1名 ,对其 1天白班 (8:0 0~ 18:0 0 )所需的直接、间接护理项目 ,分别测定其所需时间。1 2 测量和统计方法采用操作护士自我观察记录法 ,将操作时间记录入设计好的表格中。测量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一日白班直接间接护理项目的内容4 5项…  相似文献   

10.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其记录质量的好坏,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科研、经验总结、临床教学和分析医疗、护理事故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护士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  相似文献   

11.
病房护理活动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病房护理工作内容厦分类构成厦病房不同岗位的人均任务负荷,为人员配备与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某医院病房所有护理人员210人。调查病房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各项护理活动内容、耗时与频次。主要采用工作日志法,结合专家咨询法。结果病房护理任务量中白班是夜班的1倍多。病房白班护理任务中直接护理、间接护理任务耗时都略低于夜班,而白班的非护理任务耗时高于夜班。内、外科护理任务各大项目的构成排序基本一致,而ICU和妇产科略有不同,内外科护理任务构成排在首位的是治疗给药,IcU和妇产科则是病情评估。ICU直接护理任务耗时比例高于其它病房,非护理任务耗时最低。病房各岗的人均每班护理任务负荷,夜班与责护人均每班护理任务负荷较高,主班岗则较低。结论该院病房护理任务分类基本合理,但具体任务如治疗给药等应加强调研与改进,以提高效率,减少耗时;部分岗位任务负荷重,需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3.
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对服务流程中的挂号、收费、药房系统、检验系统及其标本条码标识、电子病历等诸多环节进行优化和重组,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以往患者就诊中多次排队、多次划价交费等环节,使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更加畅通、快捷,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生、护士繁琐的手工书写,提高了医疗护理文书质量;缩短了患者平均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检验及交费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规范了病历管理及急诊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医院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支撑,建立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分配体系.通过工时测定并参考技术含量、劳动风险等因素研制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应用系统.综合工作量、科室绩效和护理质量计算各护理单元津贴总额.通过人均绩效、岗位系数、年资职称系数和出勤天数等,发放护理人员个人津贴.护士绩效津贴的信息化管理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护...  相似文献   

15.
16.
建立护士长督导制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使护理管理能够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减少护理质量定期检查存在的应付检查,只重视终末质量,而忽视环节质量等弊端.方法加强日常护理工作评价的随机性,将护理二级质控人员(各科护士长)分成4个质控小组,每月每组各抽2名护士长与1名护理部成员共3人,进行周督导和夜查房.结果护士长督导制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医疗隐患,并及时反馈和改进.讨论有效促进了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本科室开始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负责质控本组护士的各项工作,比较实施质控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护理组长质控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能力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在层级管理中,护理组长的质控起到传、帮、带作用,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CU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干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评分≥9分的患者中便利选取样本53例,记录其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评分、治疗干预程度评分分值,并测算其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结果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治疗干预计分系统得分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评分、治疗干预计分系统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7和0.690。结论患者24h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干预程度均呈正相关,建议采用治疗干预计分系统进行评分,预测ICU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护理人力配置。  相似文献   

19.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nursing workloa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as been supported by both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nursing personnel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nursing workload with patient safety.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severity of ICU patients and nursing workload measured b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particularly high.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linical severity of ICU patients can be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nursing workload on a daily basis. All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ICU of the General University Hospital of Patras for a 5-month period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Projet de Recherche en Nursing (PRN) Réa and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II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calculated, the first on a daily basis and the second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One hundred 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studied.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mean daily PRN Réa of patients all along the amplitude of APACHE II values was shown. APACHE II could predict 25.6% (p < 0.01) of the daily variability of PRN Réa of patients. Regarding categories of PRN Réa, respiration, communication,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APACHE II. APACHE II explained higher proportions of PRN Réa in medical male patients aged >60 years. Clinical severity of the ICU patients measured by APACHE II is an important early indicator of daily nursing workload, especially of care demand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ion,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Medicine is recognised as a dominant source of governmentality and social regulation, and although nursing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same process, analytical work in this area has been sparse. OBJECTIVES: The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an analysis of nursing record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and social processes that mediate the texts. METHODS: 45 sets of nursing records drawn from four clinical sites in Ireland were subjected to a discourse analysis. RESUL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main themes that were derived from data: (i) the manner in which nurses controlled, regulated and invigilated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ii) the way in which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mediated by a biomedical worldview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Through the organising framework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 normative social practices relating to hygiene, eating and drinking, sleeping and so forth were surveyed and monitored within clinical settings. We construct qualitative categories around a range of ways that nurses assessed and judged patients' capacities at ADLs. Furthermore, it is argued that the framework of ADLs epitomises the medicalisation of normative social practices, whereupon the most mundane of normal functions become redefined as an actual or potential clinical pathology, legitimat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documentation, biochemical interventions in the form of various medication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means through which nurses attempted to restore or improve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of an ADL. CONCLUSION: We conclude by proposing that nurses' invigilation of patients' ADLs is not necessarily a repressive feature of nursing practice, but rather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advocate on patients' behalf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