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女性,71岁,以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不适2年余,于2008年11月入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0余年,于2003年查体时发现肝右叶占位,甲胎蛋白(AFP)增高,2003年12月11日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呈结节样硬化,肿瘤位于肝右叶,大小约4cm×3cm大小,行肝Ⅵ、Ⅶ段切除。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结节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恢复好,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等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2岁 ,体检中B型超声无意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于 2 0 0 0年 6月 8日入我院。既往无肝炎 ,肝硬化病史。入院后检查 ,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均正常 ,CT片示肝右叶占位病变 (图 3) ,入院诊断肝右叶肝癌 ,限期手术。术中见 :肝右前叶包膜下直径约 2cm结节性肿物 ,行肝肿物切除术。病理学检查 :部分切除的肝组织 ,切面见肝包膜下有一 2 3cm×2 0cm× 2 0cm的结节状病灶 ,境界清楚 ,颜色较周围肝组织略浅 ,结节内可见纤维条索将病变分隔成多个小结节。光学显微镜检查显示 :肝结节主要由排列成索状的成熟肝细胞构图 1,2 光学…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量出血,肝大部切除术可带来很高的死亡率。作者应用深低温和循环停止技术,对肝细胞癌患者施行了右肝切除术。病例报告:8岁女孩伴腹痛、体重减轻、明显的肝肿大。AFP明显升高(187000单位/毫升),超声检查示右叶多结性肿块超过中线,压迫下腔静脉,穿刺活检证实为中度分化的肝细胞癌。用阿霉素、长春新硷、顺铂和VP—16化疗后AFP下降,B超示肿瘤缩小,化疗后四个月肝CT示右叶肿瘤仍较大,压迫和包绕下腔静脉。化疗后九个月肿瘤疗效不明显,需行手术治疗。经上腹部横切口剖腹探查,以确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术中见右肝叶肿瘤很大,部分包绕并与下腔静脉前侧壁紧密粘连,左肝和肝门正常。分离出右肝动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68岁.因右侧腰背部隐痛7 d入院.无肝炎病史.体检肝右肋下3 cm,质中等,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压痛.腹壁静脉无曲张.脾不大.乙肝5项(-) .肝功能正常.AFP <20 μg/L,CEA 10.97 μg/L,β-HCG >3.1 μg/L(正常<3.1 μg/L).B超:肝右叶下缘10.8 cm×7.9 cm不均质低回声,可见部分包膜,血流丰富,考虑为肝癌.CT:肝右叶下段10.8 cm×8.5 cm卵圆形低密度影,边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5 min扫描,病灶呈均匀等密度强化.考虑肝血管瘤.手术探查:肝无硬化表现.肝Ⅴ、Ⅵ段悬垂性肿瘤,10 cm×10 cm×8 cm大小,质软,血管瘤样,边不清.行肝肿瘤切除及胆囊切除.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病检结果:成人型肝母细胞瘤.免疫组化:AFP(+),HCG(-),AAT(-),CK(±),EMA(±).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例 1 :杨某某 ,女 ,45岁。因原发性肝癌 (右 ,巨块型 )伴门静脉右支癌栓行右半肝切除 +含癌栓的门静脉右支切除术。术前 AFP>30 0 0 ug/L。术中见左半肝体积代偿性增大 ,呈小结节性肝硬化。术后 2个月 AFP降至 30 ug/L。6个月 AFP回升至 2 80 ug/L,B超、MR检查提示门静脉主干扩张 ,直径 3cm,腔内充填实质性占位 ,残肝未见占位性病变。例 2 :陈某 ,男 ,46岁。因肝细胞癌 (左 ,弥漫型 )伴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行扩大的左半肝切除 +门静脉左支切除 +经左支断端取除门静脉主干及右支癌栓。术前 AFP:1 1 1 8ug/L。术中见右…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8岁,中学生.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并发热3 d,于2008年5月2日入住消化内科.上腹部CT平扫认为肝右叶占位并破裂出血,增强后考虑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血管瘤并出血.上腹部MRI考虑为肝母细胞瘤.AFP检测阴性,既往无肝炎病史.谷丙转氨酶400 U/L,谷草转氨酶313 U/L,总胆红素23.9μmol/L,结合胆红素9μmol/L.经对症治疗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于2008年5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肝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第Ⅵ段下方,行第Ⅵ段楔形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示:肿瘤10.5 cm×10 cm×6 cm,切面有一7 cm×4 cm×9 cm暗红色出血区,周围可见灰色边界.镜下见结节中央大片坏死及多灶性坏死.坏死周边部分区域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含2~3层细胞,局部核仁明显.免疫组化示:CD34(+++).其余细胞空泡变性明显,亦可见小梁状排列.最后诊断:肝细胞腺瘤并出血.2009年2月随访时行上腹部CT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2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10d”入院,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AFP:79.5μg/L,B超及CT提示肝左内叶及右后叶占位,疑原发性多发性肝癌。术中发现:肝呈小结节样改变,右后叶可触及肿瘤,左内叶未触及明确肿瘤,结合术中B超定位,右后叶及左内叶分别有直径约3cm及2.5cm的占位。术中右肝动脉及门静脉暂时性阻断10min左右,行左内叶及右后叶第7段跳跃式肝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伴有肝硬变的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更大.有肝硬变而行肝大部切除术后,其残馀肝脏很少再生,预后极差.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标准化肝癌治疗术式是正规的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可是此术在有硬变的肝发生原发性肝癌时受到限制.作者等对50名患直径8cm以下的肝细胞性肝癌伴肝硬变的日本籍病人,进行了肝切除术.大多数病人入院时具有肝硬变体征,r-球蛋白增高,术前血管造影证实有肝硬变并发肝癌.若临床情况和肝细胞储备量均良好时,则行正规肝大部切除术,将离肿瘤周围1cm的肝实质均切除;而对结节较小,且肝功能不良,临床情况不佳者,则行局限性肝切除术.通常认为,若酚四溴酞磺酸钠(BSP)超过30%、靛青兰  相似文献   

9.
例1.男,54岁。因肝炎后10年突然呕血、便血急诊入院,经检查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及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于当日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在肝左外叶膈面中部,有一2.5×1.5cm大小的灰白色硬结,与硬化结节不同。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后加肝左外叶切除。硬结切面周围见有完整包膜。病理报告为门脉性肝硬变并微型肝细胞性肝癌。术后追测甲胎蛋白为阴性。例2.男,56岁。以胆石症伴慢性胆囊炎诊断入院。有反复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及黄疸多年病史,进院时尚有巩膜黄染。入院后经B型超声及PTC检查,证实胆总管及胆囊内多发结石,胆总管直径1.9  相似文献   

10.
大肝癌术后复发是否再手术尚存争议。我科对一例巨大肝癌先后 3次手术切除原发灶 ,患者生存 6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19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2月入院 ,无肝炎、肝硬化史 ,右上腹扪及一拳头大质硬包块 ,肝功能无异常。AFP阴性 ,肝酶谱正常。B超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CT示肝右叶 10cm× 11cm病灶。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巨块型 )。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探查 ,术中证实为肝右前叶癌 ,行局部根治性切除 ,手术及术后过程顺利。接受化疗。术后两年B超发现原病灶旁 3cm× 3cm复发灶 ,经CT证实后再次手术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二期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九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切除巨大肝癌,常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但是如果先采用肝动脉结扎或加栓塞疗法,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二期手术切除,则可简化手术方法,提高切除率,为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开辟了另一条手术途径。我院自1978年2月至1986年2月用二期手术治疗不能首次完成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兆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17~58岁,平均44岁。病理类型:胆管细胞癌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合并肝硬化者有6例,占2/3。大体观巨块型5例,巨块卫星型3例,结节型1例。肿瘤部位:病变占据左叶者1例,右叶者4例,中肝叶者1例,两叶者3例。有6例已侵犯第一、二、三肝门。肿瘤最大者直径为13cm,位于右肝叶,已侵犯第一和第二肝门,部分波及左内叶,同时合并肝硬化,因无法切除,乃行右肝动脉结扎。术后11个月再次剖腹探查,肿瘤几全  相似文献   

12.
男性,49岁,右上腹胀满不适4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黄染等其他症状,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右上腹部可触及一直径10 cm的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楚。CT报告:左肝癌。B超报告:右上腹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来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各项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HbsAg和AFP阴性。入院后行先后两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肿瘤变化不明显,二月后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肝左外叶12×15 cm大小球形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附近淋巴结无肿大,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肝脏炎性假瘤,其中有坏死、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术后患者恢复佳,出院后一直未复…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4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3 d"入院.7次怀孕6次流产,1子体健,否认口服避孕药物史.1995年行"宫外孕止血术".2008年5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未切除子宫及附件.术后绝经.体检:下腹正中见陈旧性切口瘢痕,余无特殊.HBsAb、HBeAb、HBcAb阳性,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CA724等皆阴性.B超示肝脏右前叶5.1 cm×4.7 cm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肿块,边界清楚,余肝可见多个液性暗区.CT示:肝右前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仍呈低密度,肝囊肿囊内出血可能大.开腹探查见肿块位于肝脏右前叶边缘(Ⅵ段)、紧靠胆囊,大小约5 cm×6 cm,有完整包膜、暗红色,呈囊实性结构.余肝正常,表面有数个直径1.0~2.5 cm的囊肿.行肝右前叶肿块+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切除标本剖开见囊内容物呈液状巧克力样.术后8 d出院,随访3个月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五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 6 0 1例 ,其中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 (primaryclearcellhepa tocellularcarcinoma) 5例 ,占 0 83% (5 / 6 0 1)。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男 ,6 4岁。因右上腹胀痛两月余入院。查体无殊。B型超声提示肝硬化伴肝内占位 ,胆囊息肉。CT提示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史近 30年。甲胎球蛋白 (AFP) :72 8ng/ml。肝功能ChildB级。手术发现肝脏第Ⅳ段有 8cm×12cm大小肿块 ,第Ⅴ段有一结节 ,直径 1cm。遂行左肝内叶部分切除、肝Ⅴ段结节切除和胆囊切除。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性肝癌 (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诊治原发性巨大肝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于2018年7月收治的1例巨大肝癌患者展开MDT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系老年男性,3年前初次就诊诊断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细胞癌(小肝癌),拒绝行手术治疗,出院后自行口服中药。此次再次就诊时,患者的肝右叶肿瘤直径增大至10 cm左右,经MDT讨论后初步制定治疗方案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外科根治性手术。患者在14周内先后行2次TACE后,肝右叶肿瘤明显萎缩,肝左叶显著增生。于入院后5个月经再次MDT讨论后行经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历时270 min,术中出血量约500 mL,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400 mL。术后发生一过性肝功能衰竭,经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于术后12 d康复出院。术后4个月复查腹部CT检查提示肝左叶明显增生,肿瘤无复发征象。继续随访。结论对于暂时无根治性手术指征的巨大肝癌患者,经过TACE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二期手术根治性切除机会。临床工作中应灵活应用MDT诊疗方式并贯彻巨大肝癌患者治疗的始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2009年9月28日因活动后突发右腹部剧痛,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增强CT检查示肝癌破裂出血,遂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病检证实为肝细胞癌,术后未行其他治疗.2010年4月增强CT显示肝右前下段肿瘤局部复发,患者ECOG PS评分1分,Child-Pugh评分7分,BCLC分期B期,于我院应用350 ~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联合单药(洛铂注射液)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术后复查AFP降至9.47 ng/ml,患者开始口服索拉非尼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7.
例1,男,54岁,因右上腹痛半月,加重2d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胀,腹肌紧张,肝大,右肋下约4指,质硬,有压痛。既往有乙肝病史8年。实验室检查:AFP101μg/L,CEA4.8μg/L,乙肝三系示:HBsAg(+),HBeAg(+),HBcAb(+)。B超示:①肝硬化;②肝右叶实质性占位,肝癌可能。CT示肝脏呈小结节性硬化改变,肝右后叶7cm×6cm占位,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考虑肝癌。术中探查见肝右叶Ⅴ、Ⅵ段可及7cm×6cm大小,质中偏硬肿块,膨胀性生长,边界清,尚未突破肝包膜,余肝未及明显肿块。行肝右叶Ⅴ、Ⅵ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2岁.因"右上腹痛6d"于2012年8月收治我院普外科.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3.79×109/L,中性粒细胞82%,红细胞3.98×1012/L.彩超示肝内胆管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示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图1).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肝浊音区正常;肝区轻度叩击痛.术前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012年8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肝内胆管取石术.术中见:胆囊稍肿大,大小约10 cm×6 cm×3 cm,张力高,胆囊壁增厚,与周围网膜无粘连.肝左外叶靠脏面触及一结节,大小约1.5 cm×1.0 cm×1.0 cm,质地硬,边界清.根据手术探查情况考虑该结节可能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及肝左外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肝左外叶结节为肝脏孤立性纤维瘤(图2、3).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Bcl-2阳性;S-100、HMB45阴性;Masson染色显示大量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以"右上腹不适1个月,B超发现肝占位5d"入院.20年前因外伤导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化验检查均正常,无肝炎病史,AFP(-).B超提示:肝内实性结节;CT提示:肝右叶包膜下富血供结节,性质待定,建议穿刺(见封四,图1、2);MRI提示:肝右叶富血供占位病变,多考虑不典型增生结节,不除外肝癌(见封四,图3~5);术前拟在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肿瘤压迫肝脏使肝脏表面形成凹陷,肿块嵌于肝脏,遂行膈肌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20.
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1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198例临床资料,154例(77.8%)有乙肝背景,148例(74.7%)合并肝硬化,术前AFP阳性182例(91.9%),肿瘤直径6~10 cm 120例(60.6%),10~15 cm 48例(24.2%),15~20 cm 30例(15.2%),包膜完整者186例(93.9%);肿瘤位于左肝59例(29.8%),右肝119例(60.1%),中肝叶20例(10.1%),实施肝段切除139例(70.2%),左半肝切除18例(9.1%),右半肝切除30例(15.2%),中肝叶切除11例(5.6%),分别于手术后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行TACE,动态检测患者AFP变化,复查上腹CT。结果围术期死亡5例,术后AFP转阴者162例(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56.8%,33.8%。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后TACE可以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