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者下肢股段主要静脉及其瓣膜,为临床治疗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解剖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并观察其主要静脉瓣膜的数量和形状、静脉特别点的外径及其体表位置。结果:位于大隐股静脉股段的瓣膜均呈双瓣型,其隐股点的外径为(5.18±1.25)cm,隐股点距离腹股沟韧带(3.92±0.71)cm;股浅静脉当中的第一对瓣膜多呈双瓣型,其静脉外径为(1.06±0.17)cm,瓣膜的位置比较稳定,与股深静脉入口下端的距离为(1.16±0.66)cm,距离距离隐股点下端(6.16±1.69)cm;股深静脉注入点的下端距离隐股点下端(5.00±1.57)cm;而其距离腹股沟韧带(7.84±1.89)cm。结论:通过对下肢股段主要静脉及其瓣膜的观察发现此观测结果可为临床手术介入治疗血管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50例成年尸体下肢主要静脉的解剖观察,为临床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等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在1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测量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胭静脉的长度、特别点外径以及静脉瓣膜数量和形状等指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长度各为(71.32±0.98)cm、(29.69±0.57)cm、(13.49±2.01)cm;大隐静脉起点、平股骨内侧髁上缘平面及终点外径各为(1.12±0.49)cm,(1.57±0.42)cm,(2.03±0.66)cm;股静脉起点、股三角尖处及终点外径各为(1.62±0.49)cm,(1.77±0.42)cm,(2.03±0.66)cm;腘静脉起点、中点及终点外径各为(1.55±0.51)cm.(1.59±0.37)cm,(1.62±0.49)cm;静脉瓣膜以双瓣型多见,瓣膜分布越向远侧越多.结论:以上对下肢静脉的观测结果,为临床有关下肢静脉的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给临床X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系统疾病和外科选择或检验深静脉重建手术或效果以及确定或检验下肢深静脉瓣膜形成术效果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无病变成人男尸的腘静脉及正常和病患成人男性下肢胭静脉造影,左右各31侧,在胭股静脉上取五个位点进行外管径测量,同侧对应点的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尸体与正常人之间,P值都>0.01;尸体与病患之间,P值都<0.01;正常人与病患之间,P值也都<0.01.结论:股胭静脉管径的均数值,患肢比尸体要大1/3多,而比正常肢的股胭静脉管径大1/3.表明尸体与正常人下肢静脉造影的股、胭静脉外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尸体或正常肢与病肢股腘静脉外径大小,都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给临床X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系统疾病和外科选择或检验深静脉重建手术或效果以及确定或检验下肢深静脉瓣膜形成术效果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无病变成人男尸的静脉及正常和病患成人男性下肢静脉造影 ,左右各 31侧 ,在股静脉上取五个位点进行外管径测量 ,同侧对应点的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尸体与正常人之间 ,P值都 >0 .0 1;尸体与病患之间 ,P值都 <0 .0 1;正常人与病患之间 ,P值也都 <0 .0 1。结论 :股静脉管径的均数值 ,患肢比尸体要大 1/3多 ,而比正常肢的股静脉管径大 1/3。表明尸体与正常人下肢静脉造影的股、静脉外径大小 ,无显著性差异 ;尸体或正常肢与病肢股静脉外径大小 ,都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02例下肢大隐静脉的解剖学定向测量与研究,为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统计102例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汇入类型,测量汇入处外径及汇入处到隐股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间距以及大隐静脉主干特别点外径,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以Ⅱ四支型、Ⅲ三支型和Ⅳ三支型为主,股内侧浅静脉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外径最大,分别为(0.40±0.11)cm、(0.44±0.12)cm;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到隐股点的间距最长,分别为(4.76±0.38)cm、(2.55±0.28)cm;到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间距最长,分别为(12.94±0.65)cm、(12.81±0.65)cm;大隐静脉主干特别点外径越向上越粗。结论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观测结果提示,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进行结扎时,必须结扎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血管移植时尽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主干,以隐股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解剖结构及位置关系来确定股内侧浅静脉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胎儿股静脉的解剖学研究。探索原发性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方法:我们用解剖和生理学的方法对72侧(36例)月龄为6~10个月的引产胎儿尸体的股静脉进行了研究,并测量股静脉第一对瓣膜所能承受的压力。结果:股静脉瓣膜数量最多为4对,最少为1对,平均为3.5对。左右下肢股静脉瓣膜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小为7.0 kPa,最大为50 kPa,平均为27.43 kPa。左右下肢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压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首先出现瓣膜以上静脉的高度扩张、变薄、静脉壁的渗漏,随后出现静脉瓣膜破坏。结论: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主要是生后长期直立负重,静脉管腔扩张,瓣膜相对关闭不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58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共308条患肢,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隐-股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90.1%,单-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16.1%,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交通支静脉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为74.0%.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很高,强调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变化。方法 :2 5 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共 30 8条患肢 ,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 ,深静脉顺行造影 ,对隐 -股静脉瓣膜及深静脉瓣膜功能进行测试。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90 .14 % ,仅有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平均阳性率 16 .11%。结论 :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仅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常见病理变化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重点要纠正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但不能忽视隐 -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探讨腹股沟区放射治疗后髂股静脉的改变,分析下肢水肿的原因。方法:取腹股沟区接受放射治疗后伴同侧下肢水肿患者21例,共24条髂股静脉进行了彩色超声检查。结果:24条髂股静脉管腔不同程度变窄,管壁增厚、僵硬;瓣膜关闭不全、反流。结论:腹股沟区接受放射治疗后髂股静脉管壁硬化和瓣膜关闭不全是导致下肢水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2月至1989年1月,应用大隐静脉壁环包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的瓣膜窦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例(17个肢)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游离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将切下的大隐静脉纵行剖开,拼缝成与股静脉瓣窦大小相似的静脉片,其下缘缝于瓣环线上,缝线结扎后以指压法无血液逆流为度。大隐静脉片前缘缝合,其上缘固定于股静脉壁上,常规作小腿曲张静脉及交通支结扎。随访1~23个月,三周后可去除外支持恢复正常工作,溃疡愈合,症状消失,我们认为这一手术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血管外科和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2具尸体的大隐静脉主要属支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主要属支注入类型分五大类型;最上属支以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为主,最下属支以股内侧浅静脉为主;注入处外径(平均)最大者为股外侧浅静脉,至隐股点距离(平均)最长者为股内侧浅静脉。结论:在大隐静脉相关手术时,应至少寻找并结扎三支或以上属支;寻找属支时,应在隐股点下方50m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50侧成人腹壁标本。 腹前壁每侧有外侧、内上和内下浅静脉。存在2支和3支线静脉的占80%。浅静脉中以内上浅静脉的存在最为恒定,管径最粗,收纳范围最大,平均达脐以上70.88mm,行程有规律,因此具有临床价值。 浅静脉干内都有瓣膜。瓣膜主要位于静脉的终未(即口瓣),浅静脉的下半段及脐平面上下2cm范围内。瓣膜的下方多有属支汇入。属支开口处也常有口瓣。 联系静脉瓣讨论了静脉蒂皮瓣移植后的淤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插管全麻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股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A组)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每组各32例。GA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CGEA组于麻醉诱导前先行硬膜外麻醉。两组术中静脉维持麻醉,同时辅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CGEA组硬膜外腔间断给予0.75%布比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分别与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形成后(T1)、术毕排气后麻醉恢复前(T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T1时两组股静脉直径均增加(P〈0.05),T2时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均P〈0.05),T1时CGEA组股静脉直径小于GA组(P〈0.05);T1时两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下降(均P〈0.05),G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及气腹引起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倒流性功能不全和瓣膜功能定位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倡用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术,即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方法。在腘窝部穿刺腘静脉,向近侧插入导管作造影检查,非但可以清晰地显示髂-股-腘静脉,更能逐一测试这段静脉中每一对瓣的功能,弥补了顺行和逆行造影术的不足。根据本研究资料,对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指导原则,并已在临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9例,用二维及彩色超声了解其大小、形态、与股动脉的关系,破口处及瘤体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9例,用二维及彩色超声了解其大小、形态、与股动脉的关系,破口处及瘤体内的血流情况。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确诊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动静脉插管方式对成人心脏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时下肢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阜外医院成人心脏术后行V-A ECMO 13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插管侧下肢肿胀为肢体并发症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股静脉插管方式相同,股动脉插管有人工血管股动脉端侧吻合(n=5)、分支动脉供血管插管(n=8)两种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并发症。两种插管方式各有并发症2例,超声方法测得2例插管侧股浅动脉(SFA)流量分别为162 ml/min和402 ml/min,高于正常值,其中流量为402 ml/min患者肿胀相对严重。采用medtronic离心泵流量计测得2例分支动脉供血管流量为220 ml/min和420 ml/min,经部分夹闭分支动脉供血管,控制流量约在150 ml/min,肿胀轻,没有进一步加重。结论动脉奢灌、充血,股静脉插管远端静脉回流相对不畅,可能是本组病例发生肢体并发症主要原因。通过对分支动脉供血管进行控制,可以降低插管侧股浅动脉流量,减缓、阻止肢体肿胀加重。  相似文献   

17.
赵德本  齐伯庸 《吉林医学》2000,21(3):143-144
目的 :为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本组 10例闭合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了股骨干近端和转子部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 ,用三根可折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三根螺纹钉均匀地呈三角形分布于股骨颈和头内 ,增加骨折的稳定性。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 6个月~ 4a,平均愈合时间为 5 .1个月 ,无骨不连 ,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0 %。结论 :本方法使股骨颈骨折达解剖复位 ,加压固定 ,有利于骨折愈合 ,减少了并发症。适用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462例(500条病肢)顺行和逆行造影,发现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4条(52.8%),深静脉血检形成后遗症131条(26.2%),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78条(15.6%),其它病变占27条(5.4%)。同时发现,双股静脉7条肢体,双大隐静脉8条肢体。并就下肢深静脉造影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解剖了100侧小儿大隐静脉,对其主干形态,长度,外径,隐股点,瓣膜和穿通支数目作了观察和测量。大隐静脉大部分(93%)为单干型,少数为岛型(6%)和副大隐静脉(1%)。大隐静脉长26.0±3.57厘米,属支以3-4支为多见,瓣膜每侧平均5.8个,集中分布在股部大隐静脉的最上段和小腿上段,穿通支中一支者较多,集中分布在膝上3.5厘米和膝下5-6.5厘米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