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祝县是甘肃省重点牧区县,也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较严重的县,2005年被卫生部列为国家布病流动监测县后,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系统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积累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逐年上升,为彻底查清布病疫情、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布病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在全省14个市(县、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乾安县第1例人间布病发生在1956年,由内蒙古病畜传入,在20世纪80~90年代布病疫情控制较好,2004年再次发现新发病例后,布病疫情逐年回升。2012年乾安县做为全国布病监测点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阳原县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布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2012年将该县作为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开展布病监测工作,现将2012-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监测点设置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技术要求,依据近年来有疫情爆发和流行的乡(镇)或过去曾经发生过布病疫情的乡(镇)设立布病监测点,设立4个固定监测点,3个非固定监测点。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我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流行区,根据卫生部、农业部《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要求,从1986年起在全省范围先后设立了20多个布病疫情监测点常年开展工作。2006年根据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重新制定了《河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现将2004—2007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洮南市连续承担全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工作,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9年继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疆额敏县布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为疫情预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全面控制额敏县人间布病。方法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中规定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表格开展布病监测。结果2008年新疆额敏县监测布病人数1041人,阳性人数12人,其中牧民阳性2人,农民阳性4人,屠宰者阳性1人,兽医阳性2人,干部阳性3人。结论布病疫源仍广泛存在,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有效的杜绝布人间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是为了掌握和预测人、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流行,正确评价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兴海县为青海省牧业县之一,历史上人、畜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且流行严重,慢性布病患者较多的特点.在经过调查、防治,疫情得到控制之后,1993~1994后我们按原中地办下达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连续2年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白银区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形势,做好全面防控工作。方法统计白银区2005~2011年布病在人间、畜间发病及监测数据,并结合开展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区2005~2011年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为2.17%;新发现血清学阳性19例,新发阳性率0.93%。结论白银区布病疫情波动,人畜间传染源存在,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布病监测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布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布病疫情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疫情开始回升,特别是2000年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部分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我国曾经于1990年在农业部、卫生部共同领导下,在全国14个省(区)开展监测工作,设监测点15个.2005年中国疾控中心重新组织制定了<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截止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区均开展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病为乙类传染病,华宁县在人间和畜间均发生布病疫情,且畜间血清学监测阳性率较高。为更好的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2009年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将华宁县列为省级监测县。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掌握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和完善防治措施,2004年按照布氏菌病监测标准要求,继续在全省12个县(市、区)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1998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重点监测点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1 基本情况 在监测范围内,确定固定监测县(市、旗)14个,非固定监测县(市、旗)15个,其中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61个,非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81个。  相似文献   

14.
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呼伦贝尔盟布病疫情在 80年代处于稳定状态 ,进入 90年代处在流行态势 ,疫情逐年回升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布病疫情 ,按照内蒙古“布病监测方案”要求 ,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将 1996~ 2 0 0 1年布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范围和方法1.1 范围  对全盟有不同程度疫情出现的旗 (市 )进行布病监测 ,人间主要是与家畜及其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 ;畜间以成羊、牛为检疫对象 ,尤其是种畜。1.2 方法  人间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有可疑临床表现的人员做血清学检查或细菌学检…  相似文献   

15.
新疆喀什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防治监测工作基本上未开展,为了尽快摸清和掌握全区人间布病流行范围、疫情现状和流行趋势,制定和建立全区人间布病综合防治措施和监测长效机制,2009年6~8月,喀什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地区开展了人间布病的基线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作为快速发家致富的重点项目得到大力推广,致使布病疫情自2000年开始回升,人间布病疫情从2003年开始连年流行。加强布病防控工作,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保存农村劳动力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1材料与方法1.1监测范围在全市8个旗(县、市、区)开展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对相关(医疗)专业机构确诊并进行网上直报的布病患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为加强布病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的暴发与流行,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作者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在辽宁省抚顺市开展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50年代该县属重流行区,1985年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为了掌握该县现阶段布病疫情动态,预测布病疫情流行趋势,给 全国布病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按照《全国布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连续8年开展了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系统监测工作始于90年代初,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布病疫情,对调整布病防治策略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近些年布疫情态势,为进一步加强布病监测工作,2009年对全国布病监测点布局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疫情较重省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江苏省历史上人间布病疫情不明。为了掌握疫情动态,从1982年起对全省的布病疫情进行了调查及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