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min I,CTnI)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顺德区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的40例典型川崎病(TKD)和28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分别检测其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NT-proBNP及CTnI,同时选取30名同期在儿科住院伴有发热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对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两组川崎病患儿NT-proBNP、CTnI早期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 TKD组和I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分别为(426±25)pg/ml、(435±136)pg/ml,CTnI含量分别为(0.66±0.13)ng/ml、(0.68±0.17)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为(430±123)pg/ml、CTnI为(0.67±0.1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NT-proBNP[(118±82)pg/ml、CTnI(0.23±0.08)ng/ml]和对照组NT-proBNP[(40±25)pg/nl、CTnI(0.06±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组合并冠脉病变占50%(14/28),显著高于TKD组合并冠脉病变的25%(10/40,P<0.01);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早期NT-proBNP[(478+130)pg/ml、CTnI(0.91±0.24)ng/m1]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NTproBNP[(382+110)pg/ml、CTnI(0.51±0.1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NT-proBNP及CTnI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变化,并且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IKD患儿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7):530-533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实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诊断,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急性期患儿20例为急性期组、川崎病恢复期患儿20例为恢复期组,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NT-proBNP和CRP水平,再将川崎病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并比较其NT-proBNP、CRP水平。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急性期组又明显高于恢复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期组病变检测中发现,有病变患儿的WBC、PLT、CRP水平高于无病变患儿(P<0.05),但NT-proBNP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川崎病急性期组中的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实施NT-proBNP、CRP检测,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程度,可作为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指导,两者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对川崎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K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川崎病(KD)患儿48例,其中典型川崎病(KD组)28例,不完全川崎病(IKD组)20例,分别于急性期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NT-proBNP与TNF-α浓度,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另选取同期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各组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IKD组患儿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较K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KD组草莓舌、肢端改变发生率与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KD组、KD组患儿血NT-proBNp、TNF-α、CRP、ESR、WBC、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KD组患儿血NT-proBNP、TNF-α、CRP、ESR、WBC、ALT水平与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T-proBNP与TNF-α在不完全川崎病急性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联合测定外周血NT-proBNP、TNF-α浓度或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IKD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在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K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KD)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标准分为KD组(n=75)和IKD组(n=53)。根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I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n=29)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24)。检测每组NT-proBNP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PCT对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KD组与IKD组中血浆NT-proBNP、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损害组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明显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和PCT均是IKD和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I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和0.887。结论:IKD患儿NT-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10例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儿童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含量.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PA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AF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F含量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PAF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PAF可能参与了该病病理生理过程,与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不完全川崎病(KD)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探讨不完全KD早期诊断手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 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检测不完全KD组(n=20)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n=30)儿童比较.结果 不完全K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KD组治疗2周后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AD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D)组(P<0.05).结论 D-二聚体在不完全KD急性期即升高,可协助早期诊断;D-二聚体对不完全KD患儿CAD发生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的方法 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共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治疗后进入疾病恢复期患儿31例,同时选择同时期住院治疗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8.25±5.42)×109/L、C-反应蛋白(80.53±41.86)mg/L和血浆NT-proBNP水平(1370±152.00)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4.15)×109/L、(13.53±6.03)mg/L和(413±115.00)ng/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2周后31例患儿进入疾病恢复期,其中恢复期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7.53±6.25)×109/L、C-反应蛋白(70.52±35.63)mg/L和血浆NT-proBNP水平(1368±147.00)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9.53±2.93)×109/L、(8.53±2.76)mg/L和(501±102.00)ng/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呼吸道感染患儿相比,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较高,因此早期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值利于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实现早期诊断早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0例和川崎病患儿28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并检测2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均在治疗前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结论:VEGF可能参与不完全川崎病发病过程,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书琴  朱红枫  杜娟 《西部医学》2012,24(5):914-915,917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组为30例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CAL)组15例,冠脉正常(NCAL)组15例,分别收集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制备血清。对照组为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AL组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预测与早期诊断CAL的客观指标。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典型川崎病(KD)及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血清白介素23(IL-23)、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的KD患儿56例为病例组。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典型KD组(45例)和IKD组(11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异常分为超声心动图异常组(心超阳性组,11例)及超声心动图正常组(心超阴性组,45例)。同期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指标,检测血清IL-23、PA、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典型KD组与IKD组性别、年龄、总热程、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唇及口腔改变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手足硬肿发生率、指趾端脱皮发生率、肛周脱皮发生率、卡疤红发生率、IL-23、PA、ALB、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发生率、皮肤改变发生率、结膜充血发生率与I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缓解期,PA、ALB、TG、TC、LDL-C、HDL-C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病例组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A、ALB、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D患儿急性期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与心超阴性组性别、总热程、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年龄、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IL-23、PA、ALB、HDL-C、CRP水平与心超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PA水平与ALB、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ALB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TC水平与LDL-C、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HDL-C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3、PA、HDL-C水平变化可为早期诊断IKD提供有意义的实验室依据;IL-23、PA、HDL-C水平对预测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预测川崎病(KD)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196例,根据有无冠脉损伤分为KD冠脉损伤组和KD冠脉未损伤组;选择同期儿保中心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均升高(P<0.05),且KD冠脉损伤组均高于KD冠脉未损伤组(P<0.05);KD患儿血浆中PAMP水平与NT-proBN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比例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钠值和清蛋白呈负相关(P<0.05);血浆中NT-proBNP水平与WBC、NC、C-反应蛋白(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钠值和清蛋白呈负相关(P<0.05);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在预测冠脉损伤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93.65%.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浆PAMP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可作为冠脉受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9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T-proBNP和hsCRP,并同时检测29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P<0.01)及健康对照儿童。KD患儿NT-proBNP明显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但hsCRP水平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T-proBNP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KD早期诊断较好的血浆学指标,hsCRP不能作为KD早期诊断指标,但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40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16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PAF的含量.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AF含量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PAF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PAF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PAF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中HMGB1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HMGB1含量;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HMGB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KD急性期HMGB1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KD急性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恢复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KD组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血浆HMGB1含量变化与KD的病变及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治疗前(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对照组为16例体检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用超声心电图观察KD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的变化并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D41和CD61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KD的早期诊断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住院的291例3岁以下川崎病患儿,其中113例IKD患儿,179例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组动脉内径、Z值、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diastolic velocity,MDV)。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结果  (1)IKD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较CKD组严重(P < 0.05),且年龄越小,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2组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前降支PDV与M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冠脉内径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KD冠状动脉扩张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持续发热时间≥5 d(OR = 1.408,P = 0.006)、C反应蛋白水平≥0.8 ng/L(OR = 1.396,P = 0.003)、白细胞计数≥20×109/L(OR = 1.382,P = 0.002)、血清白蛋白≥135 g/L(OR = 1.867,P = 0.004)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导致病情延误,应当引起临床重视。Z值可以客观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且年龄越小,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冠脉病变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血脂代谢变化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将血脂作为川崎病后监测指标,尤其对冠脉病变组通过早期血脂干预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各20例,同时进行血脂6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于恢复期的1、3、6、12个月进行血脂和心脏彩超检查,两组冠脉和血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脉损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是与冠脉正常比较,冠脉病变组TG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L的升高水平、HDL-C的下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LDL-C的异常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趋势比较血脂代谢紊乱恢复正常水平冠脉正常组优于病变组.结论 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损害时血脂紊乱更为严重,因此对病变组尤其应注意血脂监测,可以考虑通过指导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临床早期干预来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治疗前(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对照组为16例体检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用超声心电图观察KD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的变化并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D41和CD61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达水平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组CD4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KD的早期诊断及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06-03~2006-11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0例设为川崎病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1次;同时抽取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1次.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TXB2的浓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并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XB2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增高(P<0.05);恢复期TXB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CAL)组TXB2的浓度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P<0.05);恢复期CAL和NCAL组比较TXB2的浓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活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TXB2水平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反应蛋白 1(thrombospondin 1,TSP 1)、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53例,按心脏超声检查显示的冠状动脉内径,分成冠状动脉损伤(CAL)组32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21例,均于急性期及恢复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SP 1、PAF含量。另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浆TSP 1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含量在川崎病组急性期、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CAL组PAF含量显著高于NCAL组(P<0.05)。 结论: 川畸病患儿血浆TSP 1和PAF含量与急性期炎症反应相关,PAF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早期损伤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