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膀胱冲洗是留置导尿患者预防泌尿系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使用,我科于2001年将一次性输液器用于膀胱冲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376例,随机分为冲洗组与非冲洗组,冲洗组随机选择不同冲洗液,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组之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冲洗第1、3、5、7、14天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冲洗液冲洗的患者之间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导尿管的捕入留置,使细菌容易附着在导尿管表面生长,造成了尿路感染,其原因是由于细菌入侵并粘附于尿道内路的表皮及导管表面,形成细菌性生物及导管包壳,此外,在插管时尿道黏膜受损伤,导管与尿道之间的空隙形成,均可使细菌逆行侵入造成感染机会.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留管时间的延长,发生感染机会明显增多.据统计,留置导尿管3天的男性病人约有1/3并发膀胱感染;留置导尿管6天以上的病人膀胱感染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5.
王蕾 《医疗装备》2021,(10):130-131
目的 分析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患者应用输液器冲洗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收治的102例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式冲洗膀胱,观察组应用输液器冲洗膀胱,比较两组冲洗效果、尿培养细菌检出率、冲洗液使用量、冲洗...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抽样监测从6个省11个厂家购回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等共计170件,分别作细菌内毒素试验、细菌培养、酸碱度、氯化物测定,结果表明:一次性输液器有不同程度细菌内毒素污染,通过使用中的质量控制,避免了临床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的管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临床使用的管理,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 方法加强采购、验收、储存、领用、发放、回收各环节的管理. 结果通过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形成了订货索证、进货验收、用前核对、用后消毒毁形、以旧换新的管理模式. 结论加强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临床使用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合格的一次性医用输液器进入临床后,对减少病人输液反应,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控制各种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近年来,有的医院使用了不合格的产品而导致的医疗缺陷甚至事故时有发生.为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我们在使用一次性医用输液器的过程中,严格加强了质量管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贾秀萍  李甜  莫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04-3705,3707
目的探讨使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实验组在膀胱再训练基础上采用1 d 1次的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建立膀胱冲洗日记,训练4周后统计训练成功病人膀胱训练的天数和人数以及每次膀胱冲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膀胱训练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在减少训练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0.05),但膀胱冲洗过程中,冲洗前、中、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的方法,效果优于以往的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给临床工作提供了方便,也减少了疾病的相互传播.但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要求临床科室和供应室经过两次浸泡消毒,导致消毒药械的消耗急剧增加,大量废弃的消毒残液的排出[1],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进行分类处理,对严重污染的进行浸泡消毒,减少了消毒药械的消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郭春梅 《医疗装备》2008,21(10):55-55
氧气持续吸入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基础操作之一。我们经常会看到吸氧病人在进餐时将吸氧管搭在氧流表上,有的甚至垂到地面上,这样的话就会有很多尘土落到吸氧管鼻塞处,病人饭后再将继续吸氧就会有很多细菌和粉尘吸入鼻腔内,很不卫生。经过实践,发现用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袋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检测结果表明,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输液器的产品合格率为59.3%。其中,一次性注射器合格率47.6%,一次性输液器合格率为66.7%;有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批准文号)合格率65.1%,无证产品合格率36.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u=1.94,0.025P<0.05)  相似文献   

14.
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无害化处理有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高压蒸汽灭菌毁形三种方法,均有弊端,但高压蒸汽灭菌毁形,更快捷、省力、适用。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简称注输器)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一次性使用注输器和重复使用注输器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当前一次性使用注输器的处理方法使消毒药剂的消耗急剧增加,浪费了大量的可更新资源,增加了污染和污染处理的负担。结论 对一次性使用注输器按污染程度实行分类处理,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废弃物资源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实效性,探讨苯扎氯铵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治疗需要长期留置导尿患者76例,按照膀胱冲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8例;A组患者采用0.0025%苯扎氯铵溶液进行膀胱冲洗,B组患者采用0.9%生理盐水溶液进行膀胱冲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第1周和第2周后A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5.79%和21.05%,明显低于B组的52.63%和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7±3.0)个/HP和(8.7±4.0)个/HP,均低于相应B组的(11.5±4.4)个/HP和(16.7±6.7)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段尿中总细菌数少于B组,其各类菌株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氯铵溶液膀胱冲洗在预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下尿路感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冲洗后细菌阳性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防止交叉感染工作已成为检测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为患者进行穿刺操作中要求一带、一洗手,即给每例患者操作完毕后必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进行会阴冲洗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会阴侧切术分娩的524例顺产产妇,观察组267例采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会阴护理,对照组257例采用传统会阴冲洗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及产褥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进行会阴冲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蕊  和惠卿 《医疗装备》2010,23(11):47-47
随着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应用,膀胱冲洗的方法在临床上也改用密闭式,即用输液器进行,但不论哪种导管均存在导尿管与输液器不配套,多次冲洗后造成冲洗液外渗,污染床单位,增加了护士更换床单位的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个可以防尿管漏液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