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X线平片、造影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腰部疾患之一.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到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燕春 《华夏医学》2014,(3):134-13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是腰椎间盘中的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处逸出,压迫到神经根所致,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1].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可纠正椎体间三维方向的病变,恢复脊椎生理弧度.非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三维牵引能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力,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相似文献   

3.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或扭转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以往命名很多,如椎间盘滑脱、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破裂、椎间盘损伤、髓核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现在比较公认、统一的命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目的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非手术疗法的原则以及具体治疗细节.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要方法,特别是中年人,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避免椎间盘摘除后,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并发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中保留黄韧带骨瓣替代髓核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后修整附带部分椎板的黄韧带植入椎间隙以恢复椎间隙高度。采用Nakai分级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0.5~2.5年,优良率为89.5%,术后复查X线评估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下降,腰椎稳定度良好。结论黄韧带骨瓣替代髓核组织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防止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减缓脊柱临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变性,含水量减少,椎间盘变薄,结构松弛,弹性降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髓核突出程度分成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及影像表现方式不一~([2])。据2015年国家卫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骨科疾病,该病多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促使骶核组织突出对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所致.具体而言,人体腰椎间盘包含纤维环、髓核等部分,一旦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纤维环将会在不良姿势、外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断裂,此时髓核组织可通过断裂的纤维环向后方椎管或周围组织突出,直接压迫患者...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男性,尤以L4-5和L5~S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只有约10%的病人需手术治疗。2006年8月-2007年10月笔者运用骨盆带牵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射频热凝靶点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髓核组织的回缩效应。方法:选择具有明确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在CT引导下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再用神经射频仪将温度升至90~93℃对靶点加热,且能够复制出疼痛来,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60 s。结果:平均横径减少0.19 cm,平均前后径减少0.26 cm。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可以达到椎间盘突出症之髓核即时回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腰腿痛或下肢有不明原因的不典型的麻痛症状时,均要考虑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或遭受外力引起椎间盘向后方(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导致放射性臀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者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名称方面,有髓核脱出、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等。能较全面地阐明其病理改变并为人们熟悉的名称还是椎间盘突出症。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里的水分逐渐减少,髓核因此变得越来越脆,质地不均匀,弹性也越来越差.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弹性也会变差,特别在椎体后方,其纤维比较薄,易发生纤维分离甚至撕裂.当纤维环撕裂时,髓核就会从撕裂的地方挤出来,突出到椎管里,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症状。但仅有髓核突出,如果不压迫脊髓或神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破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移动,对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症状.随着各种导引手段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经皮穿刺微创治疗已逐渐成为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3月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药物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经CT或MRI诊断明确的2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造影明确纤维环的破裂情况,将椎间盘突出症分成纤维环未破裂组和纤维环破裂组,其中未破裂组14例,破裂组250例,采用45μg/ml浓度的臭氧气体进行椎间盘内及盘外注射,观察有效率。结果264例343个椎间盘,其中纤维环未破裂组14例(16个盘),纤维环破裂组250例(327个盘),总有效率为82.95%,其中显效112例,有效107例,无效45例。未破裂组有效率42.85%,破裂组有效率85.2%。两组临床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6,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小平  江伟  曾强  赵勉 《四川医学》2003,24(4):344-345
目的 探讨CT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与APLD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49例经皮切吸术治疗的病例分为两组。A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于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内 2 2例 ;B组 :CT水平面图像 ,椎间盘突出角 <1 1 0° ,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在该节段椎间盘间隙高度之外 2 7例。结果  49例随访 1 6~ 35个月 ,平均 2 2 9个月。A组有效率 90 91 % ,B组有效率 59 2 6% (P <0 .0 5)。结论 通过对CT扫描水平面图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矢状面图像突出髓核中心位置的仔细分析能基本预测APLD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腰椎MRI和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FasL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和髓核组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对FasL-8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采用S-P法染色检测FasL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RI研究发现,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腰椎间盘退变的积分显著增高(P=0.003);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48),但CT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之间髓核细胞表达FasL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264);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FasL-844T/C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积分和椎间盘髓核组织FasL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背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物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病例报告]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除的突出物,根据术中所见分为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组和完整型腰椎间盘突出组,两组标本均行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7例标本可见边缘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生成,血管化;23例标本可见髓核面积减少,纤维环增厚,软骨基质增生.[讨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证者,手术摘除腰椎间盘突出物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岁。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检查,测出椎间盘髓核突出影的CT值。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的CT值。结果术前CT可以扫描到椎间盘突出影、神经根水肿及硬脊膜受压等表现。术后CT扫描对椎管内的软组织分辨率较差。术前椎管突出影CT值为43.70-66.70HU,术后椎管突出影CT值为24.70±5.35。术前及术后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0)。结论术后早期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软组织结果有局限性,但CT值测量对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椎管内软组织影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Sheng WB  Guo HL  Mai ED  Pu LT  Zhan YL  Jin GL  Deng Q  Zheng XF  Xun CH  Xu T  T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5):3198-3202
目的 探讨单纯纤维环破裂是否为导致腰腿痛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对3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MRI和CT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行电生理和腰椎间盘造影检查,诱发一致性疼痛反应并证实为纤维环破裂者,选择局限性开窗减压、髓核清理术.男15例,女19例,年龄32~72岁,平均45.6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25.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尺(VAS)评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跛行和根性损害.X线和CT扫描缺乏特征性.MRI T2WI相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呈低信号、"黑间盘"或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EMG提示神经根性损害27例,阳性率79.4%,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7例,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3例.椎间盘造影34例,38个椎间盘诱发并产生准确的疼痛复制,造影术后CT扫描示造影剂弥散于椎间盘内并通过纤维环裂隙进入椎管.术后随访6~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本组术前JOA评分为8.7分,术后为13.5分,恢复率为76.2%;其中优18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6分,术后2.8分,改善率82.5%.结论 单纯纤维环破裂所致神经根炎性损害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MRI和EMG对其诊断具有提示作用,腰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和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依据.局限性开窗减压,髓核清理术是治疗纤维环破裂所致神经根炎性损害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造影诊断及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髓核造影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及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微创治疗前首先进行髓核造影,根据髓核造影情况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32例患者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臭氧注射治疗;22例施行了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36例施行了臭氧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12例患者单纯施行臭氧注射).结果 所有10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髓核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其中显效率51.0%(52/102),有效率45.1%(46/102).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髓核造影对于明确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选择适当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强  黄民锋 《广西医学》2010,32(11):1334-133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RM形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MRM检查并观测其形态,分析形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M形态呈现多种表现,腹面缺损程度与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严重程度有关(P〈0.01),但充盈缺损程度与腰部疼痛程度无关(P〉0.05);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缺损程度与神经根疼痛程度有关(P〈0.05)。结论MRM较MRI或CT能更真实地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状态,与临床症状体征较一致,是CT或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