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内分泌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不均衡,长期无孕激素协同的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持续增生,从而导致异常出血,还有子宫内膜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申保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348-2349
阴道炎是最常见的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据报道其发病率可达30 %~50 %.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萎缩,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差而易受到损伤及感染.又因雌激素缺乏,阴道上皮细胞糖原消失,pH值上升而为细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阴道炎是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妇女绝经或长期闭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而致病菌入侵繁殖引起的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科疾病的临床实用价值,分析妇科疾病在妇女人群中的患病率和分布状况.方法 对1782例健康女性体检者进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妇科疾病与年龄分布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1782例妇女中患有妇科疾病者564例,总检出率为31.65%,其中子宫肌瘤67.38%(380/564),高发年龄段为40~59岁之间,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体检妇科疾病发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子宫肌瘤是妇科疾病的高发病,超声是目前妇科体检中最主要的方法.不同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妇女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雌、孕激素补充疗法可应用于有与性激素不足相关的仟何情况,本文将从妇科内分泌的角度订论正常妇女在卵巢功能衰退过程和衰退后即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的雌、孕激素补充疗法.性激素主要有三类: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生理情况下雌、孕激素主要来自卵巢,而雄激素约有50%来自肾上腺和周围组织内前体转化,随年龄增长,自25岁开始,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即呈线性下降,而在绝经后早期.卵巢问质产生的活性高的雄激素-睾酮反而增多.因此卵巢功能的衰退主要影响雌、孕激素的产生,年龄增长的因素主要影响雄激素.为此本文主要涉及雌、孕激素补充疗法中雌、孕激素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铁路地区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病特点,为铁路地区的妇女健康提供质量服务.方法 以铁路地区各单位在册的妇女人数为准,对普查妇女逐个询问病史填写卡片;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结果 普查结果显示在2519例患者中,生殖系统总患病率35.8%,其中生殖道感染是主要的妇科疾病.生殖道感染随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变化,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在≤50岁的患者中患病率较高,而在>50岁的患者中则患病率低,特别是慢性宫颈炎,≤30岁、30~40岁、40~50岁、>50岁的患病率分别为30.9%,29.8%,20.8%,0(P=0.001),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的总患病率为2.2%,构成比为6.2%,在对不同年龄段的普查对象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子宫肌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30岁、30~40岁、40~50岁、>50岁的患病率分别为0.6%,1.3%,4.2%,5.9%(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视妇科疾病的初级筛查,控制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生殖道感染,是铁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阴道炎(senele vaginitis)是自然绝经及卵巢去势妇女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阴道粘膜变薄,阴道内PH值增高,局部抵抗了下降所致.笔者于2006年以来,应用红霉素软膏、乙烯雌酚等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48例,现将临床治疗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妇女在60岁以后即进入老年期,在此期间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及雌激素水平低下,各器官组织逐渐出现衰退,常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等。都会影响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2002—2005年间在本院治疗老年妇科疾病病人进行分析,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做好其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9.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更年期功血的妇女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经血淋漓数月,伴贫血.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失去了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但并不排卵,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可以发生轻度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过长或腺瘤型增生过长现象.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0.
医院已婚女职工420例妇科体检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已婚女职工常见妇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0名医院已婚女职工采用宫颈刮片、宫颈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内诊、B超等检查。结果查出16种常见妇科疾病,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糜烂19.75%、附件炎7.62%、阴道炎4.52%、早期宫颈癌2例;宫颈糜烂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附件炎的发病率最高的是30~49岁,各年龄段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阴道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定期妇科普查可早期发现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并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8名已婚女性妇科常见病的主要病种,以期指导降低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提高治愈率,改善女性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在我单位妇科普查的3208名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常见疾病与年龄的关系。结果:3208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前四位分别为: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阴道炎和卵巢囊肿。不同年龄组的慢性宫颈炎和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CT结果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者占3.7%,5例癌前病变,经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降低女性妇科常见病患病率,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要尽量做到群防群治,努力开展女性妇科疾病的普及教育工作,改善女性工作和生活环境,以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金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8-9,11
目的对育龄期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1568例育龄期已婚妇女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568例育龄期已婚妇女中患妇科疾病的共1000例,占63.78%。其中≤30岁118例,≤11.8%,31~40岁500例,占50.0%.41~50岁382例,占38.2%。子宫肌瘤182例,占18.2%;乳腺疾病176例,占17.6%:阴道炎286例,占28.6%;卵巢肿瘤18例,占1.8%。不同年龄段各种疾病发病率均具有一定的高发率。结论开展有针对性地妇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与发展及生殖健康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全面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殖道感染率,促进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3.
王世继 《医学综述》2012,18(5):769-771
卵巢早衰是女性在初潮以后到40岁以前由于多因素参与导致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研究认为卵巢供血动脉的变化能较深入地反映卵巢功能的活动和病理现象。近年来,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卵巢动脉血流特征(血流速度、血管阻力等),早期诊断卵巢早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依据,成为超声及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袁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9):1253-1254
目的:分析妇科疾病普查结果,研究妇科病的分布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安县2014年7月—2015年6月4622例妇科病普查资料。结果妇科常见病发病率为11.79%,其中阴道炎为1.99%、宫颈炎为4.74%、子宫肌瘤为2.23%、卵巢囊肿为1.66%、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为1.17%。41岁~60岁、农民、小学及以下学历发病率最高。结论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定期普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更年期、农民、低学历等高危女性人群更应加大妇科保健宣传和普查力度。  相似文献   

15.
1477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布吉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妇科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为妇科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477例已婚女职工进行妇科、白带常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盆腔B超检查,分析1477例妇女妇科常见病检出情况、宫颈疾病分类、患病情况及不同年龄组妇女的宫颈糜烂情况。结果:1477例被检妇女中,影响女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宫颈疾病(57.21%)及阴道疾病(14.65%);宫颈疾病以宫颈轻度糜烂(21.19%)、肥大(18.48%)、纳氏囊肿(11.44%)为主;宫颈糜烂与生育高峰年龄段(20~39岁)有密切关系。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女病普查,系统、规范地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亦是妇女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雪侠 《吉林医学》2011,32(25):5271-5273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社区妇女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探讨主要病种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卡片内容,对来院就诊及本医院所管辖社区的被普查者逐个询问病史填写卡片、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个别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是否检查。结果:普查3 017例社区妇女,常见妇科病发病率前三位是:宫颈糜烂27.58%,子宫肌瘤7.49%,乳房肿块5.37%,宫颈癌1例。宫颈糜烂21~25岁患病率最高,为44.34%,56~60最低,为5.5%,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P<0.01)。子宫肌瘤21~25岁发病率为0.90%,41~45岁发病率14.29%,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绝经期51~55岁又下降到3.4%(P<0.01)。结论:调查发现目前西安社区妇女妇科疾病感染率仍较高,检查出的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妇女保健意识,加强妇科常见病的干预,早发现、早治疗,努力降低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是当前社区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变化趋势,以期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和中国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数据,采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和95%可信区间分析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卵巢癌的归因疾病负担,比较城市和农村卵巢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对比不同国别卵巢癌的疾病负担。结果:1990-2019年中国女性卵巢癌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长258.68%、262.05%、203.59%。从45岁以上年龄组开始,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最大的三个年龄段分别为≥60岁且≤64岁、≥65岁且≤69岁、≥70岁且≤74岁年龄组。2013-2019年中国城市卵巢癌年龄标化死亡率高于农村,从增幅看,农村标化死亡率增幅大于城市。从国别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卵巢癌疾病负担高于中国,而30年间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女性卵巢癌疾病负担仍不断增加,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应针对高危因素减少卵巢癌的发生,加强“三早”防治,以降低卵巢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李丽梅  魏丽江  张莉萍  林仲秋 《西部医学》2014,26(11):1475-1476
目的 了解基层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与疾病发展趋势,为开展妇科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昌黎县已婚妇女妇科病5000例普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检查,对妇科检查可疑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5000名受检者中查出患妇科病总人数3892例,患病率为81.50%.妇科常见病中慢性宫颈炎发病率居首位为2415例,患病率48.30%;其次为阴道炎2245例,患病率44.90%;子宫肌瘤188例,患病率3.76%;附件包块89例,患病率1.75%;盆腔积液80例,患病率1.58%;前庭大腺囊肿7例;宫颈癌前病变4例;确诊早期宫颈癌3例.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的发病与年龄有关,30~5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6.11%,30.43%,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子宫肌瘤25~30岁患病率为1.3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绝经后降至1.00%.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地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是实现妇科疾病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降低两率(患病率、死亡率)的关键,亦是妇女保健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产科常见病,给育龄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内异症恶变作为内异症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发病机制及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尚有待探讨。本文就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内异症与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与卵巢癌的相关性,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起源,内异症相关性卵巢癌的信号通路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内异症恶变。  相似文献   

20.
凌艳  欧可可  张仕珍 《循证医学》2014,14(4):224-228
目的通过妇科普查,了解已婚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致病因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中心进行妇科普查的4 14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逐个进行询问病史、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红外线乳腺检查、腹部B超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妇科疾病检出率为39.74%(1 648/4 147),前三位为慢性宫颈炎(15.84%,657/4 147)、阴道炎(11.21%,465/4 147)和乳腺增生(8.15%,338/4 147)。其中,流动人口受检人群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受检人群;30~39岁组受检者慢性宫颈炎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阴道炎好发于30~39岁组及≥40岁组妇女。〈30岁组与30~39岁组乳腺增生发病率高于≥40岁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出阳性病例189例,检出率为4.56%,70例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者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84.29%,59/70)。结论定期进行妇科普查和加强健康教育是疾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