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首例儿童脑死亡判定暨无偿器官捐献与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1月6~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脑死亡协作组及器官移植研究所在武汉市江夏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名专家协助下,完成我国首次儿童标准脑死亡判定及判定后自愿、无偿器官捐献儿童肾移植2例。2例手术同时进行,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自愿无偿器官捐献与脑死亡立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近年来,医学界、伦理学界、法学界以及大众传媒对我国脑死亡立法问题给予积极的关注。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都认为脑死亡立法势在必行,亦有少数人认为在中国脑死亡立法为时尚早,更多人则是持观望态度。在脑死亡立法时机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现象。这些分歧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便加深对脑死亡的理解,推动脑死亡立法的进程。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概念(例如植物状态、永久性植物状态、脑死亡等),以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例如脑死亡立法的意义、脑死亡立法的目的、脑死亡诊断的适用人群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阐述,从而使得很多人对脑死亡及其立法产生误解和恐惧。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证实,应用脑死亡捐献(DBD)供肾移植的疗效比活体供肾差。重视对在体和离体DBD供肾的保护,减轻其热缺血、冷灌注、冷储存和再灌注损伤,改善DBD供肾活力,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DBD供肾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 + 吗替麦考酚酯 + 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 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Ⅲ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的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有器官捐献意愿的105例患者的捐献失败及器官维护不力原因.结果 (1)61例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不能捐献,其中因维护不力在器官获取组织(OPO)到达前心跳停止38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未能捐献23例;(2)未达脑死亡标准24例,其中植物状态19例,高位截瘫并缺氧性脑病未达脑死亡标准2例,肌无力致严重呼吸衰竭3例;(3)其他原因20例,其中家中老人反对12例,要求有偿4例,家属要求捐献后与受者见面2例,百草枯中毒1例,中介介入1例.(4)61例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中,严重低血容量58例,严重内环境紊乱35例,应用大剂量升压药61例,无一例应用T4.结论 相关人员对脑死亡的判定和脑死亡后器官功能维护等知识的不足是最终捐献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脑死亡者捐献器官--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hen ZH  Qiu F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18-618
用脑死亡标准对我国现代医疗行为进行规范的进展极其缓慢。1986年在南京草拟了第一部成人脑死亡诊断标准,17年来并未将其正式用于临床,也未得到伦理学界和法律界的认可和支持。脑死亡相关知识成为医学教材和参考书中无关紧要或可有可无的内容。调查表明,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脑死亡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尚未通过脑死亡法的少数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肝脏移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为我国没有实行脑死亡法,供肝主要来源于心脏死亡的供体,造成供肝质量较差,导致我国肝脏移植后的疗效不如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脑死亡法必将大大促进我国肝脏移植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供体器官的稀缺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家庭访谈赢得器官捐献对于扩大供体器官来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务人员和移植协调员为器官捐献进行家庭访谈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娴熟的沟通技巧和卓越的交流能力。本综述主要内容有:进行家庭访谈的主要流程,家属拒绝捐献的原因和家庭访谈的交流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位全肝移植术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8月,为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实施了原位全肝移植术,其中6例为良性终末期肝病,3例为肝癌患者。前5例实施背驮式肝移植,后4例实施经典式非转流肝移植。结果1例病人存活3年以上,2例病人存活2年以上,1例病人存活1年以上,2例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手术后死亡病例中,1例术后1年9个月死于应用大剂量激素抗排斥反应所致的应激性溃疡大出血。2例巨大肝癌病人分别于术后27d死于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和术后56d死于脑出血。1例小肝癌病人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术后4个月死于脑出血。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2000年8~11月间,该院对2例Wilson病及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其中,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06+MMF+Pred”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2例移植肝脏术后迅速恢复功能;另1例于术后2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住肘移植(PBOLT)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凝血等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分析。方法:56例肝炳晚期行PBOLT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酸碱电解质、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无肝期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和心率(HR)增快,新肝期5min体循环阻力(SVR)和MAP下降,而HR进一步增快,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及新肝期出现明疑的低钙血症,新肿再灌注后救糖持续升高,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最著(P〈0.05)。结论:PBOLT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血糖的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原位心脏移植(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7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4月施行7例原位心脏移植,7例均为心肌病,其中5例为扩张型,2例为限制型,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4例、双腔静脉法3例,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67.4±22.1)min,术后定期行心内膜活检,使用四联免疫抑制剂。【结果】第1例存活5d,死于低心排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第4例存活18月,死于中一重度的急、慢性并存的排斥反应,余5例至今存活,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6年9个月、5年6个月、1年7个月、10个月、3个月。【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密切监测和处理排斥反应,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长期生存病例需特别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内蒙古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受体男性,54岁,体重58kg,身高175cm,B型血,病肝重1200g,因原发性肝癌行肝左叶切除术1次,肝动脉插管化疗(TACE)5次,再次复发。供体男性,26岁,体重65kg,身高170cm,O型血,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患,供肝重1200g,中度脂肪肝。结果:受体术后第1d因肝左动脉分支出血行肝左动脉分支结扎术,术后第1周肝功恢复正常,术后第50d死于肺部感染、肾功衰竭、肝功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的初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实施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发生心跳骤停1例,经抢救成功,并发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经介入治疗临床症状消失;7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1例受体为晚期肝癌,术后肺广泛转移,1例死于腹腔感染,MODS,出院的7例中6例已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出院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正在治疗。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移植时机过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背驮式供肝植入安全、简便;移植后受体的巨脾症,脾功能亢进可能恢复;拉米呋啶加小剂量HBIg、免疫抑制的个体化应用预防乙肝复发的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2例终末期扩张必心肌病原位心脏移植的诊断。方法:2例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各有特点。手术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供体系2例严重创伤的脑死亡病人。结果:2例存活1例,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右心衰竭及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右心转流可改善右心功能,克服肺动脉高压危象。将成人心脏移植于儿童心包腔内,术前应认真研究,细心准备,术后加强监护与处理,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脏移植1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手术成功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后来的97%,2周存活率由最初的0%提高到后来的9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择170对健康SD大鼠,体质量为260~280 g,供体为雌性(170只),受体为雄性(170只),供、受体体质量相差10 g,一般为供体体质量比受体体质量轻.改良前术式实施70只,改良后术式实施100只.结果 成功实施的170只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早期(术后12 h~术后3 d)死亡25只,早期死亡率为14.7%,其中改良前术式死亡18只,改良后术式死亡7只.早期死亡的原因分布为:腹腔出血8只(4.7%),肠梗阻4只(2.4%),气体栓塞3只(1.8%),肝功能不良3只(1.8%),气胸3只(1.8%),肺部感染2只(1.2%),复温过度2只(1.2%).结论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腹腔出血,其次为肝功能不良、气体栓塞、肠梗阻、气胸、肺部感染和复温过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