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洪武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05-1007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方法 将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F4含量的测定. 结果 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血浆PF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卒中的同加用亚低温治疗技术,并在治疗前几天,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权素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7-304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分出血组(n=25)和缺血组(n=15).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于入院时、治疗后14 d进行病灶范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病灶范围有显著差异(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明显(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保护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连续14日。比较两组GC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GCS评分逐渐升高,第3、7、14天各项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都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原发性脑干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 6例患者亚冬眠过程中症状的改善程度及预后 ,并评定疗效。结果  6例随访半年 ,治愈3例 ,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2例 ,死亡 1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颅内压、血糖、心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两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和物理以及药物降温治疗,观察治疗后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观察局部亚低温技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急症脑出血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诊断明确后,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代谢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立即给予电子冰帽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计算脑出血量、脑血肿周围水肿带的体积,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①治疗14 d局部亚低温组脑水肿的体积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②治疗14 d局部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组比较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②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少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孙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19-1221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中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将年龄、就诊时间、亚低温治疗、初诊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影响亚低温疗效的因素。结果检验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预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增大、就诊时间长、初诊GCS评分低为影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亚低温治疗[β=-0.753,P=0.012,OR值=0.523,95%CI=(0.356,0.866)]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世花 《中外医疗》2013,(18):37-38
目的探讨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8月—2012年4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护理,护理2周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护理可以促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术后1d、3d、5d、7d观察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后3~6个月根据评估法判断预后疗效。结果:亚低温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在术后第3~5天增加,第7天开始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含量,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各49例。常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天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总有效42例(85.7%),死亡7例(14.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严重颅脑外伤致高代谢状态中对氮平衡的影响。方法:2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冬眠疗法,22例单纯采用综合治疗者作对照组,测定其氮平衡。结果:治疗组负氮平衡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减轻了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的负氮平衡,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56例成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亚低温治疗。观察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扫描结果、恢复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颅内压的改变、脑水肿的CT改变、病死率变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恢复苏醒者21例,占75%,植物状态者3例,占10.8%,死亡4例,占14.2%;对照组:恢复苏醒者13例,占46.4%,植物状态者5例,占17.9%,死亡10例,占35.7%。结论亚低温疗法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率,降低其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亚低温组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1d,3d,部分患者5d和7d外周静脉采血标本,另以健康者20例作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SE和S-100含量分别为(13.87±2.57)mg/L和(0.34±0.12)μg/L,与正常组(6.51±2.31)mg/L和(0.17±0.07)μg/L相比明显增高,持续3~5d,伤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中含量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和NSE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它们的含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