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ERCP与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青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62-2363
目的:探讨超声与ERCP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的价值。方法:选取10例ERCP确诊为PSC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5例患者肝内散在片状强回声;7例胆总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0例胆囊壁增厚;6例胆系内胆汁淤积,肝大、脾大均为4例,此外,肝门淋巴结增大及腹水可为PSC的伴随表现。结论:PSC诊断中,超声及ERCP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亦称狭窄性胆管炎、闭塞性胆管炎或纤维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病,很可能与感染有关,特点是病程长、进展慢,主要表现为黄疸(系肝内外胆管慢性炎症和纤维化造成的梗阻所致),最后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昏迷死亡。一、病因目前有细菌、病毒、自家免疫和胆汁酸学说等,但至今尚无充分根据证明这些学说。有人推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原因尚不明确的胆道疾病。其主要病变在胆管粘膜下层,可发生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也可累及整个胆管,胆管呈弥漫性纤维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胆汁瘀滞,进而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无任何特异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黄疸及皮肤瘙痒,部分病人有右上腹隐痛或恶心呕吐、食少、发热等,后期可见肝脾肿大,临床上多通过ERCP或外科手术加以确诊。多年以来,以中药为主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诊断。方法:对15例黄疸病人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清,行ERCP检查。结果:ERCP表现为胆管变细,呈枯树枝、串珠样改变,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经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ERCP是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生活状态较好,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胆管癌全身转移,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护理工作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护理、糖皮质激素异常反应护理、病情监测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都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罗晓峰  李荣 《当代医学》2011,17(21):47-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手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纳差、皮肤瘙痒、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主要为ALP、GGT升高,所有患者中ALP、GGT均升高,其中ALP平均升高4倍,而GGT平均升高6倍。MRCP以及ERCP见胆管不均匀、肝外/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狭窄。肝穿病理见胆管周围纤维化改变、基底膜增厚改变。治疗以熊去氧胆酸为基础药物,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化验指标有所下降。伴有肝硬化、腹水的2例患者疗效不佳,自动出院。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起病隐匿,而尽早诊断、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是影响预后与控制病例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生活状态较好,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胆管癌全身转移,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护理工作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护理、糖皮质激素异常反应护理、病情监测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都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少见的、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被误诊为其他肝胆疾病。本院2009年8月收治1例,现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3月"门诊入院。患者3个月前逐渐出现尿色深,皮肤发黄,无明显其他不适;2个月前到我院内科,住院检查并行保肝治疗,化验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9 U/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临床上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共收治胆道疾病患者766例,确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7例(0.9%),均以不同方式行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14.2%);良好4例(57.1%);改善2例(28.5%)。结论: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则应早期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可有效控制感染、保护肝脏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报导该院自1986~1995年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4岁。从出现症状至确诊平均病程2年,阻塞性黄疸是该组病人的突出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直接胆道造影,如胆管纤细,枯树枝状,串珠状,剪枝状或跳跃节段状,水中胆道病理检查可以与胆管癌鉴别。硬化性胆管炎应该早期治疗,主要手术方式是胆管空肠Rouxy吻合加肝内胆管U管引流,胆管的支撑管应停留1年以上。本病最终会引起胆汁性肝硬化,终末期可选择肝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 )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72例老年AOSC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内镜组( n=36)和开腹组( n=36)。内镜组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鼻胆管引流术( ENBD)或胆管下内支撑引流术( ERBD)治疗,开腹组予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内镜组总治愈率显著优于开腹组(100%vs 6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2.8%vs 22.2%)(P<0.05);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一周,内镜组患者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镜介入治疗老年AOS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手术治疗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肠炎鼠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对人工肠炎的大鼠直肠灌注大肠杆菌趋化性多肽(cp-fMLT),以造成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动物模型。4d后对肝组织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大鼠肝动、静脉及胆管有明显的炎症表现,肝细胞出现坏死;浸润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且多集中于小胆管周围,可与胆管的上皮细胞结合,少数胆管上皮细胞萎缩或崩解。结论:cp-fMLT可通过细胞介导机理诱导产生小胆管炎,在小胆管PS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8例有严重并发闰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进行急诊内镜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和(或)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有取石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8例患者经急诊内镜治疗,完成治疗17例,成功率94.4%。取石成功14例(82.4%),单纯鼻胆管引流2例,胆总管塑料支架置入2例。产生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1例(5.9%),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88%。结论:急诊内镜治疗存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存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及中药对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对照组仅进行内镜治疗,中药组行内镜及中药治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对照组<中药组;丙二醛:对照组>中药组。结论:内镜配合中药治疗梗阻性胆管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直肠类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用ESD方法治疗的直肠类癌经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8例直肠类癌,直径大小约0.51.2 cm,超声内镜(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低回声病变,固有肌层无累及。8例患者全腹部及胸部CT检查无转移,均行ESD完整剥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类癌,切缘及基底阴性。术后随访161.2 cm,超声内镜(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低回声病变,固有肌层无累及。8例患者全腹部及胸部CT检查无转移,均行ESD完整剥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类癌,切缘及基底阴性。术后随访1627月,未见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结论:ESD是治疗无固有肌层浸润及转移的直肠类癌的有效方法,EUS有助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浸润深度判断,术前活检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以期提供最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PBC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文献,提取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效应量并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BC组冠脉事件风险显著增高(RR=1.56;P=0.0002),脑血管事件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P=0.94);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PBC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RR=0.63,P=0.03),而卒中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P=0.40)。结论 PBC人群有可能并发更高的冠心病风险,而发生早期脑血管事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颈动脉狭窄等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胆管炎(AC)102例的诊治情况。其中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72例。结果本组81例治愈,1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9例死亡。结论急性胆管炎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胆道疾病,病死率较高,及时正确的处理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田树龙 《黑龙江医学》2012,36(7):510-5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患者术后并发肺感染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对31例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1例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患者中,发生肺感染7例,感染率22.6%。经过治疗,肺感染治愈6例,治愈率85.7%。结论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术后,胃肠减压、吸痰、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肺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2006年5月~2009年10月对28例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在先期预置鼻胆外引流管后,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在先期预置鼻胆外引流管下,择期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无胆汁渗漏、腹腔感染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ENBD很大程度地拓展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用范围,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是胆总管一期缝合值得推荐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胥莹  郭涛  杨晋辉  程宇  刘桂兰  李瑜华 《西部医学》2011,23(10):1885-1887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SC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影像学、病理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好发于中青年,临床特点主要为黄疸、皮肤瘙痒、疼痛、乏力、消瘦。病程2月~20年。生化和免疫检查有γ-GT、AKP、IgG、γ-球蛋白的异常升高。自身抗体抗ANA10%、抗SMA20%,伴发溃疡性结肠炎1例。20例经MPCP和(或)ERCP检查示胆管狭窄、变细、有不规则扩张,个别是"串珠样"改变,肝组织学以胆管壁增厚,周围纤维化改变为主,少数(10%)有典型的"洋葱皮"样纤维化改变。结论 PSC常有胆汁淤积表现,肝功能异常,以γ-GT、AKP和TBIL升高为主,无特异性免疫指标,明确诊断还需行ER-CP/MRCP或病理检查。内科治疗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外科引流仅有短期疗效,肝移植仍是最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