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杰  邓远忠  苟欣 《重庆医学》2011,40(33):3363-336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肋间通道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由同一主刀手术医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治疗3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7例(38%)患者采用11~12肋间通道,193例(62%)患者采用12肋缘下通道,建立F 18~22肾造瘘通道。术前通过泌尿系CT三维重建或静脉尿路造影(IVP)联合双肾CT平扫检查。对患者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肋间通道与肋下通道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15±2.13)d、(8.36±2.03)d;肋间通道结石清除率为78%(91/117),肋下通道结石清除率为72%(138/193),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223);肋下通道组有4例患者术后出血行输血治疗,2例患者行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的11肋间经皮肾微造瘘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收治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体位将其分为斜仰卧位组(n=28)与俯卧位组(n=3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高危事件发生,但斜仰卧位组患者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俯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斜仰卧位更利于书中麻醉检测,有助于结石的顺利排除,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54例,接受标准通道(24 F)PCNL;B组46例,接受微通道(16 F)PCN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肾功能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94.21±25.62)min少于B组(119.72±29.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中术后输血率(20.37%)高于B组(2.17%)(P<0.01);两组泌尿系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结石清除率(90.74%)高于B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通道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耗时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势;而微通道PCNL则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标准通道PCNL和微通道PCNL对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2-10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B超定位下引导穿刺造瘘,建立F16经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80例。结果:手术时间60~200分钟,平均100分钟。结石清除率为87.8%(158/180),22例有结合残余,18例行二期碎石术,4例行ESW治疗。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继发性出血。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B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标准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 35例)和标准通道PCNL(43例)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4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一期结石清除率mPCNL组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CNL组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有1例,标准通道PCNL组无输血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邻近脏器损伤,mPCNL组有1例经第11肋间穿刺肾上盏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标准通道PCNL组出现腹腔积液2例,经抽液、利尿后痊愈.mPCNL组术后体温>38.5℃1例.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与标准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第4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清石效率高,较mPCNL钬激光碎石明显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微通道(F14~F16)和小通道(F18~F20)的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对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42例肾结石患者随机选择建立微通道(64例)和小通道(78例),均在X线定位下应用输尿管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通道治疗单纯性肾结石的手术时间为(78.3±15.6)min明显短于微通道组的(91.2±18.2)min(P<0.01);小通道组对单纯性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90.6%,稍高于微通道组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小通道组和微通道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时间分别为(115.3±20.1)rain和(130.7±28.7)min(P<0.01);2组对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6.1%和51.7%(P<0.05).结论:小通道PCNL术治疗肾结石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治疗39例43侧上尿路结石患儿。输尿管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46F输尿管导管,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皮肾通道,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复查x线片或B型超声评价结石排出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处理结石。手术时间506F输尿管导管,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皮肾通道,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复查x线片或B型超声评价结石排出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处理结石。手术时间50143(82.0±9.0)min,结石清除率90.7%(39/43)。术中无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7例术后随访3143(82.0±9.0)min,结石清除率90.7%(39/43)。术中无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7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患儿肾积水均未加重,肾功能较术前改善,亦没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刘海广 《微创医学》2014,(1):104-105,98
目的对比输尿管镜、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A组和B组),A组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B组接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 A组经一期手术后结石清除率为63.7%,经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4.7%;B组患者接受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4.4%,接受二期手术结石总清除率为96.6%。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稍优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结石体积、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与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38例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患儿在我科行徼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儿均取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建立工作通道,用钬激光碎石.结果:38例均一期成功建立工作通道,均为单通道,33例取净结石,结石清除率约为86.84%,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所有患儿均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徼创经皮肾镜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取石术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风险.方法共141例患者,输尿管镜取石术72例,MPCNL69例.对手术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输尿管镜取石组手术成功率99%,MPCNL组100%;输尿管镜检取石组一期结石清除率61%,MPCNL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取石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MPCNL组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7±4.0)d,MPCNL组(11±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取石组平均住院费用(6 558±860)元,MPCNL组(11 230±2 0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短的住院时间及更少的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PCN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安庆市石化医院收治的6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30例采用sPCNL治疗,32例采用mPCNL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并发症发生率、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概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sPCNL组手术时间(113.2±49.8)min,mPCNL组手术时间(108.2±4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CNL、mPCNL两组总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7%(26/30)、87.5%(2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2.15±1.10)、(1.20±1.2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16.7%(5/30)、15.6%(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概率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3.3%(1/30)、3.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sPCNL、mPCNL两组分别为(10.3±0.9)、(9.2±0.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CNL与mPCNL均为上尿路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mPCNL创伤更小,出血量少,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建立F24通道与F16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对肾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 ?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0例,按通道口径大小分为F24通道组43例与 F16通道组37例,F24通道组予以球囊扩张法建立F24通道,F16通道组予以筋膜扩张法建立F16通道,比较两组患者 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F16通道组比较,F24通道组术中肾盂内压、术中出血 量、术中输血率、一期结石清除率明显更低,手术时冋明显更短(P<0.05);F24通道组术后肾盂内压、术后输血率明显 更低,碎石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术后,两组HR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MAP显著升高(P<0. 05), 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d,两组PCT、CRP、MCP L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 05) .TFF1水平显 著降低(P<0. 05)?术后3d,两组PCT、CRP、MCP 1、HMGB1水平较术后Id显著降低(P<0. 05) ,TFF1水平显著升高 (P<0. 05),术后3d,F24通道组PCT、CRP、MCP 1、HMGB1水平显著低于F16通道组(P<0. 05) ,TFF1水平显著高于 F16通道组(P<0. 05);F24通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6.51%:显著低于F16通道组的89.19%.(P<0. 05).结论 与建立 F16通道PCNL治疗比较,建立F24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更好,生化水平指标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经皮肾穿刺建立F16-20通道、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糖尿病患者中1例因穿刺后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夹闭后观察均无明显出血,1周后碎石取石成功;2例患者术中穿刺后流出浑浊尿液,肾造瘘引流2周后碎石取石成功;1例术后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痊愈;其他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顺利碎石取石.3例手术当天发热超过38.5℃,无胸膜损伤、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性大出血、造瘘管滑脱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监测肾盂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PCNL患者行动态肾盂压测定,其中20例行F16通道PCNL,12例行F24标准通道PCNL。统计术后发热率、血白细胞的升高值。结果术中检测两组平均肾盂压分别为(17.28±1.36)mm Hg、(5.76±0.68)mm Hg。F16通道组肾盂高压发生率、血白细升高值、发热率明显高于F24通道组(P<0.05)。结论标准通道PCNL能明显降低肾盂压,动态检测肾盂压变化,调整工作通道能获得平稳的临床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经过对比输尿管软镜和微通道的经皮肾镜(mini-PCNL)治疗小于20mm肾结石病人手术效果,探讨对该类患者合适术式选择。收集122例小于20mm肾结石病人,其中75例行输尿管软镜术,47例行mini-PCNL术。两组病人术后1周内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变化,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尿管软镜术病人会感觉更舒服,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李世锋 《中外医疗》2014,(20):26-27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肾镜微造瘘通道来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70例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经皮肾取石术和微造瘘取石术,然后观察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手术治疗以后,该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结石的清除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明显少于观察组患者,二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结石患者,运用经皮肾取石术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进行治疗,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并发症较经皮肾取石术高,在临床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将我院碎石中心收治96例行碎石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标准通道组38例)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微创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碎石率和出血率。结果标准通道组与微创组结石有效清除率分别为89.5%(34/38)、70.7%(41/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为12.1%(7/58),低于标准通道组的29.0%(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通道组及微创组术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1.7±24.3)、(125.3±31.8)mL,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两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点,前者碎石有效率较高,但术后出血率及平均出血量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碎石系统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Cyberwar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术治疗,并对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122例均成功建立F24皮肾通道并Ⅰ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70.1±16.2)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70.0±9.8)mL;102例结石一次性完全取净,清石率83.6%;残留结石20例,其中泥沙样结石12例,残余小结石4例,残留输尿管内小结石3例,1例残余结石较大(直径>2 cm),需Ⅱ期手术。1例术后3 d出现肾出血,术后7 d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治愈。住院时间9~15 d,平均(13.5±3.5)d;全部病例随访1~6个月,无死亡病例及感染性休克,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无尿瘘及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治疗复杂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