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慧 《中外医疗》2013,32(6):187+189-187,189
目的探讨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17例小肾细胞癌患者资料,所选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33~77岁,平均年龄(42±4.12)岁。结果所选患者中,CT扫描发现有7例患者小肾癌内可明显地见到略低密度区,1例呈点状钙化状。经增强扫描,15例患者中有12例的动脉期显著性地均匀或呈现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中仅发现2例假包膜,这对后续的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后续的手术病理证实,有15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而有2例患者被证实为颗粒细胞癌。结论多期扫描能够大大提升小肾细胞癌早期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帮助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假包膜的发现对临床手术具有较大的帮助,应努力提高患者假包膜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学特点,将其术前CT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平扫显示病灶密度不均匀,呈等、低或高密度影.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交界期时的病灶轮廓最清晰,且与周围实质的对比度最佳.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含丰富血窦,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钙化、囊性变.9例肿瘤出现假包膜.结论 螺旋CT是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明确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对于判断预后和测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CT征象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测量肿块平扫CT值和增强扫描三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最大CT值,计算皮髓期与实质期(△P1)、皮髓期与排泄期(△P2)、实质期与排泄期(△P3)的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T,B超和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B超征象与大体病理对比,结果:CT密度改变及B超的回声反射与大体病理特征一致,结论:肾脏软组织肿块及囊蛮CT,B超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特点,而囊变又是恶性肿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肾细胞癌边缘部CT征象与病理对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临床资料完整,对其术前边缘部CT征象特点以及与术后病理之间的对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按照肿瘤边缘形态进行分类:27例边缘清楚无分叶;13例边缘清楚有分叶;10例边缘不清;假包膜划分为:包膜完整147例;包膜不完整104例,无包膜49例。结论:肾细胞癌边缘部CT征象类型、分叶情况、清楚与否,与术后病理包膜情况、恶性程度和分级之间的存在一定联系,可以为预后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对其CT检查的过程与结果 进行回顾,总结此疾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35例患者中,45.7%为透明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少数患者可见坏死区、出血性病灶;34.3%为乳头状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14.3%为嫌色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不均匀强化;5.7%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主要CT表现是局部有壁结节出现、强化明显.结论 CT在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囊性肾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够明显,对于此病的具体分型,需依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是一种少见的肾癌亚型,预后较好,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国内对其影像表现报道较少,笔者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0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2004年WHO公布了新的肾细胞癌组织学分型法,即将肾细胞癌分为10个亚型,其中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肾癌的10.0%~18.5%。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相对于其他类型肾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笔者选取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病理机制。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41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1例均为单发,其中右肾l3例,左肾28例。CT平扫:18例(43.9%)表现低密度,20例(48.8%)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3例(7.3%)表现为稍高密度;38例(92.7%)可见囊变坏死区,23例(56.1%)可见假包膜,5例(12.2%)出现斑点状、颗粒状钙化;CT增强扫描:38例(92.7%)肿瘤实性部分皮髓质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明显减弱,排泄期强化程度进一步下降,呈典型“快进快退”强化模式;3例(7.3%)肿瘤轻中度强化、延迟强化。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具有典型的CT表现,且这些表现可从病理学角度进行解释,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肾癌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盈中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45-1446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20例平均年龄55.4岁,男性78例,女性42例。体检或因其他部位不适在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者74例(61.7%),无痛性血尿26例(21.7%),腰背部疼痛19例(15.8%),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经B超、CT检查发现1例。临床分期为T1N0M074例,T2N0M038例,T3期以上8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19例。术后接受α-干扰素和白介素-2治疗36例。随访79例,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手术、放疗、化疗的补充,生物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renalcel1carcifloma,PRCC)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一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分析其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右肾7例、左肾5例,病灶直径2.8~11.2cm,平均5.2cm。10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3例可见分叶。9例出现不同程度袭变,4例可见不规则钙化,2例瘤内可见出血,2例并发肾结石。平扫病灶CT值10~35HU,增强扫描肾皮质期CT值40~70HU,皮髓质期CT值45—80HU,延迟期CT值30—7OHU,排泄期2例可见肾盂内出现充盈缺损。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通过CT增强四期扫描,可比较准确的对其进行术前诊断,为肿瘤分期的重要参考,也为确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不同CT影像学征象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征象,进行T分期,并分析不同CT征象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利用CT征象进行T分期区别主要在T3a期,T3a期分为T3a-CT(10例)和T3a-仅病理(6例),T3a-仅病理CT分期可分为T1期2例,T2期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是否侵及肾被膜外、是否侵及肾窦集合系统、是否侵及肾静脉及分支、是否侵及下腔静脉、有无广泛性坏死、是否存在囊性改变、瘤周是否受侵、瘤周是否存在新生血管与5年生存率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7cm、肿瘤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受侵、下腔静脉受侵、肿瘤无囊变、瘤周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瘤患者肿瘤大于7cm、肿瘤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受侵、下腔静脉受侵、肿瘤无囊变、瘤周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周围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形成可降低患者5年生存率,而肿瘤囊变可作为预测术后康复情况较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T肾癌分期和INSS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对影响CT对肾癌分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影响肾癌分期的因素。方法:运用CT和手术病理及细胞学检查(INSS分期)对1993年9月-2002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肾癌患者进行分期。回顾性地分析本实验组的术前CT资料,探讨CT对肾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本组CT对肾癌的准确率为91.5%。按Robson分期标准,CT对肾癌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I期:87.5%,II期:76.5%,Ⅲa期:75%,Ⅲb期:62.5%,Ⅲc期:70.%,Ⅳa期:75.0%,Ⅳb期:100.0%。分期错误率为18.7%。结论:CT可作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冬  张征宇  葛京平  何昊玮 《医学综述》2013,19(11):2071-207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9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天数、术后恢复正常活动天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感觉敏感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4例,切口侧下腹部皮肤敏感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局限性肾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主要特点为: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MVD及VEGF表达与肾癌分期、肿瘤强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密度、最大径及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无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较好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推断PRCC中MVD、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无创地从分子水平判断P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