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胆道扩张病人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1986年10月至1999年4月通过B超、CT、PTC等检出的16例无黄疸胆道梗阻性扩张的壶腹周围癌病人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切除率87.50%(14/16),5年生存率43.75%(7/16),3年生存率62.50%(10/16)。结论 壶腹周围癌病人胆道系统扩张在黄胆出现之前,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食欲不振等症 状在黄疸前1-3个月即可出现。对于出现上述症状,年龄超过40岁,B超、CT、PTC、ERCP发现胆道扩张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壶腹周围癌的可能,应及早手术探查,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者收治B超发现的胆道扩张8例,分别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CT、内镜等检查,发现其为无黄疸性早期壶腹周围癌。术前有3例内镜活检证实。8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胰腺癌1例,壶腹癌6例,乳头部绒毛腺管腺瘤Ⅱ-Ⅲ级1例,配合其他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组8例中1例胰腺癌病人生存9年死亡,余均仍存活,3年以下4例,3-5年1例,5年以上2例。本组病人早期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和发热,或上腹痛合并发热  相似文献   

3.
ERCP对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ERCP对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l例典型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ERCP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壶腹周围癌,90.5%的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的时间早于黄疸l~2个月,壶腹周围癌的ERCP直接、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明显。结论 重视壶腹周围癌早期非特异性症状,若B超发现阳性征象,应及时、合理地应用ERCP检查,同时结合CT、MRCP等其他影像学方法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癌栓引起的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癌栓引起的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陈剑秋朱春山李庆瑞秦书铭沈洪汪立今刘铁丁守成魏云志例1男,49岁。肝区隐痛、乏力3个月,继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发冷发热伴黄疸1个月入院。B超:肝右叶有直径7cm不均质回声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有密集光团。H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2年11月收治的19例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9例,手术治疗18例,切除12例,切除率为66.7%(12/18)。病死率为5.3%(1/19)。全组病人经BUS检查,其阳性率为91.7%(22/24),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57.9%(11/19)。CT检查15例,阳性发现率为86.7%(13/15),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73.3%(11/15)。当BUS,CT,ERCP等影像学联合检查时:阳性率达100%,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率为94.7%(18/19)。这些阳性发现主要包括胆胰管的扩张以及发现壶腹周围的占位性病变等。结论:壶腹周围癌在黄疸前期是有其临床特点和(或)影像学异常改变的,临床医生应针对可疑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才可以减少误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9例高龄患者因壶腹周围癌所引发病理性胆肠内瘘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临床资料:其中4例胰头癌患者、4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及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均具有以下特点:(1)上述病例均为高龄,入院前均有长期反复的胆囊炎病史、一过性黄疸病史;(2)上述病例入院时主要以进行性消廋、营养不良及长期反复的右上腹隐痛为主要的临床特点;(3)影像学诊断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胆囊内、胆总管内部分CT值呈负值改变,有积气征;(4) 无阻塞性黄疸常见的临床表现。结果: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均证实患者临床诊断:壶腹周围部肿瘤伴胆肠内漏。结论:对在临床上有反复发作的高龄慢性胆囊炎并伴有进行性消廋,无明显阻塞性黄疸的表现者及影像学诊断提示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者,临床上应高度怀疑有胆、肠内漏的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我科 1998~ 2 0 0 0年共收治 18例壶腹周围癌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胰管扩张在壶腹周围癌诊断方面可提示病灶部位 ,给胰头癌和部分壶腹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18例 ,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5 5岁。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13例 ,B超及CT检查显示 ,13例胆总管均明显扩张 ,直径 >1.0cm ;12例主胰管扩张 ,直径≥ 0 .4cm ,1例胰管不扩张 (胆总管下端癌 ) ;11例为胰头癌 ,2例为壶腹癌。13例均行剖腹探查 ,仅 1例胆总管下端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 ,其余无法切除 ,仅行减黄手术。以上腹饱胀不适 ,…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93-1998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岁。临床表现:本组病史2个月~10年,6例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不适,发热2例(37.6℃、38℃),黄疸1例,右上腹触痛4例,胆囊肿大2例。B超检查:本组6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1例提示胆囊内实性占位?1例提示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提示胆囊多发性结石,1例提示胆囊结石、胆囊腺瘤。手术所见:1例胆囊呈结节状、质硬与肝组织融合、侵犯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黄疸型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无黄疸型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37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手术平均4个月,31例有上腹部隐痛不适症状,B超或CT发现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17例,胰管扩张22例,胰头肿块影25例,胰头增大4例,CA19-9明显升高27例.结论 腹痛是壶腹部周围癌另一重要特征.对可疑壶腹周围病变的患者尽快行相应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不能切除的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中的高龄、体弱、危重患者施行胆道外引流加胃造瘘术,术后将两管体外连接。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6d黄疸消退,胆管炎病情很快得以控制。随访16例,时间为4个月至24个月,最长存活2年。提示对不能切除的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中的危重患者采用胆道外引流加胃造瘘术对于缓解黄疸和胆管炎症状是有效的,同时避免了胆汁长期丢失的后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无黄疸表现的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23例有长期上腹部隐痛不适,7例合并上腹部饱胀,5例为胆道术后T管不能拔除,2例合并胆管炎.肿瘤指标未超过正常值三倍.MRCP提示胆胰管扩张的有21例,ERCP提示肿瘤有22例.结论 壶腹周围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胆胰管扩张是其一个影像学特征,ERCP可提高早期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其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乏特氏壶腹癌通常临床表现的首要症状为无痛性渐进梗阻型黄疸。Barton报道发病首先表现为黄疸者占75%,约20%的病人同时并有胆道结石。少数病人以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为首要症状,此时常被误诊。我院从1975年10月至1986年12月共收治乏特氏壶腹癌38例,其中2例起病为急性胆管炎行急诊手术取石引流,尔后半年左右再次胆道手术证实为乏特氏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道姑息性内引流术。例1.男,66岁。于1983年2月24日,以腹痛、发冷、高热40℃,黄疸入院。B超检查胆囊内有结石,ERCP检查主胰管粗,迂曲,胰管近端狭窄,胆道未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壶腹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 对32例壶腹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32例中术前因胆道梗阻合并感染行胆囊造瘘引流10例;术中胆囊造瘘引流16例,T管引流4例。多孔硅胶管插入胰管5cm支撑,另一端置空肠引流32例。与同期内未行手术治疗者19例对比。结果 术后胆瘘1例,胰瘘1例,无手术死亡者,全组平均随访5年,1、3、5年生存者分别为31例、17例、11例,5年生存率为3  相似文献   

14.
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壶腹周围癌16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2例,全胰切除术互例,总切除率为37.5%,切除率最高者为Vater氏壶腹癌和十二指肠降部癌,分别为88.0%和85.0%,而胰头癌切除率仅为14.9%。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占11.9%。手术死亡9例,死亡率为为5.4%。全部获得随诊,切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和12.4%。未切除组均行胆肠内引流术,平均生存时间为5.2月。强调提高壶腹周围癌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壶腹周围诊断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185例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11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1例、Vater壶腹癌13例、胆总管下段癌12例)的临床特点和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T诊断胰头癌的准确率为90.9%;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确诊率为100%;ERCP和MRCP对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检查。78%的病人上腹饱胀/隐痛出现时间早于黄疸1-3月。血清CA19-9值在3/4以上的胰头癌、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病人超过正常值。结论:凡有中上腹部饱胀、隐痛、血清CA19-9值升高、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的病人应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胰头部有肿块,宜行CT检查。如未发现肿块,则行ERCP。凡ERCP检查时观察到有肿瘤征象的病人,不宜作胰胆管造影而仅作活检。MRCP可用于胰胆管造影失败的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超声内镜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半月余于2000年11月28日入院.经CT,MRCP,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经约2.0cm,提示Vater壶腹新生物.诊断:壶腹癌.经术前准备后于2000年12月4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脏肿胀淤胆,胆囊扩张,术中探查发现胆总管下段近胰头处可扪及约1cm×1cm×1cm结节,质硬,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胆道远端完全梗阻,胆总管下段未探及结石,不能排除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粘膜下异位胰腺组织.舷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来,我们诊治了3例肿瘤直径不足1cm的小胰头癌,现将初步经验报道如下。例1.男性,51岁。上腹隐痛伴体重下降一个月,黄疸1周而入院。体检:巩膜和皮肤轻度黄染,肝下界在肋缘下3cm,右上腹可触及肿大胆囊。化验:肝功能正常,血清胆红质66.69μmol/L(3.9mg%),碱性磷酸酶701u。B超和CT检查:肝内胆管和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胆囊内和胆总管下段各见一个结石阴影,胰头轻度增大,未见明显肿瘤。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壶腹粘膜正常,胆总管扩张,下段内可见一结石阴影,胰腺内胆总管轻度狭窄,胰管正常。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胆总管下段可见一个结石阴影,胰腺内胆总管轻度狭窄。在PTC引导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胰头和乏特氏壶腹癌的早期症状特点。胰头癌主要表现为胆道内压增高引起胆管扩张症状,如上腹饱胀,餐后加重,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后期才出现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而乏特氏壶腹癌则由于癌肿在腔内生长,容易发生胆道梗阻,导致早期出现黄疸,或伴胃肠道出血、贫血等征象。并借助新技术,如B超、CT、PTC、ERCP、血管造影、免疫学等检查可早期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的降低。作者于1979~1990年对55例因肿瘤不能切除而作胰腺胆道手术的病人,进行再次手术探查。其中38例是胰腺癌,17例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指壶腹部、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肿瘤。55%的病例是近三年的病人。原手术包括胆管旁路(43%)、胆囊切除术(29%)、胆道及胃转流(15%)、胃十二指肠手术(11%)及胰腺活检(2%)。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胰腺癌平均1~2个月,壶腹周围癌平均2~4个  相似文献   

20.
伴胆道癌栓及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1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介绍达过去7年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胆管内癌栓及胆囊内癌栓及致梗阻性黄疸者10例,该类型肝癌诊断困难,尤其肝脏无肿块者常被误诊成胆管癌,壶腹周围癌或胆石病,本文讨论了该型肝癌的发生率,发生机制,诊断难度与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问题,该型肝癌预后差,但姑息性手术,摘除胆管内癌栓,疏通胆道,减轻黄疸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