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患者男,43岁。自幼发现右腮腺区肿物,未曾诊治,近日自觉该肿物增大伴疼痛遂来院就诊。查体:右腮腺区触及大小约3.5cm×7.0cm的肿块,质软,活动,界尚清,轻微压痛,面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腮腺厚约1.0cm,右侧腮腺增大,可见大小约4.0cm×5.0cm×7.0cm的囊性无回声区被多个条索样强回声分隔,呈蜂窝状,后方回声略增强(图1),较大一个无回声区大小约2.0cm×1.4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条索样分隔可测及点条样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侧腮腺淋巴管瘤。术中所见:肿块大小约4.0cm×8.0cm,质软,血管丰富,肿块部分与面神经粘连。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2岁,左上腹不适1周余,伴疼痛,间断发作来院就诊.B超示:脾略大,其内可见多个弥漫性强回声,血流丰富,肝、胆、胰、肾未见异常.CT平扫可见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影,边缘不清,脾略大(图1).因碘过敏实验强阳性,故放弃CT增强扫描.印象:考虑脾多发淋巴管瘤可能.手术病理报告:脾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2).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5 1岁。因腹痛 5h ,失血性休克入院 ,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陈旧性出血及凝血块约 30 0 0ml,肝呈结节硬化样变 ,肝后叶见一约 2cm× 1cm× 1cm的肿瘤 ,己破裂 ,腹腔内未见异常肿块及肿大的淋巴结。切除瘤体送病检。病理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2年后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包块再次入院 ,血AFP 49ng/ml。B超示 :左上腹可探及 11 8cm× 10 5cm的包块 ,边缘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CT示 :左上腹胰腺区至肝区可见一直径 9cm实性肿块 ,中央有不规则低密度区 ,胃后壁、脾受挤压 ,界… 相似文献
5.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0 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求更好地指导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 搜集1995 ~1998 年三年间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病例,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全部病例均行MR 和/ 或CT 扫描,部分病例于平扫后增强扫描,所有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如下:①可发生于任何部位;②多发病灶病例占24% ,单发病例76 % ;③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部分病例可见钙化灶,注药后大都无强化;④MR 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周围可见短T2 低信号;⑤经手术后追踪发现,被手术病灶大都明显变小,部分病灶见软化灶,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①MR 对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优于CT 检查,且可明确诊断;②病灶大而部位浅且出现明显相关临床症状可考虑手术治疗,病灶小而深在,临床症状隐匿者,及伴有癫痫发作者可在抗癫痫治疗的同时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7.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和典型的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幕上14例,幕下2例,脑外4例;直径〈2.0cm16例,〉5.0cm4例。脑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肿块无包膜,大多数形态呈类圆形,CT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结论熟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形态、大小及强化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孕3产2。上腹闷胀不适,不能做重体力劳动5年余。 5年前,自己扪及上腹包块来我院做B超检查,显示肝右叶内14cm×10cm混合性肿块,诊断为“巨块型肝癌”,以后每3-6月复查一次,病人症状体征无进行性加重,一般情况良好,生活和轻体力劳动均能自理,腹内无淋巴肿大及腹水,肿瘤生长缓慢,每年增长约1.0cm。1年前到上级医院经彩超和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无特殊不适,拒绝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对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63岁.间隙性头痛1 a余伴双眼视力减退3个月.查体:神志清,左眼视力0.4右眼视力0.7双颞侧偏盲,双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其他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内分泌激素水平化验室检查正常.放射学检查:颅骨平片蝶鞍扩大、鞍背鞍底骨质吸收破坏.CT平扫鞍区内可见4.1 cm×5.3 cm之稍高密度团快影,边缘欠清晰,强化后不均匀明显增强.MR扫描显示在鞍区可见占位病灶T1像稍低信号、T2 T1像为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为高信号,病灶内未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病灶部分突入到蝶窦内,冠状位肿瘤向两侧浸润,右侧海绵窦向外推移变形,右侧颈内动脉部分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大部包绕,动脉管径变窄.术前CT及MRI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术中所见:肿瘤呈紫红色,有明显搏动,穿刺可抽出动脉血,切开后大出血,部分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对肺海绵状血管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7岁。因反复左胸胀痛伴间断性咳嗽1a、加重3d,咯血3次而入院。查体:T36.5℃,P66次/min,R18次/min,BP126/74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女 ,2 5岁。妊 37+ 2 周。因 1天前在外院孕期检查中 ,B超诊断胎儿畸形 ,要求终止妊娠收住院。患者否认近亲结婚史 ,否认特殊化学药品接触史。否认强放射线或电磁辐射史。否认常见致畸药物服用史。体检符合妊 37+ 2周体征。但头盆绝对不称。复查 B超示 :右腿明显粗大 ,15 .2 cm× 9.5 cm。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暗区。余未见明显异常。诊为右股骨骨母细胞瘤。因家属疑胎儿患有恶性骨肿瘤或严重畸形 ,拒绝要活婴。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术。术中经囟门注射硫贲妥纳后 ,娩出女死婴。大体标本显示 :双下肢等长。…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3岁,因反复上腹部闷痛半年,柏油样便2天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痛,以餐后多见,持续1~2分钟可缓解,偶伴嗳气,腹胀.无反酸、恶心呕吐.入院前一天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200~300 g,伴头晕,乏力,但无腹痛呕吐,门诊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相似文献
13.
14.
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多发生在幕上,占64%~86%,而在幕下者少见[1]。我们遇到脑干部位2例,误诊为咽喉肌麻痹而就诊于耳鼻喉科,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42岁。因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2 d,于1997-02-01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当时诊断为声带麻痹,给予维生素B1、B12肌注,10 d后不见好转,且出现面部麻木,咳嗽无力,左侧肢体麻木,做头颅CT未见异常。遂请神经内科会诊,当时查体:BP120/90 mm Hg,神清,构音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闭合有力,左面部浅痛觉减退,双侧鼻唇对称。双侧软腭上举无力,右侧咽反射消失,左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过CT、MRI、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CT显示右桥小脑角区可见扁平形低密度影,MRI显示右桥小脑角区可见扁丘状稍长T1、长T2信号影。结论:影像学对海绵状血管瘤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熊永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24-24
患者女 ,2 8岁 ,两年前发现右上腹肿块 ,因无自觉症状 ,未行检查和治疗。两个月前右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 ,伴坠胀、纳差、乏力而就诊。体格检查 :肝右肋缘下可扪及 13cm× 15cm肿块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阴性 ,脾肋下未扪及。AFP3ng/ml。肿块穿刺活检见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 ,5 5岁。原因不明的左上腹胀痛、刺痛 1年余 ,一个月来加重 ,并伴恶心、呕吐 ,有时饭后缓解 ,用治胃病药无效 ,始来诊。查体 :仅左上腹有深压痛 ,余无异常发现。 B超检查 :脾门至脾内下缘可见一约 5 .8cm× 5 .6 cm以实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 ,周边欠规整 ,无明显包膜 ,其内可见多个类圆形无回声显示 ,后方回声增强 (图 1) ,提示 :脾脏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 )。CT疑为脾血管瘤。临床诊断 :脾淋巴瘤 ?手术所见 :脾下缘前方见一肿块 5 cm× 5 cm左右 ,膨出脾表面 ,确诊为血管瘤后行脾切除术。讨论 :此例 B超未能准确诊断的原因是瘤体内多…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女,29岁。因眩晕伴恶心、呕吐1月余,加重7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发热、咽痛、流涕,3天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无其他伴随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阳性体征仅有双眼向左侧凝视及水平眼震,头颅CT未见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正常,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摘要女,42岁。主因左侧上颌牙疼,伴同侧头痛近2个月余,且逐渐加重,于2010-07-20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诉左侧头痛、眼部发紧。查体:患者左侧上颌牙齿叩击痛,张口度为一食指,牙片报告结果无明显改变。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等药物口服,约1个月后患者又来就诊,诉头痛、眼痛、牙痛症状加重,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