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祥  李娟  方才 《安徽医学》2011,32(7):895-89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 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醚,30 min后洗脱15 min;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于麻醉诱导前、肝门阻断即刻、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测两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的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6 h、24 h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S组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制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和地氟醚预处理组(D),观察肝脏缺血90min再灌注1、3、6、及24h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氦酶(AST)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均显著升高;缺血前吸入1MAC地氟醚30min后洗脱10min者,肝酶的漏出减少,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Lü H  Yang LQ  Yu WF  Li Q  Ren HM  Zhu M  Xu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68-2471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且证明这一作用由库普弗(Kupffer)细胞介导。方法 将SD大鼠32只,制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脂肪乳剂对照组(C组)、库普弗细胞阻断对照组(KC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P组)和库普弗细胞阻断后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IK组),每组8只,观察肝脏缺血30rain再灌注2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IJ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细胞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C组相比,IP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减轻;而KC组和IK组与C组相比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肝细胞匀浆MDA、SOD含量,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这一作用由库普弗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分别于肝脏缺血前(T1)、肝脏再灌注后30 min(T2)、120 min(T3)各时点,经股动脉采血2 mL,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肝损害的标志,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Sev组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显示Sev组肝脏损伤程度小于IR组.Sev组IL-1β表达低于IR组(P<0.05),Sev组TNF-α的表达低于I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途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大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经大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34-3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Pringle's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冉灌注组(B组)和复方丹参预处理组(c组).测定各组缺血30 min(T1)、再灌注120 min(T2)肝功能(ALT、AST)、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D)含量、肝指数(湿重/干重%),比较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T1、T2相,B、C组与A组比较肝组织损害重:ALT、AST均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肝脏水肿程度上升(P<0.05);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2)在T1、T2相,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损害轻:ALT、AST均较低(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高,MDA含量减少(P<0.05);肝脏水肿程度较轻(P<0.05);肝组织出现较轻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复方丹参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状况,改善缺血肝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S组仅行肝脏游离不阻断肝血流;IR组在夹闭肝门血管缺血45 min后再灌注60 min;Sev-IR组在七氟醚麻醉后,夹闭肝门血管缺血45 min后再灌注60 min.分别检测3组兔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MDA、XOD含量均显著升高;光镜下见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肝细胞明显水肿变性和空泡状变性,并有点状坏死;c-fos蛋白大量阳性表达.与IR组比较,Sev-IR组MDA、XOD含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窦淤血减轻;肝组织c-fos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大量氧自由基释放,c-fos蛋白表达增加,引起肝组织的损伤;七氟醚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损伤程度,可能与抑制再灌注后的过度氧化反应和减少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芹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同时肝脏门静脉周围瘀血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脂肪空泡变;经芹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同时肝脏的瘀血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微血管未见明显损伤,窦间隙稍宽,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芹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36例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七氟醚组:硫喷妥钠诱导+1%~2.5%七氟醚加40%/60% O2/N2O混合气吸入维持麻醉.异丙酚组:丙泊酚诱导+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T1)、双肺通气前1 min(T2)、双肺通气30 min后(T3)和术后第 6 h(T4)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气变化、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在T2、T3时在异丙酚组患者心率低于七氟醚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者在P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七氟醚组患者PO2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 <0.05).在T4时,七氟醚组患者IMA水平和MDA含量低于异丙酚组(P <0.05).结论 七氟醚能够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 、缺血预处理组(IPC)、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和假手术组(Sham),其中RPC组又分0.2、1、10 μg·kg-1·min-1共3个剂量亚组(RPC1、RPC2、RPC3)。观察各组肝脏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用TUNEL染色比较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R组、RPC1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 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而IPC、RPC2、RPC3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 和AST 含量与前二组相比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凋亡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前两组。Sham组未见明显酶学改变和病理学损害表现。结论: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类似IP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