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和20 ms)治疗3 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3 d)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3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3 d后,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3 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s)的影响。方法入选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分别在基线及3个月时化验血脂,采用荧光定量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PPARs的表达。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增加单个核细胞PPARα、β的m RNA水平(P0.05),对PPARγm 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瑞舒伐他汀对3种PPARs核蛋白均有上调作用(均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3种PPARs核蛋白变化之间均未发现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调单个核细胞PPARs可能是瑞舒伐他汀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贾敏 《中国校医》2018,32(9):655-657
目的 探讨社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隔日与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3个月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 )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门诊收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58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隔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组(79例,阿托伐他汀20mg隔天口服1次)和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组(79例,阿托伐他汀20 mg每天口服1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 TG)、TC、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HDL-C )浓度,同时对2组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2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日口服与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疗效相似,隔日口服不良反应少,减少了服药次数,节约了药费开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9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1.11%,对照组为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酯)、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但是瑞舒伐他汀在血脂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而且安全性高,能够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入选的86例ACS分成氟伐他汀组(n=43)及对照组(n=43),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随防期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两组相似。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安全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影响。方法双盲、安慰剂对照选择4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A-IMT,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CA-IMT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的CA-IMT在0、6个月时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CA-IMT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小(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安慰剂组在0、6、18个月不同时段之间的CA-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6、18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延缓或逆转血脂相对较低的TIA患者CA-IMT的进展,18个月后明显。  相似文献   

7.
荣军  宫立凤 《职业与健康》2002,18(3):136-136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方法 78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共8周,经日本Hitachi 7020自动分析仪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 经氟伐他汀治疗8周后胆固醇(TC)下降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42%,甘油三酯(TG)下降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21%(P<0.01)。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0 mg/d或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40 mg/d组(6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下肢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及混合斑数量减少,下肢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下肢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匹伐他汀片与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经济学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连续服用匹伐他丁片;B组30例,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片;服用8周后,对比分析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成本。结果 A组药物有效率为28(93.3%),B组药物有效率26(86.6%),结果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A组药物成本为359.94元,B组药物成本为420元,A组更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匹伐他汀虽然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上,优选匹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记录3组患者血脂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第6个月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TG、LDL-C降低速度与HDL-C升高速度,C最快,B组次之,A组最慢。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0 mg/d、20 mg/d、40 mg/d的阿托伐他汀用于ACS均有效,但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治疗绝经后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间就诊的绝经后高血压血脂异常伴IGT患者242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n=121)和匹伐他汀组(2 mg/d,n=121),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24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新发糖尿病例数。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C、LDL-C(2、6、12、24个月时)明显降低(P0.01)、HDL-C(12、24个月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与匹伐他汀组同期比较,TC和LDL-C均降低明显(P0.05),匹伐他汀组HDL-C(24个月时)升高较瑞舒伐他汀组明显(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12、24个月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P0.05);匹伐他汀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治疗12、24个月时新发糖尿病例数分别为瑞舒伐他汀组10、21例,匹伐他汀组8、14例(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降低绝经后高血压高血脂合并IGT患者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的匹伐他汀,匹伐他汀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影响小于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mg/d或40mg/d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d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40mg/d组(30例).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栽脂蛋白(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40mg/d组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软斑混合斑数量减少,颈动脉IMT及hs-CRP减少,与阿托伐汀10m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ApoB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颈动脉IMT、缩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用烟酸缓释片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mg/d+烟酸缓释片500mg/d,po;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d,po,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C、LDL-C降低(P<0.01),但观察组的TC、LDL-C降低效果更为明显;达标率明显提高(观察组的TC、LDL-C达标率为77.27%和63.64%,对照组为66.67%和52.38%,P<0.01);观察组TG降低、HDL-C升高(P<0.01及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调脂更全面,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匡东东 《中国校医》2020,34(4):308-309
目的浅析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利用掷骰子法1:1分组,各47例,研究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更高的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前者能更好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减轻炎症反应,提升心功能,促进病症恢复,同时不易产生不良反应,患者长期服用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市北辰区集贤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丹参川芎嗪组各29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丹参川芎嗉组在此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总结血脂指标、血压达标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丹参川芎嗪组的血压达标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小于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丹参川芎嗉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确切,患者血压达标率高、治疗总有效率高,还可明显改善其血脂指标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马健浩 《现代医院》2013,13(5):20-2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1例患者分成瑞舒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治疗开始时及30 d、3个月测量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瑞舒伐他汀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从(163±53)mg/dl至(142±43)mg/dl(p<0.05);低密度脂蛋白从(90±39)mg/dl到(69±32)mg/dl(p<0.05);非HDL胆固醇从(121±46)mg/dl到(99±39)mg/dl(p<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在3个月后也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为AC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行PCI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79例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外,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治疗,PCI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并分别于PCI治疗24 h内和PCI治疗后12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和脂蛋白(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PCI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1例,非靶病变狭窄3例;瑞舒伐他汀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2例,非靶病变狭窄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瑞舒伐他汀组率为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的其他药理作用与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伐他汀是羟甲戊二酰辅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还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和阿伐他汀等。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的代表。由于这类药物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而且还可以抑制该途径中其他诸如多萜醇、泛醌、法尼酯等代谢 ,除降脂效应外尚有其他临床作用。另外 ,辛伐他汀是通过细胞色素P4 5 0 (CYP) 3A4途径进行代谢和生物转化 ,故而提示与其他抑制CYP途径的药物合用时要提高警惕 ,防止毒副作用的增加 ,综述如下 ,为临床用药参考。1 循环系统方面的作用1·1 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高龄老年人(年龄≥80岁)高脂血症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服药前及6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周询问有无服药后不良反应,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服药前分别降低了28.47%,25.00%,34.78%,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龄老年人调脂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3 ±0.4) mmol/L比(5.6±0.8) mmol/L、(2.2±0.5) mmol/L比(2.8±0.8) mmol/L、(2.6±0.3)mmol/L比(3.2±0.6) mmol/L、(18.4±2.2) mg/L比(24.3±2.6) mg/L、(39.8±6.4)%比(34.6±6.2)%;瑞舒伐他汀组:(3.6t0.6) mmol/L比(5.4±1.2) mmol/L、(1.8±0.4) mmol/L比(2.6±0.6) mmol/L、(1.9±0.4) mmol/L比(3.4±0.8) mmol/L、(12.4±2.6) mg/L比(22.8±2.4) mg/L、(44.6±5.2)%比(3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2.1±0.8)次比(4.2±1.4)次],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7%(67/70)比81.4% (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