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壁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及核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对照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喂以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空腹血脂,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后者给予吡格列酮溶液(0.6mg/ml)连续灌胃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4周。用药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主动脉病理、主动脉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和NF-kB表达。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造模成功。给药4周后,吡格列酮组TG、TC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NO、cNOS显著下降(P〈0.01),吡格列酮可显著提高主动脉NO、cNOS(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PPARγ表达明显升高(P〈0.01),NF-kB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血清TG、TC的作用,升高主动脉NO、cNOS水平;吡格列酮能提高主动脉PPARγ表达,抑制NF-kB表达。 相似文献
3.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 ( pioglitazone)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 ,属噻唑烷二酮类。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其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整个观察过程历时 1 2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9~ 2 0 0 1年 2型糖尿病 2 35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 1 1 5例 ,对照组 1 2 0例。入选标准 :年龄 40~ 70岁 ,男女均可。受试者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磺酰脲类药物稳定剂量治疗至少 1个月以上 ,双胍类药物稳定剂量至少2个月以上。治疗前空腹血糖 7.5~ 1 2 .0 mmol/L。2 治疗方法两组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水平及其对肾脏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抵抗素的调节作用。方法:肥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B组,n=8)、治疗组(PI组,n=8);同周龄普通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PI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NC组与O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测体质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 24 h-mALB)、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分离腹腔内脂肪并称重,计算脂体比(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摘取右肾,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测量肾小球直径。结果:OB组脂体比、24 h-mALB、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NC组明显增加(P<0.05);PI组与OB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OB组24 h-mALB与脂体比、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1=0.789,P<0.05;r2=0.722, P<0.05;r3=0.896, P<0.05),抵抗素与脂体比、24 h-mAL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4=0.792,P<0.05;r5=0.722, P<0.05;r6=0.762, P<0.05)。结论: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抵抗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加重肾脏病理改变及蛋白尿,吡格列酮可以减轻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于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1 mg (20 mg/ml×50 μl)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RT-PCR法检测PPARγ在关节炎滑膜0、4、8、24和48 h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2、4、6、8、10、12、24和48 h关节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病理变化观察口服不同剂量(4 mg·kg-1·d-1、20 mg·kg-1·d-1)吡格列酮对关节炎的影响.结果:关节滑膜PPARγ表达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在关节炎48 h后尤为明显.在诱发模型24 h内,吡格列酮对关节炎未见明显作用;而在48 h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低关节炎的炎症、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滑膜炎性细胞浸润,但小剂量疗效不明显.结论:大剂量吡格列酮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炎后期PPARγ表达增加有利于药物起效和痛风的自发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确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腰围(WC)、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HOMA-IR、FBG、TG、LDL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对代谢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顽固性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10mg,tid、卡托普利片25mg,tid、氢氯噻嗪25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qd.两组均治疗3个月,每个月随访2次,于治疗前后观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OMA-I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降较明显(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盐酸吡格列酮对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5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患者各26例,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干预组同时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调节血糖。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葡萄糖调节受损转归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在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同时,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调节血糖,可以使葡萄糖调节受损转归,并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瑞彤)15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改善血脂代谢。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良好的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预防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喂饲普通块料,高脂组喂饱和脂肪酸提供59%热卡的高脂饲料,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10mg·kg-1·d-1。各组共喂饲11周后测定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结果:高脂组大鼠从第4周开始体重明显升高,糖负荷30min、60和120min血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皮下注射胰岛素后40min、90min、120min血糖和胰岛素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相对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盐酸吡格列酮组体重、糖负荷后血糖等方面较高脂组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预防高脂诱导IR的发生,其机制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促使脂肪组织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占举,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担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内科主任,擅长渍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反流性食管炎、胃肠道疑难性疾病临床诊治。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2000年取得比利时鲁 相似文献
12.
金小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23(11):31-35,I0004,I0005
目的观察MRL/lpr鼠病理指标动态变化,研究MRL/lpr小鼠肾组织单个免疫球蛋白区白介1相关受体(single IgIL-1-related receptor,SIGIRR)的表达是否随病理分级加剧而变化,以提示TLR4/NF-κB通路是否参与了狼疮肾炎(iupus nephritis,LN)的发生发展。方法对照组C57BL/6小鼠和模型组MRL/lpr小鼠各12只,分别检测12、15、18、21周龄时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对肾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依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模型鼠狼疮肾炎发病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观察不同周龄小鼠肾脏SIGIRR的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12、15、18、21周龄时与同龄C57BL/6鼠相比其尿蛋白水平随周龄增加而升高,血清尿素氮以及抗核抗体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HE、Masson染色显示模型鼠从12周开始即表现出肾小球肾炎,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之后逐渐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系膜和基底膜增厚,甚至出现肾小球纤维化和硬化。Westernblot和IHC结果显示,21周龄时MRL/lpr小鼠肾组织SIGIRR蛋白表达增加,与同龄C57BL/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IGIRR蛋白表达随MRL/lpr小鼠狼疮肾炎加重而增加,其可能与TLR4/NF-κB(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kappa B,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对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影响。方法将MRL/lpr狼疮肾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GP组。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ANA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称脾脏和胸腺湿重,并计算脾脏和胸腺指数。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TGP组用药后15、30 d尿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用药后30 d抗dsDNA抗体、ANA水平和脾脏质量及其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肾脏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②TGP组用药后15、30 d与用药前相比,尿蛋白含量、抗dsDNA抗体水平、AN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模型组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上升(P<0.05),尿蛋白含量、ANA水平无显著差异;TGP组用药后30d与用药后15d相比尿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白芍总苷可以降低尿蛋白含量和血清抗dsDNA抗体、ANA水平,明显改善肾组织病理损害,对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对TLR9-MyD88-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阐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狼疮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中药组共3组,对各治疗组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对MRL/lpr小鼠肾脏切片进行病理染色,观察比较3组小鼠病理变化及治疗效果;采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比较各组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Real-time PCR法结果显示:中药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结论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对其病理变化产生影响,减轻其肾脏损害,延缓病程,并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分MRL/lpr狼疮鼠体质,观察不同体质狼疮鼠病情程度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将12周龄MRL/lpr狼疮鼠按体质分为寒体组、常体组、热体组。16周龄时,采用CBB法酶标仪检测24 h尿蛋白;HE、PAS、PASM、MASSON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不同组别狼疮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L-17、IL-23、TGF-β1)水平。结果:16周龄时,寒体组MRL/lpr狼疮鼠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常体组和热体组(P0.05),寒体组肾脏组织病理表现相对严重;寒体组IL-6、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常体组和热体组(P0.01),IL-10表达低于常体组和热体组(P0.01),热体组IL-23表达水平高于常体组和寒体组(P0.01),各组间IL-1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L/plr狼疮鼠存在体质差异,寒体组肾脏病变程度在3组中最为严重,不同体质狼疮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含量、增殖能力及其对效应性T淋巴细胞(Teff细胞)的抑制能力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8只MRL/lpr小鼠及8只BALB/c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脾脏中的Treg细胞与Teff细胞,离体培养2周后,分别测量Treg细胞数量,并比较差异;用Treg细胞与Teff细胞组成共培养体系,5 d后检测Teff细胞的水平,计算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并比较差异。结果 MRL/lpr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总含量与BALB/c小鼠无统计学差异[(4.88±0.55)%vs(5.03±0.34)%,P>0.05];离体培养2周后MRL/lpr小鼠的Treg细胞数量显著低于BALB/c小鼠[(6.61±0.92)×105vs(13.25±1.91)×105,P<0.05];共培养5 d后MRL/lpr小鼠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Treg细胞(P<0.05)。结论 MRL/lpr小鼠体内Treg细胞增殖能力、抑制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体内免疫平衡的破坏、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参与MR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对TLR9-MyD88-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阐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狼疮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中药组共3组,对各治疗组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对MRL/lpr小鼠肾脏切片进行病理染色,观察比较3组小鼠病理变化及治疗效果;采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比较各组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Real-time PCR法结果显示:中药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对其病理变化产生影响,减轻其肾脏损害,延缓病程,并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从“量-效”和“时-效”角度,探讨不同浓度三滕胶囊水混悬液对MRL/lpr狼疮鼠的影响。方法 通过新型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不同浓度三藤胶囊水混悬液。MRL/lpr狼疮样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三藤胶囊水混悬液高、中、低剂量(K、L、M)组、抗狼疮散(Q)组、强的松(R)组和MRL/lpr模型 (S) 组,连续饲养8周,每次灌胃容量0.10 mL/10 g体质量;于给药第0天、4周和8周(结束时),观察小鼠情况并留取小鼠的24 h尿(尿蛋白定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法)、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检测,ELISA方法)和肾脏组织(结束时,PAS染色,半定量分析)。另设8只C57B4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狼疮鼠给药4周和8周后,体质量变化:K、L和M组的小鼠体质量明显轻于R组(P<0.05);蛋白尿的纠正:L、M、R组的小鼠蛋白尿干预后均有一个下降过程(P<0.05),与S组相比有明显好转(P<0.05);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的改善:L、M、Q、R组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以L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且与S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肾脏病理变化(总活动指数):K、L、M组小鼠与R组相当,好于S组(P<0.05),肾脏组织PAS染色阳性强度灰阶比值,各干预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 新工艺乙醇提取法获取的三藤胶囊混悬液各剂量组都能降低MRL/lpr狼疮鼠血清抗ds-DNA抗体的水平,纠正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严重度,以中剂量(0.880 g/10 g体质量)的疗效最佳,其作用效价与强的松相当,而无激素样的水钠潴留不良反应;并显示了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