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在妊高征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妊高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联合组则联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硝苯地平和硫酸镁治疗妊高征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能明显优化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远新 《吉林医学》2011,(18):3646-364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质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的变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1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质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质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有相关性,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质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观察组,再择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为(16.13±3.6...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对8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60例未发生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抑郁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抑郁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穴丛刺疗法,探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针刺加药物组)、对照组(单纯药物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1d、14d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刺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内、对照组间比较血清半胱氨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 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且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这3组人员均给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3组受检人员的检查结果。结果 A组脑出血患者、B组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组脑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可作为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情况及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治疗4、12周后观察组2hPBG、HbA1c、Homa IR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降低血清抵抗素、皮质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国章 《广西医学》2012,34(4):451-452,469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35例,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组,分别测定3组血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水平.结果 进展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含量均较非进展组增高(P<0.01),前白蛋白水平均较非进展组降低(P<0.01).结论 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及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水平增高可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帕金森患者70例,分为帕金森抑郁组及帕金森非抑郁组,ELISA对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检测.t检验对两组患者血清中4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帕金森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24.18±4.87)umol/L、(5.22±1.53)mg/L、(421.84±90.51)pg/mL、(26.70±4.51)pg/mL,帕金森非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19.25±5.71)umol/L、(3.87±1.15)mg/L、(331.15±81.87)pg/mL、(19.16±5.83)pg/mL.帕金森抑郁组血清中4种指标均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TNF-α、IL-6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和197例完全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资料。并比较不同大小梗死灶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结果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的同型半胱氨酸(17.89±2.98,20.39±3.34,23.12±4.76,25.44±3.89,24.39±3.69,22.76±4.09,21.99±5.93)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而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各个测量时间也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5)。且梗死灶越大,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经临床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100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结果二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内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则冠脉血管病变越严重,二者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部血管的关系,为脑卒中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住院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11例)及未合并脑卒中组(9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卒中组(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2)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72.7%)及斑块发生率(72.7%)均较未合并脑卒中组(19.8%、65.9%)高,且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383,P=0.004)。结论 (1)高血压的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生。(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重要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其对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VD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及VD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AD组及VD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痴呆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具有相关性,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还可以作为鉴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持性血透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维持性血透透龄大于6个月的患者134例,其中脑卒中组患者(Ⅰ组)24例和非脑卒中组(Ⅱ组)110例,观察2组患者年龄、透析龄、原发病、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白蛋白、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2组中有明显差别,其中Ⅰ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Ⅱ组,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脑卒中发生的预测因子,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生化指标与迟发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有无迟发脑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无)与观察组(有),各102例。两组均采用胶乳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水平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出现迟发脑病后,其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水平升高显著,因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生化指标与迟发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迟发脑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及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PSD)防治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6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及30例正常同型半胱氨酸(Hcy)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分为正常组 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测定三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叶酸,HAMD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3月后正常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好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生素B12及叶酸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有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研究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所医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健康人员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统计结果。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和健康人员相比,两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该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5例为治疗组,同时选取非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脑梗死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31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是影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反映脑卒中的病情及复发程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卒中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治疗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1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给予血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以及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变分支增多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升高明显。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可比性。结论无论是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还是C-反应蛋白,在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诊断、评估时都是独立的指标,如能将三者结合,同时进行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动脉IMT值、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气虚血瘀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评估三者与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3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运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IMT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观察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患者与非气虚血瘀证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程度的NIHSS评分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神经功能损伤组中三者水平均呈明显上升。结论:检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值、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从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角度客观地判断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