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队技能训练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队生活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技能训练(SST)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疗效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训练前ADL得分和SST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训练1、2、3、4周后ADL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SST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训练时间的推进,ADL得分逐渐下降,SST得分逐渐上升,干预组得分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技能训练模式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属支援服务干预对于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负担的作用。  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抽到的2个社区中将符合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患者,随后根据性别、年龄、诊断在其他几个社区中随机匹配100例符合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严格按照患者和家属纳入标准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  结果  200组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48.27±12.67)岁,家属平均年龄(63.61±13.19)岁。干预后各时点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living scale,ADL)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均有P<0.05)。干预后各时点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均有P<0.05)。干预后各时点干预组与对照康复状态量表(morning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MR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各时点对照组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症状(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均有P<0.05)。干预后各时点对照组家庭负担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 of diseases,FBS)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均有P<0.05)。  结论  本次干预措施确实提高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和改善家属心理和家庭负担,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家属支援服务工作团队。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例经专科医院确诊后转入社区康复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两组原有药物治疗不变且各方面条件无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对干预组进行社区综合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应用长谷川智力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HDS、ADL和MMSE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干预2年后,干预组的HDS、ADL和MMSE评分分别为7.93±3.72、52.84±15.45、22.89±7.31,对照组分别为5.39±2.91、56.22±20.76、18.89±6.49,干预组病情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QQL—100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社区综合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朱骏驰 《医疗装备》2022,(21):99-101
目的 探讨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医院收治的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EAS,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康复情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FMA-U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ADL评分及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联合TEAS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2人。干预组按顺序实施语言训练、角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疗程12个月。干预前1个月内和干预后1个月内,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亚型、抗精神病药物、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AS、ADL、SSPI和SANS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身比较,干预后SSPI、ADL、GAS、SANS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较好的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是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讨想象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想象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S QOL)评分,以及血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I2(PGI2)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XA2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Fugl Meyer评分、ADL评分、Berg评分、SS QOL评分、血清PGI2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偏瘫患者采取想象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躯体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痴呆(AD)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康复训练干预,而干预组出院后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适应能力等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P〈0.01)。结论早期A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明显减轻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两个维度探讨分析生活技能训练的应用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病分裂症住院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配合生活技能训练,在干预前后采用ADL、SSFPI、SQLS等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ADL、SSFPI、SQLS的总评分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上述三个量表的总评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自理能力、社会功能的康复,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1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ADL、SDSS、生活质量量表(SF-12)和社会适应性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应加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评ADL,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针刺组和结合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康复组和针刺组的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NDS和BI评分是(4.90&#177;3.52)、(74.20&#177;10.50),与康复组(10.50&#177;3.20)、(47.50&#177;15.80)和针刺组(8.30&#177;3.65)、(62.70&#177;12.60)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早期干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以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给予以提高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干预。康复护士以Orem自我护理理论为指导,康复治疗师按Brunnstrom分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和6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r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55.98±12.52)高于对照组(40.64±11.64),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BI评分(75.00±13.63)高于对照组(45.20±11.8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3.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综合干预组97例,对照组9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精神分裂症知识培训,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包括训练患者手工技能、角色扮演和情景交流等,持续一季度,干预过程中特别强调亲属对患者的交流和帮助。干预措施对各组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不同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定性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得分均为综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综合干预组社交技能和认知功能改善良好(P<0.05),对照组没有改变。综合干预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 = 11.389,P = 0.001)。结论 社区综合技能干预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协助认知和躯体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再予心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巴氏指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和BI评分均偏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理想(P〈0.05)。认知水平与躯体康复疗效呈时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使患者主动参与躯体功能康复训练,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自我管理训练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集体自我管理训练方式,干预组在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自我管理训练,时间为6 w。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其自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自我管理训练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可减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自理行为,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促进救治工作的更好开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共1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干预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在12周末总分和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敌对猜疑三个因子分分别为53.14±6.73、9.31±3.55、10.53±4.07、6.53±2.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6±7.87、12.04±3.43、13.84±4.97、9.24±3.22(P<0.01),在思维障碍和激活性两个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总分和各因子分在12周末、24周末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宫焕凤  宋元成 《现代保健》2014,(26):113-117
本文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社会交往技能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存在意义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并且对这一系列的培训结果做出了分析,有力的证明了通过对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能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