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在输血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2 590例输血患者(观察组)的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以1 346例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10.03‰(26/2 590),其中抗-E抗体3.86‰、抗-D抗体2.32‰;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及多次输血有关,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6‰,与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3.71‰经卡方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与多次输血是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2.
顾红 《河北医学》2012,18(8):1178-1180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对4648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对不同性别、是否云孕产妇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筛查鉴定结果选择相合血制品进行输血,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证输血安全的作用.结果:4648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1%(19/4648),其中特异性抗体17例(0.37%),非特异性抗体2例(0.04%);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孕产妇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孕产妇(P<0.05);4648例输血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均未出现严重输血反应.结论:对受血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不规则抗体类型,对于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血液制品匹配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4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予以输血治疗但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12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与抗体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2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 485例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32‰,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7.17‰;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44‰高于男性的6.46‰,存在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8.80‰高于无妊娠史女性患者的5.75‰,存在≥3次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5.38‰依次高于具有2次输血史患者的12.31‰、具有1次输血史患者的2.81‰;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以尽可能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过去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并分析抗体表型对输血结局的影响,评价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2015年,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查1203例.前瞻性研究,以2016年4月~12月,检出血型相同RhE表型相同对象84例入选相同组,血型相合但RhE表型不同119例入选对照组.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炎性14例,合计1.16%,其中男阳性0.57%(4/701)、女1.99%(10/502),差异有统计学(P<0.05).输血8h、输血24h,相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出血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的产生与输血反应关系密切,直接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尽管较低,但危害较大,需严格按照临床表现,加强不规则抗体的检验,适当扩大检验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输血次数低于3次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患者;有妊娠史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各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的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不良输血的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旻洁 《现代医学》2010,38(2):194-195
目的:通过对1例多次输血致输血反应病例的报道,分析其输血反应的原因,强调抗体筛选和鉴定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卡式抗人球法对患者和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患者血液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通过抗体鉴定检出此不规则抗体为抗-C、抗-e.结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是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个原因,因此,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输血过程中应用筛检不规则抗体,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26例行筛检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所收治的126例未行筛检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输血过程中应用筛检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1000例输血患者所有数据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结果。结果:在此次研究的1000例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0%,其中抗C占据16.67%;抗D占据16.67%;抗E占据16.67%;抗M占据33.33%;非特异性抗体16.67%。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患者中超敏反应发生率100%。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且正确的进行输血,有利于输血超敏反应的预防以及降低。  相似文献   

9.
刘智 《大家健康》2016,(12):51-52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1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检验患者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前,并分析检验患者的阳性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抗体筛查结果。结果: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170例输血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4例(2.35%),其中男1例,女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具有较好临床意义,其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从而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患者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实际价值,对输血患者在其输血过程中溶血症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的4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0)和研究组(n=200)。对照组患者输血前行常规血液检查,研究组所有的患者在输血前,均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组200例拟进行输血治疗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所检验的阳性率以及对于检验不规则抗体的结果,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14例输血过程发生溶血症等不良反应,研究组3例发生溶血症,P0.05,对比存在显著差异。200例拟进行输血的患者其不规则抗体的检验结果当中,检测阳性患者4例,阳性率为2.00%。男性中,1例检测为不规则的抗体阳性,女性中,3例检测抗体阳性,该3例均为孕妇。4例阳性患者中,2例患者检测出抗-D(50.00%),1例患者检测出抗-E(25.00%),1例患者检测出抗-DC(25.00%)。结论:在患者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可以有效保障临床的用血安全,预防溶血性等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申请常规输血治疗的患者3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输血前常规检查加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只做常规检查.统计2组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5.62%,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及血液输注无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且需要输血的10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经10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研究证实,不规则抗体患者有5例,阳性率为5%。结论患者在输血治疗之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提高其输血的安全性,同样也降低了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消化科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260例,对所有患者输血前均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检验阳性率。结果:男女患者的检验阳性率分别为0.70%与2.54%,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输血前给予不规则抗体检验筛查方案可以有效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防止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取微柱凝胶卡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之间输血的2 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对2128例患者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测,其中检查出有7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3%,其中,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Ce以及抗Ec类型.结论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正确的输血和输血安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2351例受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均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血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 2351例受血者血清样本中9例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达0.383%;其中包括8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占88.89%,其中1例抗-D,占12.5%;2例抗-E,占25.0%;1例抗-C,占12.5%;2例抗-C,占25.0%;1例抗-M,占12.5%;1例自身抗体,占12.5%.男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286%,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459%,男女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抗体检出率为0.705%,无输血史、妊娠史患者抗体检出率为0.082%,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有利于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1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均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并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研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被筛查出为阳性患者,阳性率为6.00%,其中,有5例患者为女性,有1例患者为男性,因此,与男性患者阳性例数相比,女性例数明显更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性,能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筛查中积极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对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了解其在临床的意义与价值,并为临床输血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方法: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象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需要输血的病患3450例,并木瓜蛋白酶和抗人球法。结果:3450例病患中出现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病患,阳性呈现率0.61%。其中6例男性,11例女性;而在女性检验者中,孕妇8例,非孕妇3例,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患在输血前合理进行不规则抗体进行检验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发生输血反应,同时还可以大大避免或减少输血风险,保障病患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1例输血患者,均于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筛查结果及不同类型阳性抗体所占比例。结果 101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92%(8/101),其中女性阳性检出率为15.22%,高于男性阳性检出率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M检出率最高为37.50%,其次为抗-D(25.00%),抗-C、抗-E及非特异性抗体均为12.50%。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输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保障整个输血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燕备战  王书勤 《中原医刊》2006,33(23):33-33
目的发现有临床价值的不规则抗体,避免ABO血型以外的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受血者采用免疫微柱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将阳性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予以确证。结果7300例患者中有21例阳性。其中有16名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结论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中的主要抗体,受血者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x~5600例在医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m现呈阳性的不规则抗体3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在女性患者中非孕妇9例,孕妇14例,总阳性率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抗-C、抗-D、抗-M、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是对有过妊娠史的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及时安全用血、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