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 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皮质电极监测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蛛网膜囊肿病人19例,术前均有癫痫发作史,CT或MRI检查确诊。术前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6例,重度异常2例。常规开颅行蛛网膜囊壁全部或部分切除,同时行皮质电极监测,根据癫痫波位置行致痫灶切除或软膜下横切术。结果 19例病人术中皮质电极均监测到癫痫波,其中12例行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3例行多处软膜下横切并颞极、海马切除术。术后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见癫痫波。随访6个月~4年,18例癫痫消失;1例发作明显减少,口服药物可控制。结论在致痫性蛛网膜囊肿病人手术中,使用皮质电极监测致痫灶,定位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李明英  倪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10):1517-1520
目的探讨用视频脑电图和MRI诊断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8例。其中,海马硬化25例,颞叶萎缩伴脑发育不良2例,脑灰质移位及巨脑回4例,血管畸形3例,胶质瘤2例,脑内囊肿1例,外伤性癫痫1例。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来源部位及脑电活动特点,用MRI扫描显示痫灶区的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改变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期的致痫灶来源定位准确率为100%(38/38),发作间期定位准确率为53%(20/38)。MRI对发作间期的致痫灶及相关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9%(34/38),病变定性准确率为79%(30/38)。结论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有机结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能更有效检出致痫灶的部位及性质,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颞叶癫痫的质子磁共振波谱与PET/CT及术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前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脑电图(EEG)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评价1H MRS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做发作期间脑电图和/或长程脑电图监测及PET/CT检查。对28例健康志愿者和16例患者分别进行双侧海马的1H MRS采集,定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代谢物的变化。3例患者手术切除致痫灶送病检。结果:病侧组、对侧组和对照组的NAA/Cr、Cho/Cr和NAA/(Cho+Cr)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中5例为单侧异常,11例为双侧异常,14例可确定异常侧,定位敏感度87%。结论:患者1H MRS示病侧与EEG、PET和病理改变有较好的对应性,1H MRS不仅可以发现双侧病变,而且可以指出病变严重的一侧,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脑磁图(MEG)的合成孔径磁场测定(SAM)技术对中央沟附近病变进行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定位研究,评估SAM技术在脑功能区病变和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明确MEG的空间定位优势。方法对12例中央沟附近病变(其中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术前进行Karnofsky生活状态评分(KPS),采用SAM技术确定颅内病变、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通过诱发电位监测和皮质及深部脑电监测,术后通过随访复测KPS评分和癫痫发作情况,明确SAM技术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的12例患者运动诱发磁源成像均定位于中央前回附近,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致痫灶定位结果均与术中脑电图监测一致,所有患者根据SAM定位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和指导手术进行。8例患者KPS评分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所有患者均没有额外的功能损害发生。6例癫痫患者中有5例癫痫控制良好,1例患者癫痫控制不佳。结论SAM技术可以对功能区和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可以明确颅内病灶与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控制癫痫,减少术后残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综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经术前评估,根据35例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不同特.董,选择适宜的术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一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Engel分级,35例手术患者,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术前认真评估、采用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等措施是外科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8年1月对32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检查,手术均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术中根据皮层脑电图监测结果,8例加行残留致痫灶切除,12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至少1年.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30例无癫痫发作,2例偶有癫痫发作.结论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肿瘤及周围致痫灶,必要时行皮层热灼术可提高本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脑电图在癫痫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拟诊为癫痫的患者行睡眠监测脑电图,并与常规脑电图比较。【结果】睡眠监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者55.9%(33/59)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10.2%(6/59)(P〈O.01),儿童痫样放电阳性率远高于成人(P〈O.01),且痫样放电主集中在思睡期及睡眠I、Ⅱ期。【结论】睡眠监测脑电图对癫痫的临床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18F-FDG PET显像与EEG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上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颞叶癫痫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和长程/视频EEG检查,细致分析图像,并将所得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F-FDG PET显像准确定位42例癫痫患者病灶位置,头皮EEG准确定位致痫灶30例,准确率分别为67.7%及48.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 PET显像结果表现较多样,影像分析应细致、审慎。结论: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检查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优于长程/视频EEG检查,但因其价格较昂贵,临床可首选EEG定位癫痫,EEG定位困难时选择PET显像可明显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头部MRI、18F-FDG及13N-NH3·H2O PET/CT检查并经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及皮层脑电图(ECoG)证实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7例。所有PET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分析,对18F-FDG及13N-NH3·H2O PE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准确定侧12例(70.6%),准确定位5例(29.4%);13N-NH3·H2O PET显像准确定侧9例(52.9%),准确定位4例(23.5%)。两种显像方法对癫痫灶定侧性能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38,P=0.005),定侧准确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对癫痫灶准确定位8例(47.1%)。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内侧癫痫有较高的定侧准确性,13N-NH3·H2O PET显像亦可以有效定侧颞叶癫痫。联合两种显像剂显像,优势互补,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且癫痫灶低代谢、高灌注的表现使诊断特异性增加,更有助于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儿童颞叶癫痫( TLE)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与局部脑萎缩的相关性.[方法]症状性TLE患儿14例(海马萎缩所致中颞叶癫痫 9例,颞叶新皮质损伤所致TLE 5例),健康对照儿童14名;中颞叶癫痫( MTLE)成人及其对照各9例.所有入组对象进行脑MRI获取T1结构像,用像素为基础的形态测定法分析图像.所有儿童进行综合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TLE患儿同侧海马和海马外周区灰质体积显著减小,灰质体积减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显著相关(P〈0.05).单侧海马萎缩的MTLE患儿中,癫痫发作区域同侧的海马灰质体积显著减小,同侧扣带和对侧额中回皮质萎缩,皮质萎缩程度及范围较同类成人患者小.[结论]与成人MTLE患者相似,儿童MTLE与海马和海马外周的细胞减少有关;儿童TLE灰质萎缩的程度和范围较成人患者小,仅限于额叶区;中颞叶和额叶区灰质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显著相关;TLE患儿的认知或行为障碍是神经网络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源性成像(MSI)和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结合在颞叶癫痫诊断定位中的价值。方法:设健康对照者10例,特发颞叶癫痫患者8例,应用MEG定位痫性病灶,选取MEG异常区域、对侧相应区域和双颞叶内侧区域测量NAA/Cho值,并观察是否存在海马硬化。结果:8例患者MEG检查结果均异常,6例MEG异常相应区域MRS检查NAA/Cho值减少,符合率为62.5%;MRI显示海马硬化2例,MRI正常6例,颞叶内侧MRS扫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联合MSI和MRS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癫痫发作与脑卒中发作时间、病灶部位的相关性以及癫痫发作类型的发生率。【结果】70例病例中,早发型癫痫45例(64.2%),迟发型癫痫25例(35.8%);脑卒中病灶位于皮质的55例,占78.6%,其中颞叶癫痫17例;癫痫发作类型中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5例,占50%。【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型癫痫为主,病灶部位多位于皮质,而癫痫发作类型多见于全身强直阵挛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研究,探讨3.0T超高场强MRS在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行双侧海马的常规MRI和1H-MRS扫描,MR成像序列为轴位SE T1WI、T2WI,对双侧海马体部进行多体素波谱成像,将正常对照组MRS结果作为标准,评价颞叶癫痫患者MRS代谢物比值特点,分析MRS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诊断海马硬化共21例。癫痫组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NAA/(Cho+ Cr)、NAA/ 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9、15.73,P均<0.05)。癫痫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NAA/(Cho+Cr)、NAA/Ch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7.32、8.47、7.33、8.47,P均<0.05);而癫痫组健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1.13、1.13,P均>0.05)。结论常规MRI检查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具有一定的价值;3.0T超高场强MRS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15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癫痫组)和5例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和对照组的TUNEL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分别为(52.2±3.2)%、(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患者脑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微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在对照组中有轻微表达,在癫痫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部分参与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形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颞叶致痫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肿瘤病理类型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颞叶致痫肿瘤的发病年龄、病程与癫痫类型等临床资料、MRI表现、累及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 39例颞叶肿瘤患者的癫痫发病年龄平均9.4岁,36例(92.3%)为儿童期起病;平均癫痫病程98.8个月.以复杂部分性发作居多,共29例(74.4%),其中11例伴全身性强直-震挛发作(GTCS),2例伴失神发作;GTCS和强直性发作分别为5例(12.8%)和2例(5.1%);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7.7%).颞叶肿瘤病理类型:节细胞胶质瘤24例(61.5%),星形细胞瘤5例(12.8%),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各3例(7.7%),其他类型肿瘤4例(10.3%).肿瘤位于颢叶内侧和外侧分别为28例和11例;颞叶内侧肿瘤累及海马者(71.4%)显著高于颞叶外侧肿瘤(9.1%).MRI确定病灶为囊实性、实性为主和囊性为主者分别占46.2%、30.8%和23.1%; MRI增强扫描64.1%的病灶无强化.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位于皮层内,具有多小囊性特征外,其他各类肿瘤MRI表现缺少特异性.结论 颞叶肿瘤性癫痫好发于儿童期,多为累及颞叶内侧或外侧皮层,且为生长缓慢的小肿瘤,其中尤以节细胞胶质瘤居多.癫痫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全身强直震挛发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李春 《临床医学》2009,29(3):17-1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疗效。方法对35例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35例中Ⅰ级23例(65.7%),Ⅱ级4例(11.4%),Ⅲ级5例(14.3%),Ⅳ级3例(8.6%)。总有效率为91.4%,效果优良率为77.1%。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彻底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皮层棘波灶及海马突触的病理变化。方法原发性难治性颞叶癫痫行手术治疗患者9例,手术中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取棘波灶的颞叶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果颞叶皮质和海马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缩论颡叶皮层和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突触重组,可能是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该病理变化与痫样活动的产生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