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恢复前向血流,使心肌得以充分再灌注,缩短冠状动脉堵塞时间,从而减少泵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主要有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溶栓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PTCR),前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后者只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进行,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福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5):390-3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结果12例溶栓后0.5h再通,6例1.0h内再通,再通率100%,无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早、持续、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重要的治疗原则 ,溶栓治疗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一种有效方法[1] ,尿激酶 (U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 (r -SK)是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二种溶栓药物治疗AMI的疗效和安全性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和分组 回顾分析 1996年 10月— 2 0 0 4年 5月收住我院心血管监护病房 (cardiovascularcareunit ,CCU)接受溶栓治疗的 4 6 8例AMI患者 ,其中接受UK溶栓治疗 2 13例 ,男 112例 ,女 10 1例 ,年龄 4 2~ 71岁 ,平均 (5 2 .7± 8.3)岁 ;接受r -SK溶栓治疗 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2.22%比27.78%,P<0.05),患者溶栓时间在2h内、3~6h、7~12h的再通率分别为77.78%、60.00%、50.00%,患者溶栓时间开始越早,患者再通率越高(P=0.03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后肌酸激酶[(462.4±103.5) U/L比(621.2±113.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5±21.3) U/L比(79.5±20.1) U/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5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比11.11%)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通率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刘晓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0):776-777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96例,在急诊科经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49例为观察组(A组),未溶栓治疗患者47例为对照组(B组),二组治疗除观察组使用UK外,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6.12%(3/49),对照组为25.53%(12/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40%(10/49),对照组为51.06%(24/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53.06%(26/49),对照组为14.80%(7/47).二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严重的大出血或脑出血.结论在急诊科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和华法令联合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确诊APE患者应用UK溶栓,剂量为2万IU/kg于2小时静脉滴人,并根据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到基础值的1.5~2.0倍以内,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01ml/k,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并重叠口服华法令4~5天,尔后单纯口服华法令。观察溶栓后APE的临床表现,并于溶栓后复查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UCG)及螺旋CT评价溶栓疗效。结果本组19例APE患者,其中男7例,女12例,溶栓前受累肺段为4~17个。临床症状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最常见,占84.2%,其次是咳嗽占47.3%,胸痛占57.9%,晕厥占15.7%。对发病14天以内的APE患者给予UK100-150万^IU静脉溶栓,溶栓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完全缓解;动脉血气分析示PaO:及PaCO2均明显升高或达到正常水平;UCG显示右心房室显著缩小,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伴有三尖瓣返流量减少;心电图主要改变为S-变浅,QⅢ减少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QRS电轴左移等APE再灌注的特征性改变。UK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结论APE应用UK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时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方法:按发病时间将95例AMI患者分为2组:6:01(am)~12:00(am)组(上午组),42例;12:01(am)~次日6:00(am)组(其他时间组):53例.记录2组患者再通率,观察抗凝指标及纤溶指标.结果:上午组与其他时间组溶栓再通率分别为54.8%、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早期UK溶栓存在晨起抵抗现象,其原因可能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抗原及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口服阿斯匹林(ASA)。常规治疗组31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6.7%(20/30),常规治疗组为12.9%(4/3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3.3%,常规治疗组为2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高龄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近3年来我院心内科对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开始时间与尿激酶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尿激酶( U K)不同剂量、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 M I)的疗效。方法:281例 A M I患者按 U K 剂量分成100万u、150万u、200万u 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 h、> 2~4h、> 4~6 h、> 6~12 h 四个时间段。结果:3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而轻度出血100万u 组低于200万u 组( P < 0.05),且未发生重度出血及脑出血;虽血管再通率≤2 h 与> 6~12 h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 0.01),但病死率及安全性在不同时间差异不明显(均 P > 0.05);6 h 内溶栓各剂量组再通率相近,而延迟溶栓(> 6~12 h)各剂量组再通率有较大差别(随剂量加大而升高)。结论: U K 100万u 是安全有效的剂量,特别是对发病6 h 内溶栓者;延迟溶栓仍有较大价值,并似可加大 U K 剂量以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94年1月至199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2例老年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70岁组(117例),65~69岁组(152例)和65岁组(233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UKTP剂量为200万U至300万U,采用Bolus法30min内给药。结果(1)按临床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标准,三组再通率依次为70.9%,79.6%和81.5%,≥70岁组与65岁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再通率为78.5%。(2)5周病死率分别为3.4%,3.3%和3.0%,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总病死率为3.2%。(3)轻度出血发生率三组分别为17.9%,16.4%和16.3%,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中度出血发生率为0.9%,0.7%和1.3%,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无脑出血者。出血总发生率为17.7%。(4)≥70岁组和65岁~69岁组EF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对高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 方法 测定AMI组 13 6例和健康对照组 3 0例HRV时域 6项指标 ,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AMI组的平均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R R)、平均R R间期标准差均值 (SD)、平均R R间期标准差的标准差 (SDSD)、相邻R 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 (mSASD)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 3 9± 14 )ms和 ( 5 2± 2 6)ms(P <0 0 1)、( 3 1± 12 )ms和 ( 4 3± 17)ms(P <0 0 1)、( 11± 6)ms和 ( 15± 7)ms(P <0 0 5 )、( 2 0± 10 )ms和 ( 2 8± 18)ms(P <0 0 5 ) ;AMI再通组的平均R R间期(AVGR R)、SDAR R、平均R R间期的变异系数 (CV )、SD、SDSD和rmSASD高于未溶栓组和溶栓未通组 ,P <0 0 1,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SDAR R( 5 8± 18)ms低于下壁心肌梗死 ( 72± 2 5 )ms ,但无统计学意义 ;溶栓再通后心源性死亡者SD低于溶栓再通后的存活者。 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 ,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减少由此引起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24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2例,年龄60~77岁,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或链激酶150万U;对照组12例,年龄61~79岁。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发现溶栓组近期冠脉再通率58.3%,30天内死亡1人;对照组无再通的临床征象,死亡2人。存活者随访观察3年,溶栓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51.58±7.62%比42.41±1.49%,P<0.05)。但梗塞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 3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 35例 )、未通组 ( 2 3例 )和对照组 ( 85例 ) ,比较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结果 :急性期心脏性死亡率再通组 ( 2 .9% )、未通组 ( 1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5 .9% ) ;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率、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再通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而未通组大多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 ( P <0 .0 5~ 0 .0 1)。远期随访 ,再通组、未通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4.3%和 82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71.8% ) ( P <0 .0 5~ 0 .0 1) ;但心绞痛、再梗、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 AMI患者急性期预后 ,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定未通者 ,其部分指标亦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能提高 AMI患者 3年生存率 ,但对远期再梗、心绞痛、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30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31例的临床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300万U尿激酶(UK,由广州天普洛欣生物制品厂生产)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11例AMI患者进行UK静脉溶栓治疗,Bolus法给药。随机分为A组(300万U)、B组(250万U)和C组(15~200万U)。对比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副作用、5周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EF)、再通时间、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肌断层显像(SPECT)及心肌缺血面积(IMA)定量分析。结果按临床判定标准,A组和B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各为81.8%和74.1%,均显著高于C组(69.0%,P<0.01,0.05)。三组5周病死率分别为3.03%、4.15%和8.56%,A组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比C组轻度出血和中重度出血发生率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发生脑出血。A组和B组EF≥50%者所占比率显著增高C组。A组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A组和B组再通时间均显著缩短[(99.63±9.24)min对(152.61±10.92)min,P<0.001;(112.21±7.22)min对(152.61±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前后峰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1例AMI溶栓患者均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2h、4h、6h采血检测IMA;根据溶栓结果分为再通组(23例)和未再通组(1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IMA值及溶栓后IMA的峰值情况。并与32例健康者IMA值做比较。结果:AMI两组(再通组、未再通组)患者溶栓前IM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69.015±2.818)U/ml:(68.718±3.224)U/ml:(45.444±3.541)U/ml,P0.01];溶栓再通组患者IMA于溶栓后再次出现升高,于2h达到高峰,而未再通组IMA值呈逐渐下降趋势,再通组IMA值均显著高于未再通组(P均0.01),分别为:溶栓后2h[(73.332±3.569)U/ml:(64.359±3.431)U/ml]、4h[(70.541±2.712)U/ml:(60.655±3.267)U/ml]、6h[(64.756±3.914 U/ml):(57.573±3.863)U/ml]。结论:缺血性修饰白蛋白有望成为提示心梗后溶栓再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 143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35例 )、未通组 (2 3例 )和非溶栓组 (85例 ) ,比较三组急性期和远期运动耐量。结果 :急性期 ,再通组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均明显高于未通组和非溶栓组 (P<0 .0 5 ) ,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或血压下降≥ 10 m m Hg(1m m Hg=0 .133k Pa)的比率明显低于后两者 (P <0 .0 5 )。远期随访 ,三组的运动量、最大心率、运动时间、心率血压乘积及运动诱发心绞痛或血压下降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再通能显著提高 AMI患者急性期运动耐量 ,但对远期运动耐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