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分别采用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和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脊椎矫正复位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施以抱颈提胸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2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能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后再施以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能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推拿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脊椎源性心律失常,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口服西药疗效不佳的胸椎小关节紊乱致心律失常患者,区组化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为主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瓜蒌枳壳二陈汤),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乐可。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常规口服西药疗效不佳,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相应的脊椎配合口服中药汤剂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推拿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错缝,治疗脊椎源性心律失常,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药物疗效不佳,且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心律失常患者,区组化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手法纠正错位的胸椎小关节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手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相关的心律失常常规药物疗效不佳,手法治疗相关脊椎,是此类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卫兵  周宾宾  李波霖  黄灏  肖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615-617,后插3
目的:观察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痛镇室治疗的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运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理筋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7. 6%,对照组治愈率13. 3%,治疗组治愈率比对照组治愈率高34. 3%;治疗组总有效率92. 9%,观察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比观察组高22. 9%;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明显(χ2=6. 853,P=0. 01 0. 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角度矢状位扳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好,疗效巩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和常规俯卧位冲压法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棍点理筋正骨手法疗效优于常规俯卧位冲压法。  相似文献   

7.
电针夹脊穴合至阳穴刺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结合至阳穴刺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结合至阳穴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维乐生、弥可保及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32%,明显优于对照组75%(P<0.01).结论:本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IQ脉冲治疗枪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IQ脉冲治疗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顶推法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完成统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背部双侧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Q脉冲治疗枪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东辉 《中医正骨》2014,(12):50-51
目的:观察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1~52岁,中位数36岁。受累部位位于T33例、T45例、T54例、T68例、T76例、T84例、T92例。胸椎棘突偏左11例、偏右21例。病程1 h至3年,中位数1 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颈、胸部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宋其良等制定的脊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23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俯卧旋压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利于颈、胸部脊椎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有效治疗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提供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00例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推拿手法、针灸、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以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为评价指标,比较总有效率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可产生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观察再平衡手法治疗颈椎椎间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颈椎椎间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再平衡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部疼痛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2.
于静 《四川中医》2006,24(10):67-68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运用综合治疗和电针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冯氏排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脱落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冯氏排针法沿病灶肋间神经给予针刺同时配合病灶肋间神经对应夹脊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3例用美洛昔康片、卡马西平片,治疗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冯氏排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智能脉冲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将83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智能脉冲枪联合中医手法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脉冲枪辅助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2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最大张口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01);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张口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最大张口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政 《国医论坛》2006,21(6):27-27
目的:观察加味旋复花汤加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原因性腹胀的疗效.方法:将109例胸椎原因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的同时,加服加味旋复花汤;对照组单用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原因性腹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采用JOA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总分等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腹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可快速解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滑膜的嵌夹、挤压,自主纠正腰椎小关节解剖关系,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推荐作为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超激光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超激光组36例(治疗组)与电针组33例(对照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76%。电针结合超激光组优于电针组。结论:电针结合超激光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对寰枢关节紊乱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93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颌枕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并随访4周。结果:旋转手法治疗有效率为94.5%,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的73.7%。结论:旋转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疗效明显优于颌枕布兜牵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对照组釆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并采用NRS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强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强度NRS评分治疗前后不同疗程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正脊手法配合中药药包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