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内经>针刺补泻相关内容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和开阖补泻法是<内经>中主要的针刺补泻方法,并且这三种补泻方法常结合运用,<内经>中的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掌握<内经>针刺补泻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内经>的针刺补泻手法进行探析,主要论述了以下五种补泻手法①徐疾补泻②深浅补泻③开阖补泻④呼吸补泻⑤方员补泻  相似文献   

3.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内经>中有关徐疾补泻经文原意,结合后世的有关解释和笔者的理解及临床经验,提出<内经>中的徐疾补泻不是单一操作术式,而是补泻手法纲领,包含有很多操作方法,并将其进行了列举,后世的针刺补泻术式均是从此发展而来.<针灸学>教材将此归属单式补泻,缩小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教材中有关的描述仅是狭义的徐疾补泻,然其操作亦可分为带气运针式和三一进退式.  相似文献   

5.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剌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7.
向贤德  冯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22-1922
以陆寿康等<针刺手法100种>为蓝本,对中国历代各种传统手法种类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并采用传统的易学理论对传统手法阴阳补泻操作等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使得繁杂无序的中国传统针刺手法简化明了,以利于今后的针灸临床和针灸教学.  相似文献   

8.
<灵枢><素问>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气至"现象是针刺引起气的活动,针刺"气至"可分为"正气至"、"谷气至"、"邪气出"、"正邪相争"等不同反应,针刺"补泻手法"的技巧在于对不同性质气至现象的利用与控制,形成了深浅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方员补泻等.补泻手法的技术关键乃是基于一种观念上"出邪气,补正气"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平  关卫  王芳  陈冰  诸凯 《天津中医药》2002,19(4):51-54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补泻的顺序、特异性以及针具选择与疗效关系等有深刻认识.文章对魏教授针刺补泻理论及手法进行整理,以便于...  相似文献   

11.
从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从脾胃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三方面说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掌握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结构规模和招生比例、专业层次等方面内容,能够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题组设计了6套问卷,从专业设置和结构规模、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基本涵盖了所有与针灸推拿相关的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了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合诊断治疗效果,为咽候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近五年来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在相关医院电子喉镜下进行的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得以临床分析和确诊,并按照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治疗结果: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有2例失去随访,其中喉结核1例,咽结核1例.随访的15例治疗1 年后复查,1例喉结核仍有不同程度声嘶,检查见声带增厚、边缘不平,但会厌、声带、室带均正常,5例咽结核检查见咽黏膜光滑,无溃疡面、无充血肿胀.其余8例喉部检查正常.均未见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西医学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认识不够完善,影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误诊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本文借助五运六气理论,从"天人相应"角度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病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反复发作是由于人体不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运行规律,使自身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提出从"个人体质"和"自然气候"两个角度把握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肾暖胞助孕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调经促孕丸,观察组给予温肾暖胞助孕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SH较治疗前升高,LH、E2、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LH、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S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排卵率为33.33%,妊娠率为8.33%,观察组排卵率为63.33%,妊娠率为26.67%,两组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1.66%,观察组有效率为81.6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肾暖胞助孕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促进排卵,增加妊娠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王晓佳  李莉伟  王小强  李明  李莹 《光明中医》2010,25(9):1639-1640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利湿凉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人,实验组30人,给予清热利湿凉血中药内服,外用活血洗药外洗;对照组30人,给予口服别嘌呤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在传统的清热利湿治法基础上加入清热凉血药物,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将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基础治疗。治疗 1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积分、肾功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4%,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尿β2 MG、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或P<0 .05)。提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可有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