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端粒酶活性高低与骨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TRAP方法和改进的TRAP印染方法,对骨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骨肉瘤80 6%(29/36例),骨巨细胞瘤80 0%(20/25例),软骨肉瘤85 7%(6/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0%(2/2例),横纹肌肉瘤100%(2/2例),脊索瘤100%(3/3例),另有9例骨软骨瘤检测,仅有1例(111%)阳性.同时检测17例患者的肿瘤旁肌肉组织或软组织,均未发现有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骨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骨肿瘤、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端粒酶在结直肠肿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 TRAP与PCR- EL ISA方法检测 30例结直肠腺瘤 ,4 0例配对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应用 SPSS1 0 .0统计软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黏膜、腺瘤 <1 cm、1~ 2 cm、>2 cm及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0 ,1 3.3% ,2 5 .0 % ,71 .4 %及 95 .0 % ;端粒酶活性相对水平分别为 0 .0 1 3± 0 .0 0 6 ,0 .0 6 9± 0 .0 89,0 .1 0 2± 0 .0 96 ,0 .35 2± 0 .1 78及 0 .6 5 8± 0 .2 35。从正常黏膜→腺瘤→癌端粒酶阳性率及相对活性水平均逐渐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腺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关 (P>0 .0 5 ) ,与腺瘤的大小正相关 (P<0 .0 5 ) ;结直肠癌分化较差 ,Duke's分期较晚的肿瘤端粒酶活性水平较高 (P<0 .0 5 )。 结论 端粒酶激活可能发生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 ,并随着腺瘤的增生扩大其表达水平逐步增高直至癌变。端粒酶活性水平可能影响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有意义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恶性肿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2份不同病理分级的肾恶性肿瘤组织、32例肿瘤旁组织和6份正常肾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81.25%)与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均阴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除1份为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不分级,其余31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病理分级I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58..33%(7/12);病理分级Ⅱ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91.67%(11/12);病理分级Ⅲ-Ⅳ级者端粒酶表达全部阳性(7/7),病理分级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病理分级I级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肾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宫颈病变病人130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0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30例(对照组)。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病人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的表达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宫颈癌组和CINⅢ组高危型HPV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INⅠ及CINⅡ组(χ2=7.414~29.501,P<0.01);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均高于CIN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 045.871,P<0.05)。宫颈癌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Ⅱ组,CINⅡ组高于CIN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022~4.329,P<0.05)。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病人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5.00%(2/8)、37.50%(6/16)、72.22%(13/18)、100.00%(19/19)。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处理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的相关性。以及端粒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端粒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联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进行检测。共检测34例卵巢癌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岛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不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34例病理诊断证实的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5.29%。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酶活性阳性率为16.67%;2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分别P〈0.001。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组织学类型、怨性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卵巢癌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Ⅲ、Ⅳ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卵巢癌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端粒酶活性较无转移考明显增高(P〈0.05)。结论: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且有助于早期诊断井为恶性程度判断提供熏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中hTERT和bcl-2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 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分别对 4 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并用TRA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0 %和 71.7% ,它们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大肠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0 .4 % ,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 (P <0 .0 1)。hTERTmRNA及bcl 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70和 0 .5 7,P均 <0 .0 5 )。结论 :hTERTmRNA及bcl 2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能参与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液端粒酶检测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PCR- EL ISA方法 ,对 72例膀胱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尿液中膀胱脱落细胞的端粒酶进行活性检测 ;对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分组检测。应用 SAS软件包 χ2检验统计阳性表达率差异。 结果  7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 6 6例检出端粒酶 ,活性阳性率为 91 .5 % (P<0 .0 1 ,χ2 =1 7.1 7) ;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细胞分化与端粒酶活性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分化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RNA ,hTR)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经维甲酸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骨肉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且与剂量 作用时间成负相关 ,但hTR表达水平并无改变。【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 ,端粒酶活性下调可作为细胞分化指标 ,但与hTR表达水平不平行。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肿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以及同组织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RAP -PCR -ELISA)半定量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 1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增生性结节、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腺瘤、增生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可能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标记物 ,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手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瘤的良恶性 ,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结构,端粒酶是合成端粒重复序列的反转录酶。大量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长度使细胞永生化而逃避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端粒酶作为标志物进行肿瘤早期检测和以端粒酶为靶点进行肿瘤的生物治疗是目前肿瘤诊断和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人类恶性肿瘤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拉酶在人类常见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活性表达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及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人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肝癌4例,乳腺癌9例及其相应的38例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38例肿瘤组织中,有31例端粒酶呈阳性(81.6%);38例癌旁组织中,有8例阳性(21.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的均与肿瘤临床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中期因子(MK)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正常女性,20例女性乳腺良性疾病和6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MK进行检测. 结果 正常人血清MK含量均值为431.40 pg/mL,以484.78 pg/mL为正常阈值,其假阳性率为5%;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MK含量平均为444.55±22.22 pg/mL,其假阳性率为5%;乳腺癌血清MK含量平均为 709.80±126.32 pg/mL,其阳性率为84.4%.Ⅰ、Ⅱ、Ⅲ、IV期血清MK值分别为490.83±22.94 pg/mL 、725.00±102.62 pg/mL、795.67±91.82 pg/mL、976.50±76.49 pg/mL.阳性率分别为33.3%、91.7%、91.8%、100.0%.手术后血清MK值及阳性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MK检测在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特别是监测疗效与癌复发转移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1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TRT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25/30,83.3%),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3/19,15.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0/16,0%),而且病期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增高,结论:端粒酶基因hTRT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hTRTmRNA表达检测可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单核细胞AcLDL受体活性的技术。测定过程大致如下:(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血中单核细胞;(2)细胞置酶联反应板孔中加入含AcLDL的Eagle's培养基,37℃培养1h;(3)0.6%戊二醛固定细胞;(4)结合在细胞上的AcLDL用ELISA法检测。本方法可以绝对定量AcLDL受体的活性,且避免了放射性配体法的放射污染问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测定。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为781.6±271.4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水平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测定血清中SIL-2R水平可以反映机体免疫机能状态,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cl 2和Fas/APO 1基因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bcl 2和Fas/APO 1基因的表达水平 ,与 18例宫颈正常妇女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 :bcl 2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2 2 3.5 6 3± 1.6 19)U/ml(x- ±s) ,显著高于 18例宫颈正常者的 (6 6 .4 2 0± 1.4 0 1)U/ml(x- ±s) ,两者比较经t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Fas/APO 1在 2 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为 (5 2 0 .116± 1.15 8)ng /L(x- ±s) ,明显低于 18例宫颈正常者 (6 38 2 6 3± 1 2 4 1)ng/L(x- ±s) ,两者比较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宫颈癌中bcl 2高表达 ,而Fas/APO 1低表达 ,bcl 2和Fas/APO 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可溶性FL(sFL)酶联检测试剂盒,探讨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鼠抗人FL单克隆抗体2D2为包被抗体,识别人FL不同位点的商品化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的人sFL酶联免疫检测方法(sFL-ELISA)。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血清样本中sFL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成功研制人sFL酶联检测试剂盒,灵敏度为7.8pg/ml。该试剂盒4℃放置3个月,离散度(CV%)〈7.6%,加入rh-FL/Fc重组蛋白后的回收率在97%~110%。应用该试剂盒测得的健康供血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白血病患者血清中sFL含量分别为(328.6±42.89)、(2607±286.8)、(1091±255.2)pg/ml。结论研制成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sFL酶联检测试剂盒,能对血清中sFL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魏任雄  张翼  朱晓彬  蔡林  胡昊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5):334-335,338
目的研究不同骨肉瘤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成分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人骨肉瘤细胞U2-OS、MG-63、SAOS-2及人成骨细胞hFOB1.19中hTERTmRNA表达;用逆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骨肉瘤细胞U2-OS、MG-63、SAOS-2及人成骨细胞hFOBl.19中hTERTmRNA表达。结果全基因组芯片法显示MG-63、SAOS-2、U2-OS、hFOB1.19细胞系中hTERT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0.9、-0.1、-0.8、11.4,各细胞系均处于相对低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显示MG-63、Hela细胞系中hTERT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和2.1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mRNA在骨肉瘤各细胞系中表达率较低,端粒延伸替代机制可能在骨肉瘤端粒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分期和术前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血清中E-cad的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E-ca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E-cad水平高于Ⅰ、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中E-cad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E-cad在内异症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血清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升高,虽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白蛋白ELISA结果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建立的ELISA抗原竞争法测定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方法 建立EUSA抗原竞争法.用同类进口试剂盒对本方法进行质虽评价;检测682例正常人及60例糖尿病患者随意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本法测得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范围为0~27.9mg/L,平均值为9.68mg/L,男女人群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14~20岁年龄段尿微量白蛋白为35.2mg/L,60岁和70岁以上两个老年组分别为34.4mrCL和36.9mg/L;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自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结论 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范围为0~27.9mg/L.青春期及60岁以上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可达34.4~36.9mg/L: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同龄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