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章顺南  马云 《浙江肿瘤》2000,6(3):188-188
60例胃底贲门癌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胃癌手术后早期(12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营养,术前、术后1 d、7 d、14 测定血浆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结果:胃癌术后7 d白蛋白较术前增高术后14 d明显增高,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8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67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7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体重、红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NP组及EN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但EN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较TPN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能促进和加快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同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EN)对胃癌、结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行胃、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EN组于术后24 h开始将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经鼻肠管滴入至患者能进流食。TPN组于术后进行TPN,肠蠕动完全恢复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3、8天检测外周血IgA、IgG、IgM、C3、C4、CRP、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LYM)百分比、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结果 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3天(除CRP外)EN组上述指标回升幅度[(0.926±0.468)g/L、(6.011±3.179)g/L、(0.754±0.465)g/L、(1.178±0.581)×109/L、(18.685±14.331)%、(63.875±32.436)mg/L]高于PN组[(0.081±0.527)g/L、(0.440±3.363)g/L、(0.093±0.449)g/L、(0.293±0.176)×109/L、(4.443±5.724)%、(34.571±31.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明显降低,对照组未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接受EN较TPN支持能较好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EN)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中常规将鼻肠管放置于十二指肠降部以下。术后第1天即开始推注营养液,以糖盐水混合液为主,每次40~80 ml,每2小时一次;术后2~3 d则改为每1~2小时一次,每次100~200ml;术后3~4 d加蛋脂类如牛奶等。每日补液量减少为500~1000 ml,只作抗生素的溶媒。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输白蛋白、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液。结果 EN组80%病例2~3 d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营养费用低廉,精神状态良好。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第1日)肠内营养是可行的,无并发症,可作为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东林  陈奇勋 《浙江肿瘤》2000,6(3):151-152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食管癌病人分成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天、7天检测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转铁蛋白。「结果」EEN组术后体液免疫(IgA、IgG)T细胞亚群9CD3^+、CD4^+CE4^+/CD8^+)及转铁蛋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EN组术后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胰及胃肿瘤术后对胃潴留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胰及胃肿瘤术后胃潴留的治疗,17例行鼻肠管肠内营养,另15例为对照,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白蛋白用量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治疗时间17~35天,平均26天,肠内营养组治疗时间13~24天,平均治疗时间18天,较肠外营养组缩短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利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胰及胃肿瘤术后胃潴留,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上积极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全身营养,促进机体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 35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均采取术中放置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及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和吻合口瘘方面,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外营养组死亡率为0.92%,肠内营养组为0.00%(P<0.05)。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9.8±8.5)h,低于肠外营养组肠的(74.4±6.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0,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60例胃底贲门癌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显示 :胃底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方法:将6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中药汤剂组(EN+中药组),观察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胀、呕吐、腹泻等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和肝功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长于EN+中药组,前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以及腹胀、呕吐发生的例数均要多于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比营养、肝功指标的变化发现EN组的患者术后早期纠正负氮平衡的能力明显弱于EN+中药组(P〈0.05),并且前组患者血浆PALB以及ALB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后组患者(P〈0.05),体重下降值、HGB浓度、ALT、AST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陈刚  徐旭东  叶波 《肿瘤学杂志》2012,18(8):615-617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辅以中药四君子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营养、炎症、免疫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dPALB和TRF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7dCR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7d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炎症、免疫状态,加快其康复速度,是临床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和再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炎  冯兴华  高原 《肿瘤学杂志》2013,19(12):999-100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3例胃癌术后CPM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慢性形成低钠血症后被快速纠正的病史;临床表现以意识改变、构音和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等为主;头颅MRI表现脑桥中央边界清楚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预后差,2例死亡,1例治愈。[结论]提高髓鞘溶解症的认识对于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缓慢纠正慢性形成的低钠血症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胃癌术后存在高复发因素的患者行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4例胃癌术后存在高复发因素患者,先行顺铂60mg/m2腹腔内灌注化疗,灌注后1h内行腹腔热疗约1h,休息1周左右,行紫杉醇135~175mg/m2d1静滴,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3~5d,氟尿嘧啶750mg/d泵内持续滴注3~5d;腹腔热化疗结束后将顺铂改为20mg/d静滴3~5d,紫杉醇135~175mg/m2d1静滴,氟尿嘧啶750mg/d泵内持续滴注3~5d,21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0%、68.4%、60.0%。复发转移主要表现为吻合口复发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及恶心呕吐。[结论]胃癌术后存在高复发因素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化疗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转移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早期胃癌在基层医院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早期胃癌经胃大部或D1、D2根治术,其中10例术后用FAM方案化疗6个疗程。随访结果与同期中、晚期胃癌根治术后作比较。〔结果〕早期胃癌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必须警惕早期胃癌的可能。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化疗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治愈率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肺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治疗,观察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对28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测定营养状况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术前术后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28例肺癌患者KPS评分>70分人数达82.1%.术后的营养状况(PA和TFN)、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对肺癌手术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系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健词:肺肿瘤;营养疗法;免疫系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癌切除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于术后第1~8 d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公司),对照组使用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华瑞公司).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和TRF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和IgA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和CD4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强  周星明  江洪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01-100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PN组50例,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8d检测白蛋白(ALB)、淋巴细胞(TLC)、尿素氮(BUN)值、血红蛋白(Hb)值及前白蛋白(PA)值以及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多为3d左右,但术后发生腹泻患者多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3dALB值及TLC值均明显下降(EN组下降约15%,PN组下降约16%);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ALB及TLC值(术后8d)较术后3d均有所升高(EN组升高约10%,PN组升高约11%),且术后8d两组患者TLC值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7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俊芳  孙会英 《肿瘤防治研究》1998,25(3):206-206,209
 从1985年1月~1990年1月,我们对76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了放疗。Ⅱ期54例、Ⅲ期18例、Ⅳ期4例。放疗采用60钴γ线或6mv一x线、10~12mev电子线。照射胸壁、内乳、锁骨上、腋下等区域。放疗剂量45~50Gy/4.5~5周,5年生存率Ⅱ期80.6%(25/31)、Ⅲ期33.3%(3/9)、Ⅳ期25%(1/4)。我们认为放疗对Ⅱ期以上的患者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徐降兴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58-146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42例接受了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1组和D2组。D1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D2组于术后24~72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分析第一次粪便通道天数、术后输注白蛋白剂量、术前和术后7天的血清白蛋白差异、术后传染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状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临床因素无统计学差异,D1组比D2组的肺炎发生率更高(P=0.0308),2组间的传染性并发症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4 h内进行EN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将EN安排在24~7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