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病贫血患者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性贫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对 4 2例慢性病贫血病人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为慢性病贫血伴缺铁 (ACDID)组 ,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 (ACDNID)组及 30例缺铁性贫血 (IDA)进行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及血清铁蛋白 (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的检测及计算STfR/SF、STfR/logSF的比值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 2例慢性病贫血患者中骨髓可染铁缺乏 2 2例 ,占5 2 % ;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SF值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STfR、STfR/logSF值在IDA、ACDID组均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ACD NI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病贫血伴缺铁与不伴缺铁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STfR与SF呈负相关 (r =- 0 .39P <0 .0 1)。结论 :慢性病贫血患者约有半数合并缺铁。STfR是一种新的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指标 ,能准确评估慢性病贫血病人体内贮存铁状况 ,STfR、STfR/logSF可作为诊断ACD是否合并缺铁的诊断依据。STfR与SF间在缺铁性贫血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缺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临床上可分为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缺铁性贫血.目前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早期明确(区别合并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缺铁性贫血)诊断.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骨髓小粒可染铁,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测定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断铁缺乏症的指标,但它们在反映缺铁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SI,TIBC,TS并不能早期反映铁缺乏的指标.SF骨髓小粒可染铁检查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早期反映贮存铁缺乏的良好指标,是缺铁检查的金指标,但是创伤性检查,难为无贫血症状的患者接受,无法用于铁缺乏症的筛选.血清铁蛋白易受多种病理因素干扰而升高.1986年kohgo应用放免法检出人血清中存在的少量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来,sTFR被认为是继血清铁蛋白之后诊断贫血性疾病的又一重大进展,无性别,年龄差别,亦不受妊娠,感染,肝病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SI、SF TIBC、sTFR的测定探索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病贫血(anemia 0f chronic disease,ACD)和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两种贫血,约占贫血的70%~80%.这两种贫血鉴别有困难,尤其在感染、肿瘤、炎症时.近年来,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已被应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1].但所见报道多采用ELIAS方法进行半定量测定,定量测定STFR少见.作者自2001~2003年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STFR水平进行定量测定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鹏飞  钱申贤 《浙江临床医学》2006,8(7):688-688,690
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传统试验如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等,因受急性时相反应影响,在合并感染和慢性疾病情况下,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时不够理想。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Solu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是近来开展的新的铁代谢指标,在铁向细胞内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测定59例贫血患者的sTFR,以探讨其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贫血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溶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临床上常用血常规、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等方法判断贫血类型,但在IDA与ACD的鉴别中仍存在困难。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te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是转铁蛋白受体(TTR)的脱落片段,其作为功能性铁的一项特异性检测指标.常用于鉴别IDA与ACD。本研究旨在探讨sTfR在ID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述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缺铁性贫血(IDA)组、慢性病贫血(AC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并结合MCV和RDW这两个血常规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IDA组:sTfR(5.50±0.22)mg/L,RDW(19.4± 6.2)%,MCV(71.7±12.8)fl;对照组:sTfR(1.30±0.41)mg/L,RDW(13.1±1.3)%,MCV(85.0±4.5)fl;ACD组:sTfR(1.16±0.54)mg/L,RDW(16.3± 4.0)%,MCV(84.6±13.6)fl.IDA组sTfR,RDW均高于对照组,与A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CD组(P<0.05).ACD组的sTfR和MC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DW则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sTfR是一个灵敏、可靠的缺铁诊断的定量指标,较MCV,RDW更适用于对IDA和ACD的鉴别诊断以及在危险人群的铁状况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福氏完全佐剂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建立符合ACD特征的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蛋白(Fn)、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关系.结果 炎症组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显著增高,贫血明显,红细胞内Fn、骨髓血细胞TfR降低,血清Fn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NOS抑制剂后,NO、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炎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O通过对TfR、Fn的影响参与了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细胞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结构与理化特性,血清转铁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正常值,以及对机体铁状态和造血功能的评估,孕期缺的监测,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疾病所致贫血的鉴别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缺铁性贫血孕妇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3 7例贫血和 3 9例未贫血孕妇进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 )、血清铁蛋白 (SF)以及它们的比值 (STfR/lgSF ,STfR/SF)测定 ,结果两组STfR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F、STfR/lgSF及STfR/SF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疾病性贫血(ACD)及慢性疾病性贫血(ACD)伴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和20例非贫血的表面健康体检者血清s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水平,分析IDA的诊断符合率,观察不同贫血患者铁代谢状态.结果 IDA患者sTfR和TIBC明显高于ACD患者,分别为20.12±10.08 μmol/L和3.86±3.01 μmol/L(t=16.27,P<0.01),77.01±13.98 μmol/L和33.78±6.33 μmol/L(t=43.23,P<0.01),SI和TS明显减低,分别为3.16±1.10 μmol/L和11.64±5.82 μmol/L(t=8.48,P<0.01),4.25%±1.76%和34.11%±14.07%(t=29.86,P<0.01);ACD患者sTfR与表面健康的非贫血对照人群无明显差异(t=1.125,P>0.05),但其SI,TIBC和TS则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4.26,27.85,8.21,P<0.01).使用TS和sTfR在IDA诊断中的阳性符合率优于常规使用的SI和TIBC指标.根据ROC曲线分析,sTfR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运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四项铁状态观察指标,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sTfR是提示功能性缺铁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红细胞(RBC)相关参数水平,为临床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 ietin,rHuEPO)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检测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收集2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水平,并将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为99.70±28.90 mI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5±5.26 mIU/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67,P<0.01)。两组Hb,H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52,2.23,均P<0.01),R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患者的血清EPO水平与RBC,Hb,HCT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可反应性增高,但个体间有差异,应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制定治疗方案,动态检测血清EPO水平,对呼吸衰竭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C-反应蛋白(C-RP)的联合测定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的作用。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性贫血的患者在用r-HuEpo治疗前测定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压积(Hct)、STfR、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C-RP,按STfR在正常值范围内或以上及正常值以下分为A、B两组,给予皮下注射r-HuEpo,50U·kg-1.次-1,1周2次,2周、4周后复测以上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27例,B组20例。两组治疗前Hb、Hct、Ret、SEpo均无明显差异(P>0.05),STfR、C-RP有明显差异(P<0.01)。A组治疗前Hb、Ret、HCT与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1<0.05、P2<0.01)。B组治疗前Hb、Ret、HCT和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A组Hb与STfR呈正相关(r=0.7,P<0.01),B组Hb与C-RP呈负相关(r=-0.8,P<0.01)。结论:联合检测STfR和C-RP对r-HuEpo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景燕  李秀华  鲍立 《华西医学》2006,21(4):727-728
目的: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IDA)减少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了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各100例IDA的临床资料对比,并进行了血液学的检验,胃、结肠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的检验,及病理等检查证实。结果:两组对比病因有明显的不同,中青年组以月经量过多为主,老年组以消化道疾病为主,胃镜检查HP阳性率占91%。结论:青年人的IDA病因简单,老年人的IDA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