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3类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在浙江省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温州地区分离的非发酵菌和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共600株,其中非发酵菌419株,环丙沙星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8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qnrS、aac(6)-Ib以及qepA基因,并通过DNA测序确定qnr基因型和aac(6')-Ib-cr基因变异体;通过接合转移实验研究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19株非发酵菌临床株中未检测到qnrA、qnrB、qnrS、aac(6')-Ib和qepA等耐药基因。181株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未检到qepA,检到2株qnrA1阳性株,分别为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2株qnrB4阳性株,均为阴沟肠杆菌复合菌;12株检测到aac(6')-Ib,分别为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和3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接合转移试验中,2株qnrA1阳性株和1株qnrB4阳性株接合转移成功,12株携带aac(6')-Ib-cr基因的阳性株中4株接合转移成功。结论温州地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不仅存在于环丙沙星耐药株中,而且还存在于环丙沙星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可能不存在于非发酵菌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致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抗菌药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从临床分离的导致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无重复菌株52株,K-B法检测其耐药性,利用PCR扩增法检测并分析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相关的qnrA、qnrB、qnrC、qnrD、qnrR、qnrS、aac(6’)-Ib基因以及DNA解旋酶GyrA与拓扑异构酶Ⅳ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域ParC,扩增产物测序后经GenBank比对确认.结果:未检测到qnrA、qnrB、qnrC、qnrD、qnrR及qnrS基因,aac(6')-Ib检出率为26.9%(14/52),经比对未发现aac(6')-Ib-cr阳性菌株;耐药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存在两个位点突变;36株耐药菌拓扑异构酶ⅣParC基因测序与敏感菌相比相似性89%~ 95%.结论:致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未检测到qnrA、qnrB、qnrC、qnrD、qnrR、qnrS基因及aac(6')-Ib-cr阳性株,DNA解旋酶gyrA和ParC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我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所起的作用。方法用MIC琼脂稀释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qnrA、qnrS、qnrB、aac(6′)-Ib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用接合实验了解是否存在水平传播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传播机制。结果 90株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中7株检出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A、qnrS、qnrB基因。78株符合供体菌标准的大肠埃希菌中有2株接合成功,接合率2.6%。结论该地区存在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导致低水平喹喏酮类药物耐药的质粒介导耐药(PMQR)基因陆续被发现。本研究选取1998--2001年和2005--2006年韩国一所三级医院血标本中分离的261株大肠埃希菌、13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65株阴沟肠杆菌,采用多重PCR方法筛检qnrA、qnrB、qnrC、qnrS、aac(6′)-Ib和qepA6个PMQR基因,并直接测序,aag(6′)-Ib阳性PCR产物使用Bts CI酶切,以明确aac(6′)-Ib-cr变异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aac(6’)-Ib—cr在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株与耐药株中及在ESBL阳性株和阴性株中的分布状况和比较分析.方法从2006年全国美平耐药监测网点中收集241株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等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检测所有菌株的aac(6’)-Ib基因;并以内切酶BtsCI酶切消化aac(6’)-Ib的PCR阳性产物和/或DNA测序以确定aac(6’)-Ib—cr.结果在241株筛选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61.4%(148/241);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24/241);ESBL阳性株占56.8%(137/241).aac(6’)-Ib—cr的总阳性率为12.4%(30/241).经妒检验,aac(6’)-Ib—cr基因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和20.3%,X^2=20.655,P〈0.05);在阿米卡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和16.7%,X^2=0.112,P〉0.05);在ESBL阳性株与ESBL阴性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和7.7%,X^2=3.797,P〉0.05).结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广泛,而且该基因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阿米卡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SBL阳性株与阴性株中的检出率亦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流行状况。方法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qep A基因,限制性酶切反应确定aac(6')-Ib-cr基因型。结果 179株大肠埃希菌中95株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3.1%;产ESBL菌株未见对美罗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1.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皆低于30%,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皆高于70%,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60%~70%;PCR扩增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具有qnr基因9株(9.5%),其中qnr A 2株、qnr B 5株、qnr S 2株。非产ESBL菌株,具有qnr B基因3株(3.6%);酶切反应显示产和非产ESBL菌株具有aac(6')-Ib-cr基因分别为21株(22.1%)和5株(6.0%)。所有菌株皆未检测到qep A基因。结论产ESBL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以aac(6')-Ib-cr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胆汁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并调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该院消化内科患者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24株,均为非重复性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genes, PMQR) 如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 基因的流行特点。结果 胆源性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达18.65%(135/724),其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1.5%(83/135)和55.6%(75/135),未检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PCR检测PMQR基因结果显示:135株胆源性大肠埃希菌中,121株 (89.63%) qnrA1 基因阳性,45株(33.33%) qnrB4 基因阳性,32株 (23.70%) qnrB6 基因阳性,43株(31.85%) qnrS1 基因阳性,34株(25.19%) aac(6')-Ib-cr 基因阳性菌株,未检出qepA基因;其中45株(33.33%)同时携带 qnrA1、qnrB4 基因,32株(23.70%)同时携带 qnrA1、qnrB6, 25株(18.52%)同时携带 qnrA1、qnrB4、qnrS1, 21株(15.56%)同时携带 qnrA1、qnrB4、qnrS1、acc(6')-Ib-cr, 12株(100%)同时携带 qnrA1、qnrB6、qnrS1、acc(6')-Ib-cr, 且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随着PMQR基因组合种类的增多而增多。结论 消化内科胆汁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严重,耐药基因主要以 qnrA1为主,qnrB4和qnrB6 次之,且存在多种PMQR基因组合形式,这些潜在播散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对于临床胆道感染的治疗有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喹喏酮类的耐药基因qnr和aac(6')-Ib-cr在我国肠杆菌科临床株中的分布状况.方法 从全国9家教学医院收集的421株非重复的4种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m)、阴沟肠杆菌(ecl)、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fr)]中,按环丙沙星(CW)≥0.25μg/ml、头孢噻肟(CTX)≥2.0μg/ml、头孢曲松(cno)≥2.0μg/ml的条件筛选出197株,其中cfr30株,ecl 35株,eco 77株,kpm 55株.采用PCR检测筛选菌株的qnrA、qnrB、qnrS和aac(6')-IB质粒介导耐药基因;并以内切酶BtsCI酶切消化aac(6')-Ib PCR阳性产物以确定aac(6')-Ib-cr.接合试验确定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接合子及其供体菌和受体菌对环丙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的MIC值.结果 在197株筛选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qnr共检出83株,总阳性率为42%(83/197),其中qnrA有17株(9%),qnrB有46株(23%),qnrS有24株(12%);qnrA和qnrB同时阳性有2株,qnrB和qnrs同时阳性有2株.aac(6')-Ib共检出90株(46%),aac(6')-Ib-cr共检出36株(18%).qnr和aac(6')-Ib-cr同时阳性的有18株.在ecl、kpn、cfr、eco中,qnr的阳性率分别为66%、66%、63%、6%,aac(6')-Ib-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2%、27%、17%.qnr和aac(6')-Ib-cr在所有的4种肠杆菌科细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83/421)和9%(36/421).质粒接合试验获得了13株接合子,环丙沙星对接合子的MIC范围为0.125~1μg/ml,相差8倍;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CIP的耐药性提高了16~125倍,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提高了16~31倍.结论 在中国,qnr和aac(6')-Ib-cr相关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在肠杆菌科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qnr和aac(6')-Ib-cr能介导喹诺酮低水平耐药,这可能是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上升迅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aac(6')-Ib-cr在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株与耐药株中及在ESBL阳性株和阴性株中的分布状况和比较分析.方法 从2006年全国美平耐药监测网点中收集241株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等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检测所有菌株的aac(6')-Ib基因;并以内切酶BtsCI酶切消化aac(6')-Ib的PCR阳性产物和/或DNA测序以确定aac(6')-Ib-cr.结果 在241株筛选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61.4%(148/241);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24/241);ESBL阳性株占56.8%(137/241).aac(6')-Ib-cr的总阳性率为12.4%(30/241).经χ2检验,aac(6')-Ib-cr基因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和20.3%,χ2=20.655,P<0.05);在阿米卡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和16.7%,χ2=0.112,P>0.05);在ESBL阳性株与ESBL阴性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和7.7%,χ2=3.797,P>0.05).结论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广泛,而且该基因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阿米卡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SBL阳性株与阴性株中的检出率亦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PCR方法筛选541株连续分离的所有环丙沙星耐药或中介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药基因qnrA;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A阳性株测定氨基糖苷乙酰化酶aac(6′)-Ib-cr基因,分析了gyrA和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变异。结果54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7株肠杆菌科细菌qnrA检测阳性,其中4株为阴沟肠杆菌,在不发酵糖菌中未检出qnrA基因。在7株qnrA阳性菌中,4株喹诺酮耐药性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2~125倍。4个接合子中环丙沙星MIC较高的2个结合子携带aac(6′)-Ib-cr,7株qnrA阳性临床分离菌中5株耐药决定区gyrA、parC有变异。结论qnrA在肠杆菌属临床分离株中的检出率较高,aac(6′)-Ib-cr基因及靶位改变与qnrA同时存在可能使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