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明确山西省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的基础上,针对其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并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回接证病,采用常规形态和EF-1α序列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以优势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室内多重筛选的方式筛选获得生防菌株。结果:明确了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山西黄芪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对其表现出了良好的平皿拮抗和离体防病效果。结论:以Fusarium solani为靶标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具有开发为专用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化肥的过度施用已在白芷种植中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退化等诸多问题。为推动白芷绿色栽培模式,挖掘白芷根际真菌资源,该研究分别从道地及非道地产区白芷根际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解钾、产铁载体和产吲哚乙酸(IAA)促生特性的白芷根际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及ITS 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综合鉴定,采用盆栽试验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各促生活性从道地和非道地白芷根际分离筛选获得了37株促生真菌,多为镰孢菌属Fusarium,且道地产区白芷根际可培养的促生真菌种类较非道地产区的更为丰富多样。所有菌株中以黑曲霉ZJ-17的综合促生潜力最强,在室外不施肥的条件下,接种ZJ-17对种植于道地和非道地产区土壤的白芷的生长、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产率分别为73.59%、37.8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额外施肥对白芷生长的限制。因此,黑曲霉ZJ-17在白芷增产保质、化肥减施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可实际应用于促进白芷生长,制备生物肥料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剂(PGPR)对滇重楼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为培育优质滇重楼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5种不同PGPR对滇重楼生理特性及无机元素的影响.结果:接种外源不同PGPR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滇重楼的生长发育,延缓叶片的衰老,提高新根茎和老根茎...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境滇重楼根际解钾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生境滇重楼的根际土壤解钾菌的解钾能力,筛选出具有高效解钾能力的菌株,为滇重楼的栽培及品质提升奠定理论基础.该研究以云南、四川和贵州3个地区10个不同地点的野生和移栽品的滇重楼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解钾菌,使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解钾能力,并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纯化后获得26株解钾菌,野生和移栽...  相似文献   

5.
焦松林  王俊丽  任建国 《中药材》2022,(5):1034-1042
目的:探讨氮磷钾复合肥减量配施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作用下太子参块根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以期从组学角度初步了解其对太子参块根次生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太子参‘三泓1号’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氮磷钾复合肥处理(TCF,含2.0 g氮磷钾复合肥的200 mL水溶液)和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与减施75%用量的常规氮磷钾复合肥配施处理(TCJ,本课题前期筛选的组合处理,含0.5 g氮磷钾复合肥的200 mL 3×10^(8)CFU/mL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菌悬液),块根采收前2个月灌根各处理液,采收后采用TMT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块根差异表达蛋白,并利用多重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剂盒(比色法)测定不同处理块根总黄酮含量。结果:TCJ/TCF共有89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包括47个上调蛋白和42个下调蛋白。基于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共筛选到9个差异表达蛋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生物碱生物合成”及“环肽生物合成”过程;总黄酮含量验证结果与TMT定量蛋白质组结果相吻合。结论:氮磷钾复合肥减量配施促生菌Bacillus sp.KTS-1-1可能通过影响太子参块根次生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而影响其次生代谢活性成分的合成累积。  相似文献   

6.
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 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 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12 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掌握黄芪根腐病菌毒素滤液产生条件和探讨黄芪根腐病菌致病机制,以及为利用毒素进行种质抗原筛选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和胚根生长抑制法研究了10株来源不同的黄芪根腐病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和专化性。结果:黄芪根腐病菌F. solani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对黄芪胚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根抑制率逐渐增高,第12天时毒素滤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在52.0%~92.0%。5~35 ℃下病菌所产毒素滤液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以25 ℃时毒素滤液的抑制率最高,其次为20,30 ℃。PSC培养液所产毒素滤液的抑制率较高,其次为PDB。光照条件对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不显著,但24 h连续黑暗更有利于毒素滤液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所有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经灭菌后对黄芪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供试菌株HQM40培养12 d后产生的毒素滤液对4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胚根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10株黄芪根腐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滤液生物活性强,对热稳定;产生毒素滤液的最佳条件是PSC培养液、25 ℃,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12 d。HQM40菌株所产毒素滤液所含生物活性物质为非专化性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人参黑斑菌、人参锈腐菌等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为人参病害生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人参栽培土壤和菌剂产品中分离菌株;以人参致病菌为靶标,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16S r DNA和28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人参栽培土壤中分离到66株菌,其中菌株X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从商品化菌剂中分离出17株菌,其中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人参致病菌表现较好抑菌活性。经鉴定,菌株X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QM、BM2和HZ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GG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HC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DD为平展木霉(T.effusum)。结论:筛选出的7株拮抗菌对多种人参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活性,菌株X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与菌株QM、BM2、HZ3、GG、HC和DD对应的商品化菌剂可用于人参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温艳娜 《北京中医药》2015,34(2):150-151
建立何首乌根际土壤真菌菌种库,为筛选具有生物转化活性菌株提供菌种资源,为确定适用于何首乌栽培的菌肥组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纯培养的方式分离、纯化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菌株,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的种属,其中根霉属真菌能产生一系列的有机酸,从而对何首乌的生长起到保护和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0.
Qin LY  Jiang N  Tang MQ  Miao JH  Li LX 《中药材》2011,34(4):499-502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山豆根根腐病菌茄腐镰孢S9(Fusarium solani)的拮抗作用,探讨生物防治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生长速度法、对峙培养法研究哈茨木霉H2(Trichoderma harsianum)、绿色木霉M6(Trichoderma viride)和康宁木霉K1(Trichoderma koningii)对山豆根根腐病菌S9的拮抗作用,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H2、M6竞争优势显著,生长速度分别是S9的1.43~2.72倍和1.43~1.95倍;K1的空间竞争优势较弱,生长速度不如S9。3种木霉菌对S9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M6和H2对S9的拮抗作用较强,即使在提前3 d接入病原菌的情况下,M6和H2对S9的抑制率仍能分别达100%和82.35%,拮抗系数均达Ⅰ级;K1对S9的抑制率为46.36%,拮抗系数为Ⅳ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通过缠绕、寄生等方式使S9发生菌丝断裂、缢缩、消解等现象。结论: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作为生防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具有深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三七根中茄腐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崔秀明  刘迪秋  孙恬  郭爱玲  陈军 《中草药》2020,51(5):1302-1307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地检测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腐病病原真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方法基于茄腐镰刀菌的氨基己二酸还原酶(Lys2)基因设计了qRT-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s-QF和Fs-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茄腐镰刀菌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体系。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5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特异性强,能快速检测到携带茄腐镰刀菌的三七根腐病病株。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质量浓度可低至0.2 pg/μL。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茄腐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为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膜荚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延勋  栗章彭  颜世利  苏艳芳 《中草药》2017,48(13):2601-2607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膜荚黄芪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包括14个黄酮类化合物:2′-methoxyisoliquiritigenin(1)、刺甘草查耳酮(2)、甘草查耳酮B(3)、3′,4′,7-trihydroxyflavone(4)、4′,7-dihydroxyflavone(5)、3′,7,8-tr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6)、毛蕊异黄酮(8)、芒柄花素(9)、2′,4,4′-trihydroxychalcone(10)、pendulone(11)、liquiritigenin(12)、pratensein(13)、毛蕊异黄酮苷(14)、芒柄花苷(15),8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黄芪甲苷(16)、cyclocanthoside E(17)、异黄芪皂苷II(18)、黄芪皂苷II(19)、黄芪皂苷III(20)、异黄芪皂苷I(21)、brachyoside B(22)、cycloaraloside A(23)及1个苯丙酸类化合物:4-hydroxycinnamic acid(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吉林健康人参根中筛选到一株广谱根际菌RS-3。经形态学特征及16S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平板对峙实验及带毒平板法鉴定,该菌株对常见的5种人参病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灰霉病菌的抑菌率达54.4%。说明根际细菌RS-3可作为人参常见病害的潜在广谱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农田栽参模式中人参根腐病原菌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东北农田栽培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研究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类型,验证苏子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人参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人参根腐病株中分离得到单菌株;形态学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有2种形态,小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长柱形,大型分生孢子呈卵圆形,且有明显分隔;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通过Blast比对,该菌株18s r DNA扩增产物与Fusarium oxysporum已知序列(JF807402.1)的同源性为100%,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利用牛津杯法评价苏子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50 g·L-1时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直径为11.75 mm。该研究确定农田栽参中根腐病的病原菌类型,为根腐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材料,保障农田栽参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新疆阿魏内生真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筛选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117株新疆阿魏内生真菌菌液提取物和菌丝体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胃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有43株链格孢属菌株的49份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0 μg·mL–1时,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达50%以上;其中15份对HeLa细胞、AGS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1938/TL168菌株提取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至(25.95±3.39)μg·mL–1结论 阿魏内生真菌提取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备抗肿瘤药物研发潜质。  相似文献   

16.
10种药用黄芪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材药物之一,药用黄芪属植物在国内有明显的地域应用特点。该文论述10种具有代表性的黄芪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属5个亚属。10种黄芪属植物分别是簇毛黄芪亚属中的乌拉特黄芪(Astragalus hoantchy),背扁黄芪(A.complanatus);黄芪亚属中的梭果黄芪(A.ernestii),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蒙古黄芪(A.momongholicus var.mongholicus),多花黄芪(A.floridus),金翼黄芪(A.chrysopterus),草木樨状黄芪(A.melilotoidesll);华黄芪亚属中的华黄芪(A.chinensis);裂萼黄芪亚属中的斜茎黄芪(A.adsurgens)。47种皂苷类化合物中,膜荚黄芪中发现37种,蒙古黄芪10种,梭果黄芪6种,多花黄芪4种;85种黄酮类化合物中,蒙古黄芪40种,膜荚黄芪31种,斜茎黄芪21种,梭果黄芪3种,背扁黄耆15种,乌拉特黄芪3种,金翼黄芪1种,草木樨状黄芪3种;蒙古黄芪中得到6种生物碱。黄芪多糖类因为提取工艺不同,得到的结构有很大差异。药理作用主要从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学周  李绍宾  赵智灵  张连学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2):3332-3336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西洋参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6株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3、B11、B17、B23、B24、F10,其中B3对7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10对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B3和F10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结论西洋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西洋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8.
周玉丽  崔广荣  胡能兵  何克勤  林平  舒英杰 《中草药》2014,45(24):3612-3617
目的 建立甜叶菊甲基磺酸乙酯(EMS)离体诱变体系,通过SRAP检测鉴定获得甜叶菊耐盐突变体.方法 将"皖甜1号"-B1甜叶菊组培苗茎段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中,进行耐盐临界NaCl质量浓度的筛选;用不同浓度的EMS处理甜叶菊组培苗茎段不同时间,筛选EMS诱变甜叶菊的适宜浓度和时间;将经过EMS诱变过的甜叶菊组培苗茎段接种在含有临界NaCl质量浓度的MS培养基上进行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对存活的变异株通过SRAP标记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 甜叶菊组培苗耐盐临界NaCl质量浓度为1.0%;EMS 诱变甜叶菊组培苗茎段的适宜浓度和时间范围为0.8%~1.0% EMS处理8~10 h;筛选出41株甜叶菊耐盐变异株,SRAP分子标记表明,4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突变比率为9.76%.结论 初步建立了甜叶菊EMS离体诱变体系,为甜叶菊高产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郎红  吴松权 《中草药》2015,46(20):3071-3078
目的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是调控黄芪甲苷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为该基因外源表达选择合适的宿主,进而为提高黄芪甲苷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膜荚黄芪为植物材料,克隆了FPS基因的编码序列。运用EMBOSS及Codon W等在线软件分析了FPS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玉米、青蒿等7种植物FPS基因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较。结果膜荚黄芪FPS基因偏好于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共有22个密码子存在差异。结论进一步提高膜荚黄芪FP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需对其密码子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