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新术式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有子宫全切术指征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采用新术式子宫全切术108例为观察组与行传统的腹式子宫全切术108例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病率、术后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术式腹式子宫全切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2.
张敏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43-8843
目的研究经阴道子宫次全切加宫颈电锥切术(TVSH-cec)与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TAVH)后患者阴道残端脱垂的情况。方法对2005-06-2008-06在我院行子宫切除的患者196例,选择TVSH-cec的90例,选择TAVH的106例,同时进行2年随访。结果 TVSH-cec组无阴道残断脱垂,TAVH组有2例术后阴道残端脱垂。结论 TVSH-cec组对盆底组织损伤小,保留了完整的主韧带、骶韧带及部分宫颈组织,保护了女性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围绝经期良性子宫病变者102例,其中传统子宫切除术49例为对照组,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切除术53例为研究组。观察手术效果,并分别于术前1个月、术后1、6、12个月,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表现。【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排尿排便异常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E2水平升高,较术前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术后6、12个月E2水平较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FSH水平略有升高,直到术后12个月才发现与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研究组FSH水平在术后1、6、12月均低于同期对照着,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随访调查中,研究组在性生活质量异常、有更年期症状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切除术用于临床方便、可行,近期可保留卵巢的完整血液供应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我院妇癌科接诊的病人中,我们发现一些医院对子宫颈癌的诊治存在误区。本文就1996年3月~1998年10月来我院求医的被误诊误治的35例子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均在外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其中,宫颈鳞癌20例,宫颈腺癌12例,宫颈其他恶性肿瘤3例。年龄:25~47岁。1.2 首次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 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22例(62.8%),子宫颈炎症1例(2.9%),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3例(8.6%),子宫颈癌但无临床分期9(25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16岁,未婚。因经期左下腹痛逐渐加重3 a,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于2005-04-07入院。既往体健。月经13528d,量中,痛经。LM P:2005-04-06。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肛查:外阴发育正常,处女膜完整,子宫后位,常大,左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10 cm包块,质韧,压痛,活动欠佳,右附件区未及异常。B超示盆腔偏左侧肿物108 cm×105 cm×104 cm,内为液暗区伴细密光点及光带,轮廓欠规则,提示盆腔左侧含液黏稠性肿物。入院诊断:左卵巢瘤(蒂扭转?)左卵巢巧克力囊肿?于2005-04-07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6.
单角子宫并子宫肌瘤足月分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37岁,孕3产0,停经39周于2003-11-03入院.孕4个月下腹坠痛,经保胎治疗好转,孕期经过尚顺利.既往月经规律,26岁结婚,婚后6 a未孕,6 a前发现子宫肌瘤,渐增大.5 a前孕4个月,2 a前孕2个月各自然流产1次.孕前B超示:子宫10.1 cm×10.6 cm×7.2 cm,子宫右侧壁子宫肌瘤6.4 cm×4.6 cm×3.9 cm,右附件区实性包块,卵巢肿瘤可能.双肾均位于右侧.t36.4℃,P90次/min,R18次/min,BP120/75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宫高36 cm,腹围98 cm,胎位右枕前,胎动良好,胎心136次/min.肛诊检查:先露头,棘上4 cm,颈管未消,宫口未开.入院诊断:①孕3产0宫内孕39周,右枕前位;②子宫肌瘤;③右侧卵巢肿瘤?④珍贵胎儿.于2003-11-05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男婴,重3 850 g,Apgar评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子宫收缩良好.探查子宫为单角子宫,左侧附件正常,右宫角部一8 cm×8 cm×9 cm肌壁间肌瘤,充血,子宫前壁、后壁各一直径1 cm大小肌瘤.探查右侧盆腔见一4 cm×4 cm×5 cm大小包块,质中等,后方与一卵巢直接相连,卵巢上连一长3 cm输卵管及伞端,包块与子宫无连接,与输卵管不相通,术中行包块切除,子宫次切术.术后抗炎、止血等治疗,切口甲级愈合,术后5 d病理回报:单角子宫子宫壁平滑肌瘤,残角子宫.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2-12~2002-12行子宫次全切除436例,术后对膀胱功能及性生活的影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28~68岁,术后年限1.5~10 a.与全切除术后性生活比较见表1,次全切除术前术后宫颈及刮片病理见表2.  相似文献   

8.
子宫肥大症是由于连续多次妊娠、分娩,或子宫慢性炎症,使子宫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类似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功血),容易误诊。我院1980年1月~1997年10月共收治子宫肥大症41例,均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发病年龄28~54岁,平均46.2岁。婚龄<20年38例,足月分娩4次以上37例。1.2 临床表现 38例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例月经周期缩短,3例有下腹部疼痛或不适史。1.3 辅助检查 41例行B…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4—10~2007—03发生胎盘植入子宫纵隔2例,其中1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例,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23岁。因孕1产0孕40周待产。LOA,头盆不称,于2004—10—30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腹围98cm,宫高30cm,胎位LOA,胎心音140次/min,规则,胎先露头浮,跨耻征(+),宫口未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抢救产后出血对子宫复旧的影响,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2010年行子宫捆绑式缝合术的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机抽取的同期剖宫产患者50例产后复旧和月经恢复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68例患者在血性恶露干净的时间和月经恢复的时间与同期剖宫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是抢救子宫收缩乏力性和胎盘低置原因出血的安全可行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病人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漏诊率甚高。本文就我院1992年1月~1997年12月妇科切除的子宫标本522例中经病理确诊而术前误诊或漏诊的子宫腺肌病38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最小39岁,最大58岁,41~50岁28例,占76.69%。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46例,38例术前曾有误诊或漏诊,误漏诊率为82.60%。1.2 临床症状 部分病例有2种或2种以上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和预防。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都有腹壁瘢痕处肿块伴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症状,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和术中保护切口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残角子宫合并内膜异位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病例报告 女,14岁.以盆腔肿块6 d于2002-11-05入院.13岁初潮后月经正常,5~6/30 d,量中,无痛经.本次6 d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腹坠胀性疼痛,能耐受,伴腰骶部酸痛,无发热,二便正常.患者无性生活史及其他特殊病史.查体:发育正常,t36.6℃,P82次/min,R21次/min,BP100/60 mmHg,心肺阴性,全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14.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就我院1996~01/2007-01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9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年龄25~38(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15.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4~2003年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2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发病率5.95%.年龄27~52岁,平均39.2岁.其中会阴内异症8例,膀胱内异症4例,消化道和宫颈内异症各3例,输卵管和腹壁切口内异症各2例,脐窝、阴道残端和大腿内侧内异症各1例.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会阴内异症行单纯肿物切除,合并肛门括约肌内异症行肛门括约肌修补术.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0(平均32.9)岁,25~36岁占11例.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6例.  相似文献   

17.
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936-493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 a来我院收治的1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结果:14例发生在剖宫产术后,3例发生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后。大多表现为腹壁切口处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或压痛。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降低剖宫产率等均有助于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1998~2006年诊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6~42岁,平均34岁。病灶大小为2~4.6cm,单发症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发病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9a。本组均有手术史,其中10例为剖宫产术史,1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核除术,1例为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核除手术。本组均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处肿块胀痛,经期增大,过后缩小,疼痛均能忍受,不需止痛治疗。切口包块10例位于皮下脂肪层,2例浸及筋腹,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实性,活动差。有不同程度触痛,尤以经期明显,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病灶皮肤呈紫蓝色。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和其邻近脏器的腹膜面。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 ,但不常见。现将我院 1986 - 0 1~ 2 0 0 1- 0 1所遇的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共 72 0 6例 ,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症 3例 ,切口内异症为外院剖宫产分娩 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本组年龄 2 7~ 36岁 ,平均年龄 32岁 ,孕次 1~ 5次 ,平均2 .4次 ;产次 1例 2次剖宫产分娩史 ,余 4例均为第 1次剖宫产术 ,平均 1.2次。本组 5例均为腹部纵切口 ,病灶位于下 1/ 2~ 1/ 3…  相似文献   

20.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达3.5%[1]。两院1998-01/2007-12共47例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行手术加药物治疗,疗效良好,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39例为足月剖宫产术后,4例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为子宫腺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后,2例为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4个月~8a,平均15个月。单发病灶占87.23%,多发病灶占12.77%,平均病灶大小2.5 cm。1.2方法1.2.1诊断方法(1)病史、症状、体征:剖宫产,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会阴侧切术后逐渐形成切口下结节,可伴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2)彩超检查:见皮下低回声肿物,边缘不光滑或毛刺状,常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内多见液性暗区,肿瘤内部点状或手状血流信号,低流高阻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 I):0.68~0.81[2]。(3)病理检查:镜下发现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二者共存,伴或不伴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2.2治疗方法本组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为预防复发,术后配合口服孕三烯酮2.5m g(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5 m g/粒),2/周,6个月;或米非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