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0名健康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外周血制备中性粒细胞悬液,经分别与某些抗生素和中药共同温育后,用改进的Boyden小室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随机移动(RM)和趋化运动(Cht)。结果表明,链霉素(SM,浓度25μg/ml)和氯霉素(CM,浓度25μg/ml)对中性粒细胞的Cht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RM并无影响;青霉素(PC,浓度25μg/ml)对Cht与RM均无影响;SM、CM、PC联合作用时,不仅能使Cht受到显著抑制,而且也能使RM受到显著抑制;中药抗炎6号(浓度1:30)能促进RM和Cht,且可完全解除或在很大程度上抵消SM、CM,PC联合作用对RM和Cht的抑制作用;黄芪对RM和Cht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某些抗生素治疗,特别是某些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有害作用,论证了滥用抗生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本工作进一步提示,临床上合并使用抗生素与中药抗炎6号可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产生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人精浆对白细胞介素2降解和灭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人精浆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含有10%混合的 AB~ 正常人血清(NHS)同时加入 ConA 和不同浓度 HSP 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仍存活,但淋巴细胞转化受到抑制。并且,ConA 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 IL—2受体增生受抑制。加入外源性 IL—2能部分地抵消低浓度 HSP 的作用;但是,加入外源性 IL—1对 HSP 的免疫抑制作用无影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 HSP 可将~(125)Ⅰ标记的 IL—2至少降解成2个小分子片段。这些结果提示:通过影响 IL—2的产生;降解已产生的 IL—2和减少淋巴细胞表面 IL—2受体的表达可能是 HSP 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和增殖的原因之一。这一抑制作用防止了针对精子免疫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医药底蕴丰富,是前人在实践与认识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所以是许多科研和医务工作者研究重点及热点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已证明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它对SLE患者的多个免疫环节均起作用,目前在SLE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猪苓多糖对S180细胞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猪苓多糖对肿瘤细胞系S180培养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有或无猪苓多糖作用的肿瘤细胞S180培养上清 (简称肿瘤上清 ) ,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IL 2产生 ,对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 ,以及对CTLL 2细胞对IL 2反应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表面IL 2Rα表达的影响。结果 :无猪苓多糖作用的肿瘤上清可强烈抑制上述 5项指标 ;而猪苓多糖作用的肿瘤上清则可明显上调上述方法中所测 5项指标。若先用含猪苓多糖培养液培养肿瘤细胞 2 4h或 48h ,而后洗去或不洗去猪苓多糖 ,再培养肿瘤细胞 2 4h ,所获肿瘤上清也可明显上调上述 5项指标。结论 :猪苓多糖可抵消肿瘤上清的免疫抑制作用 ,下调肿瘤细胞S180合成和 /或分泌免疫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5.
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α-溶血性链球菌(alpha-hemolytic stre-ptococci)33#菌株经深层培养,提取精制所得的α-甘露聚糖肽物质,是我国新近开发的一种抗生素,具有直接的抗肿瘤效应和刺激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在体内外对小鼠S-180,艾氏腹水瘤等肿瘤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配合放疗、化疗用于肺癌、  相似文献   

6.
背景:如何利用免疫抑制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最佳疗效是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到个体化用药,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评价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9-10 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排斥反应”。选择文章内容与肾移植免疫抑制剂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入选2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任何一种免疫抑制剂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时都会伴有一定毒副作用,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用药抗排斥反应已达成共识,事实证明无论采用何种联合方式,均有单一用药无可替代的优势。如何利用免疫抑制药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最佳疗效是临床关键所在,医生应严密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做到个体化用药,尽可能降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排斥反应;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8.032   相似文献   

7.
许红波  李春富 《现代免疫学》2002,22(1):71-72,45
雷公藤内酯醇是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来的 1个含环氧的二萜内酯化合物 ,也是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有效的治疗HVG和GVHD ,单独使用的效果与CsA相近。雷公藤内酯醇与CsA的作用机制不同 ,两者合用可产生协同效应 ,免疫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报告。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又注意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抗生素对免疫的调节。事实上中医文化在几千年以来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就注意到了病人机体的免疫力及药物的抗菌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 在大量的抗菌中医药研究中发现大青叶,大蒜,牛黄,五味,苦参,金银花,鱼腥草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同时又有免疫激发作用。而另一些中药,如大黄、山楂,白芍,黄芩,丹皮,茵陈,麻黄.柴胡等在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同时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研究氧化苦参碱(MOX)对L929肿瘤细胞(L929)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获取经MOX作用后再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以不经MOX作用同步培养的1929培养上清作对照,检测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MTT法;细胞表面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和上清中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包括TC,F-βl、PGE2、VEGF和IL-1O,定量ELISA法).分析MOX影响L929免疫抑制作用与影响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之问的关系.结果:不经MOX作用同步对照培养的1929培养上清(C-S1、C-S2),可稳定地测到所测4种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l和PGF2浓度最高),和稳定地抑制所测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C-SI比C-S2,P>0.05).经MOX作用后的L929,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MOX-S1),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及对5项免疫功能的抑制均明显低于对照上清(c-SI);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MOX-s2)与MOX-S1相比,4种抑制分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除对CD3ε+ζ+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外(P<0.01),对其余4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MOX下调L929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及IL广2Ra和CD3ε-ζ+表达的抑制与下调TGF-βl和PGF2分泌显著正相关,下调对MK杀伤的抑制与下调TGF-βl分泌显著正相关.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显著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而显著下调L929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下调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瘤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骨髓来源的MSC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效果,但骨髓的采集对供者而言是创伤性操作。脐带为产科废弃物,采集容易且对产妇、婴儿无任何损伤。为了探索脐带华氏胶来源MSC(Wharton's jelly-derived MSC, 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评估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证实在MLR中,异基因来源的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被来自供者、受者或第三方的WJ-MSC抑制;在Transwell分离培养中,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较直接接触培养弱;随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 3-dioxygenase, 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 1-MT)剂量的增加, 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长期培养传代后的第10代WJ-MSC也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这说明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不受MHC的限制,其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表达,而IDO是WJ-MSC有效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菌苗对肺部感染抗感染免疫的疗效观察邱华,郑文辉,王福华,卢莱曾徐州市鼓楼医院变态反应科徐州矿务局职业病防治院关键词菌苗,抗感染免疫,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诊治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尽管抗生素的研制日新月异,但对一些肺部感染的疗效却很有限,因此,应积极探索更有...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精浆(Human Seminal Plasma HSP)有广泛免疫抑制作用,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在生殖免疫和促进性传播疾病(特别是AIDS)的作用受到关注。但HSP免疫抑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我室已证明HSP抑制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是抑制IL-2受体表达,但HSP对IL-1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我们就HSP对IL-1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现状,规范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预防抗生素的滥用.国内滥用抗生素严重,通过分析国内的现状,借鉴国外的限制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在规范应用抗生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用抗生素时严格掌握适宜证,根据临床诊断,细菌学,药敏实验,药效学、药动学特点选择有效地抗生素,使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小;严格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注意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根据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免疫及肝肾功能指定恰当的方案.同时,注意联合用药指征,单一药物控制的感染不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消除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的误区.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措施和监督体系,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科学规范应用抗生素,减小对人们的危害,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对细菌性肠炎患儿肠粘膜屏障相关因子,炎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我科治疗的细菌性肠炎患儿80例,依据其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40例患儿采用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临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儿77.5%高,差异明显(P<0.05);血清炎性相关的指标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炎性相关指标的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相关免疫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肠黏膜屏障相关的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结论:抗生素结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够较为显著的提高细菌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减少其炎性反应程度并改善免疫功能,最终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尹国才  郑毅 《现代免疫学》1997,17(6):378-378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类与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的炎症性损伤疾病,病理上主要表现在因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关节滑膜病变。因此,调节炎性反应的一些胞间粘附分子必定有所表现,为此,我们检测了临床上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血清可溶性胞间粘附分子(soluable intercellular adhesino molecule,sICAM)的水平,同时,还检测了一种具免疫抑制作用的TGF-β1水平由此进一步探讨RA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2抑制T细胞活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在严重烧伤、创伤、败血症等情况下,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前列腺素E2是抑制T细胞免疫活化的重要炎性介质之一,它通过对T细胞活化途径中的信号转导分子的抑制作用,使T细胞处于免疫失活或无能状态,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处于应急状态下,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文富  刘小康 《现代免疫学》2004,24(5):398-398,406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是常用的抗生素。20世纪70年代,Itkin等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具有糖皮质激素相近的作用。近年来,发现以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可作为免疫抑制药物,其免疫抑制作用比环抱菌素A(CyA)强数十倍,对排斥反应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发展抗感染药理学新概念——人类抗菌肽基因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当今临床医学中的全球性难题之一。传统抗生素治疗“机会”致病菌感染的疗效一直有疑议。因此我们应当着手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开发抗感染新药或措施。内源性抗菌肽成为目前学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炎是临麻常见病,治疗用药品种多,起效慢,疗程长。不少资料指出: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原因之一,其致病菌为胃幽门弯曲杆菌,因此,在治疗上,除了采用对症外,不少医院还采用抗感染治疗,常规用药普鲁,卡因链霉素液常可收到一定疗效。本文通过对临床上抗生素治疗胃炎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出以下用药注意:1.严格掌握适应症即查明致病菌用药;2.合理选药;3.注意不良反应;4.合理的联合用药;5.掌握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免疫抑制药Bredini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试图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寻找免疫抑制药,时间虽不长,但已出现了有希望的苗头,如瑞士山道士公司从多孢木霉发酵液中提取的环孢菌素,日本东洋发酵株式会社从真青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取了Bredinin,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木贼镰刀菌菌体中分离出Cyclomunine等。在实验研究中它们都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可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前两者已在临床试用并有一定的疗效。由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繁多,因而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免疫抑制剂可能是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国内有些单位已准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仅就Bredinin的研究工作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