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洗胃及留置胃管是新生儿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此2项操作均涉及到胃管置入长度的问题.<实用新生儿学>[1]对鼻饲(经鼻留置胃管)的体表测量方法进行了说明,但迄今为止经口置入胃管的体表测量方法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将3种经体表测量的胃管置入长度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新生儿经口置入胃管的最佳体表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垫在急诊洗胃中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服毒需急诊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胶布固定胃管,观察组用经口气管插管中固定气管导管专用的一次性牙垫固定胃管。结果 观察组胃管脱落或被咬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洗胃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牙垫固定胃管.可缩短洗胃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诊洗胃过程中牙垫固定洗胃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蔓玲 《护理学杂志》2006,21(17):24-24
目的 探讨牙垫在急诊洗胃中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服毒需急诊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胶布固定胃管,观察组用经口气管插管中固定气管导管专用的一次性牙垫固定胃管.结果 观察组胃管脱落或被咬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洗胃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牙垫固定胃管,可缩短洗胃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绮  胡燕 《护理学杂志》2005,20(10):31-32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从导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结果观察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插胃管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口服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洗胃效果良好,且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入深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胃肠减压患者.从小儿、成人角度总结胃管置入的深度。提出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型、年龄等确定置入胃管最佳深度,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鼻饲法和胃肠减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胃管插入以后,常规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在临床使用中.由于胃管较粗、较硬,患者面颊部出汗、皮脂腺分泌等原因.导致胃管容易滑脱:同时由于固定时产生的压力和对胃管的牵拉.使鼻腔粘膜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易于造成鼻腔粘膜损伤、出血。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对胃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统方法置入胃管时,由协助者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操作者将胃管置入咽喉部(14~16cm)时,协助者再将患者的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的弧度),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操作者再将胃管送入胃内。而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且部分患者置入胃管的过程中对刺激较敏感,当胃管还未置入到会咽部时就出现频繁的呛咳,使操作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捏鼻法助洗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医院常接诊因生气而自服农药致中毒者,部分患者不愿配合洗胃,拒绝置入胃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耗时较长且效果欠佳。为尽快置入胃管洗胃抢救生命,我们采用捏鼻孔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操作者一手拇指与示指紧捏患者鼻孔,短暂性阻断氧气的吸入,此时患者即张口深吸气,术者乘机放置开口器,即可插入胃管。优点:操作简单、有效、省时,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捏鼻法助洗胃$扶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陕西扶风,722200@李小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避免诱发抽搐。方法对31例新生儿破伤风予地西泮0.5~0.8mg/kg肌内注射30min后,自口角一侧插胃管,证实其在胃内后固定并行管饲。结果3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胃管16~28d。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置入胃管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治疗性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穴。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及胃管置入时间。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胃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压辅助置胃管方法简便、安全、效果好,可以保证留置胃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胃管置入对昏迷患者一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有插胃管需要的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置入胃管,记录两种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置入胃管置管成功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昏迷患者,在进行胃管置入时采用侧卧位,可以提高一次胃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置入胃管,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结果两组胃管置入时间及胃管脱出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适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置入胃管,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结果两组胃管置入时间及胃管脱出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适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昏迷病人常不能进食或易发生反流误吸,需要放置胃管加强胃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减少误吸,但中深度昏迷病人常因不能吞咽配合及咽喉肌松弛或痉挛,常规用放置胃管的方法常难以奏效,经常出现误入气管或盘曲于口中等现象。为了解决昏迷病人常规置入胃管困难这一难题,对常规插入胃管未成功46例昏迷病人根据不同条件下应用导丝作内芯置入胃管、鼻套管引导置入胃管和咽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三种方法获得成功,解决了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难题,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我院内科用常规方法置入胃管不成功4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25例…  相似文献   

15.
重复洗胃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血胆碱脂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玉环  张玉香 《护理学杂志》2000,15(12):710-711
为了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保留胃管重复洗胃对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将180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保留胃管重复洗胃;对照组84例,按常规法洗胃。观察两组每24h血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轻度中毒时,两组血胆碱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中毒时,观察组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幅度小、回升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保留胃  相似文献   

16.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抢救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绮  胡燕 《护理学杂志》2005,20(20):31-32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从导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结果观察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插胃管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口服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洗胃效果良好,且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7.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另一侧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以保证其营养,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促进身体康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50例,均行鼻饲提供营养。现将胃管置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需要置入胃管时,一般用麻醉喉镜置入舌背面,挑起舌会厌正中襞,显露食管入口,以弯钳钳夹胃管前端,直视下送入。此方法较为费力,操作可能会遇到困难,对口咽腔可能带来损伤。笔者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管芯的钢丝作为导引钢丝,外套胃管,经鼻置入均顺利插入胃内。且损伤小,操作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口腔置胃管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避免诱发抽搐。方法对31例新生儿破伤风予地西泮0.5~0.8mg/kg肌内注射30min后,自口角一侧插胃管,证实其在胃内后固定并行管饲。结果3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胃管16~28d。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置入胃管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治疗性痛苦。  相似文献   

20.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人深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胃肠减压患者,从小儿、成人角度总结胃管置入的深度.提出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型、年龄等确定置入胃管最佳深度,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