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全  曾永兰 《中国药房》2007,18(29):2304-2305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斌  胡大平  孙渊 《海峡药学》2009,21(2):134-136
对我院2007年30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00例ADR涉及13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占绝大多数;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为主;老年人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系统用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药、生物制品、解热镇痛药等发生严重ADR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3.
<正>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yeac-tions,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1],现摘要几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4~2006年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爱武 《中国药房》2008,19(5):381-38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06年12月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18~60a人群发生ADR为72例(占52.94%);抗微生物药与中成药引发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51.47%、14.71%;静脉给药为87例(占63.9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1例,32.69%),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36例)、消化系统损害(24例);严重ADR16例,占11.7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彭晓燕  姚冰  潘洁  赵珊珊  唐秀玲 《中国药房》2008,19(17):1343-1345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25例严重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药品21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共12种,其次为中药制剂;所涉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发现3例新的、严重的为药品说明书或文献未见报道的ADR。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祁金文  毛小红 《中国药业》2008,17(23):43-4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8例ADR患者中,男女患者各占50%,年龄以20-90岁者居多;涉及怀疑药品340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见,共142例次(41.76%),其次为中药(82例次,24.12%);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4~2007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各科室上报的2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药学部;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3·99%;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25·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43·95%。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穆惠荣  王继美 《中国药房》2007,18(32):2534-2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例ADR中,医师上报33例(占17.8%),新的、严重的ADR上报12例(占6.5%),药剂科、输液室、皮肤科分别上报数最多(占62.7%),个别科室上报数为0。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21例,65.4%);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38例,74.6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8例,58.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孙山  樊新星 《中国药师》2011,14(4):538-53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2.7%,其次为抗肿瘤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9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陈艳  齐金秋 《安徽医药》2007,11(6):570-572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本院2006年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抗感染药、注射剂、涉及皮肤及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检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4~2006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霞 《中国药房》2007,18(32):2532-25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6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86种,其中肝胆用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56.2%,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3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1月收集的34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多,分别占36.95%、24.3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总报告例次的48.39%;静脉注射方式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63.9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乐文清  袁以凯  朱灿 《安徽医药》2011,15(3):387-388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该院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64.1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8.5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23.13%。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做好ADR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孙卫华 《海峡药学》2012,24(1):248-250
对2007~2010年度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ADR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ADR的发生以6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26.82%),以静滴使用为主(85.62%),引发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58.17%),其中以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35.18%).临床应着重对特殊人群、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观察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明生  杨秀霞 《中国药业》2008,17(24):52-5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07年间上报的252例ADR报告。结果共涉及81种药品,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抗感染药物的ADR最多(占50.00%)。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6年1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跃林 《中国药房》2008,19(5):370-37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08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类药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1%);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4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2~2005年9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总数及各类报告数均逐年增加,新的一般的ADR占9.4%,新的严重的ADR占0.8%,严重的ADR占16.3%;ADR涉及最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总频次的45.9%,其次为抗肿瘤药;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除2例死亡外,其余ADR呈报时滞均未超过规定时限。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