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4.
我院2004~2006年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06年12月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18~60a人群发生ADR为72例(占52.94%);抗微生物药与中成药引发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51.47%、14.71%;静脉给药为87例(占63.9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1例,32.69%),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36例)、消化系统损害(24例);严重ADR16例,占11.7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收集到的25例严重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药品21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共12种,其次为中药制剂;所涉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发现3例新的、严重的为药品说明书或文献未见报道的ADR。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8例ADR患者中,男女患者各占50%,年龄以20-90岁者居多;涉及怀疑药品340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见,共142例次(41.76%),其次为中药(82例次,24.12%);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4~2007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各科室上报的2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药学部;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3·99%;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25·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43·95%。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例ADR中,医师上报33例(占17.8%),新的、严重的ADR上报12例(占6.5%),药剂科、输液室、皮肤科分别上报数最多(占62.7%),个别科室上报数为0。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21例,65.4%);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38例,74.6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8例,58.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菌药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2.7%,其次为抗肿瘤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9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4~2006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6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6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86种,其中肝胆用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56.2%,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2007~2010年度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ADR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ADR的发生以6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26.82%),以静滴使用为主(85.62%),引发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58.17%),其中以头抱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35.18%).临床应着重对特殊人群、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观察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07年间上报的252例ADR报告。结果共涉及81种药品,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抗感染药物的ADR最多(占50.00%)。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6年1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08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抗感染类药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1%);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4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2~2005年9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总数及各类报告数均逐年增加,新的一般的ADR占9.4%,新的严重的ADR占0.8%,严重的ADR占16.3%;ADR涉及最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总频次的45.9%,其次为抗肿瘤药;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除2例死亡外,其余ADR呈报时滞均未超过规定时限。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